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挺触动我的。
事情起因于我和男友有关装修房子的讨论。
在装修房子这件事上,他负责干苦力,而我负责一些设计造型工作。这两天,我们着手准备做木工。为此,男友特意让我提前想好柜子和客厅沙发背景墙(想做成半开放式背景墙)的设计。
在浏览了大量效果图,并查阅了网友关于这方面的心得分享之后,我将一些符合我们房子实际情况、兼具审美和实用为一体的效果图收藏起来,并最终挑选了最满意的图片发给了男友。他看了各部分的效果图后,其他方面倒没有太多的争议,唯独在沙发背景墙上对于我给的效果图不满意。
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我说,“这图片设计不行,格子里面放的东西,这以后小孩不得抓的摔得粉碎啊”。吧啦吧啦
看到他的反应,我没有马上用情绪化语言回复,而是以理性说服为根本目的。我对他说“你要抓住重点,我给你的这个参考图的重点是想告诉你怎么设计隔断。”
我继续说“小孩上蹿下跳是可控因素,再说了,等到有小孩并且他会上窜下跳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把装饰品暂时收起来的,他活蹦乱跳的时段也就那段时间,又不是好多年,而设计本身效果却是要伴随我们几十年的生活的。”
“你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次要问题上。”
没过多久,男友就对我的提意表示认同了,并且说设计图的样式能够最大程度保证采光,并且很完美的体现开放式厨房的设计目的。
就这样,在背景墙隔断上,我们最终达成了协议。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一个现象,即当我们遇见问题或者与他人产生意见分歧时,我们会犯主次不分的错误,并且很容易被边角次要因素给迷惑了。
而这背后,其实是可以用哲学上的主次矛盾问题解释和解决的。正所谓对于任务事物,我们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次要矛盾上。
那么,如何判断主次矛盾呢?
1.利用系统思维
从整体与部分出发思考问题。以这次设计背景墙为例,打造成半开放式的样式,首先能够解决房间采光不太好的核心问题,其次能够达到开放式厨房的目的,而镂空的设计也能对客厅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让空间最大化利用。至于以后孩子破坏问题,这其实可以归类为可控因素,即要么引导孩子,要么暂时对装饰品进行收藏。
2.多问几个why和what
当我们遇见难以做抉择的困境时,不妨让自己抽身出去,就问题本身问自己几个why和whst。例如“我为什么做这件事?”、“我做这件事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等。当你自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认知会逐渐清晰起来,问题解决也就是顺其自然而已。
3.学会“舍得”
少即是多的道理我们都了解,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却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舍得”精神。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核心需求将问题利弊进行排列,最后果断舍弃排列靠后的选项,只选出最影响事情后续进展的几个选项,然后再进行筛选,这样,我们的选择面会大大缩小,也能有效避免我们的注意力被不相干或次要因素分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