独行、结伴同行从大体上来说是人生的两种状态,那么,面对人生的这两种状态,我们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我们又该如何把握二者的尺度呢?
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孔子试图加强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结果失败,结束了昙花一现的从政生涯。后来,孔子离开父母之邦,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候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由于孔子没有认清事实,均没有被采纳。
从某种程度上讲,孔子确实创造、发展了自己的价值: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整理编成儒家经典的《论语》影响后世深远。然而在礼崩乐坏的年代,国家之间都想着如何能够吞并其他诸侯,而成为中原的霸主,国家间兼并、征伐不断,君王需要的是能为国家提供实用性的建设意见的人才。这并不是说孔子的学说没有用,只是儒家学说多言教。而在当时,孔子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认清实事,没有顺应社会的形势,这便是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最终都没有被采纳的原因。
明朝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他认清了实事——朱棣作战能力和厉害之处,于是手握六十万大军,备好充足的军粮,选好良好的地理位置对战朱棣十万军队,以六抵一,话说这场战局李景隆已经有了军队和军饷以及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理应必胜无疑,可最终却败给了朱棣区区十万的军队。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是因为李景隆常年养尊处优,缺少实战经验,作战、指挥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没有作为一个将领起码该形成的“价值”——我要赢,我要带我的战士们回家!
心中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心中没有驱使自己前进的力量,纵使他认清了实事:明白对手的强大,有着足够的外在条件,他也只能“吃”一场败仗!
独行,是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淀,进而创造和发展自己的价值;而结伴同行,是通过对实事的认识,在形成自己价值的基础上,进而实现和壮大自己的价值。仅仅独行,空有一腹理想和抱负而没有对实事的认识,无法“走得远”;仅仅结伴同行,虽说认清了实事,有着足够的外在硬件,却没有形成支撑自己的“价值”,也无法“走得远”。独行和结伴同行就像是组成一个个木桶的木板,只有所有木板都同样长,同样硬,才能装更多的水;其中有一块短板或者有一块不够好都不能装到更多的水。
所以说,我们既要独行,在独行中创造和发展自己的价值;又要结伴同行,在结伴同行中实现和壮大自己的价值。
相信大家都知道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扎克伯格可谓是一代天才,然而在创立facebook的路上,他也曾举步艰难。那时的他确实是个天才程序者,可在商业运作方面却难当大任,如果后来的他仍然不懂得合作的重要性,那就难以有facebook现在的辉煌。
所以,我们可以说扎克伯格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足够编程能力——这是独行,谁能说这不是扎克伯格在电脑前日复一日,忍受孤独敲打键盘的结果?当然,亦离开不了扎克伯格对互联网席卷全球的趋势的预见和对团队力量的认识——这是“结伴同行”,二者共同造就了facebook的辉煌。
人生的这两种状态——独行和结伴同行,独行是为了创造、发展价值;结伴同行是为了实现、壮大价值。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只有共同认识到二者的价值并将二者巧妙结合才能让我们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走向成功。
所以,我们既要学会独行,又要善于结伴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