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麻雀常年在家家户户的房檐屋脊处筑巢垒窝,素有“家巧儿”俗名。
由于麻雀繁殖能力、适应环境能力都很强,过去在农村到处都能看到麻雀的身影。
当时,小孩子一到冬天就三三两两地结伴研究如何抓麻雀。
经常用的捕捉方法是掏鸟窝。
由于麻雀有“夜盲症”“雀蒙眼”,在光线昏暗环境中看不见东西,不敢往外飞,所以堵鸟窝是好办法。
冬季晚上六七点钟时,天色浓如墨染,家家亮灯之际,麻雀归巢,一钻进窝里就没有了“叽叽喳喳”的聊天声。
哪怕是有响动或有亮光,如果不是直接骚扰,它们就躲在窝里一动不动。
这时,小伙伴拿着“警惕地到墙根,悄悄架起梯子,慢慢爬上去,双手将麻雀瓮中捉鳖了。
幸运的时候,可以将麻很一家连窝端,这种方法简单粗暴,但屡试不爽。
还有就是下铁夹子夹。
每家小孩都会用八号线和钢丝撼夹子,有的精致、有的粗糙,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松、有的紧。不管怎样,有了夹子就可以销夹子夹麻雀。
一般夹子销在房前房后雪少露地儿有搁那杂碎的地方,那里多掺杂着麻雀爱吃的粮食,一群群地往上落。
再有猪圈也是销夹子的理想之地,有时夹子让猪或鸡给踩翻了,甚至带跑弄丢了也是常事儿。
再就是用滚鸟笼捕。
用高粱秸秆做一个滚笼子,上面有个可以滚动的踏板,踏板上别着一枚谷穗儿,把滚笼子挂在树上,等着馋嘴儿麻雀飞来抢食。
当落到踏板时,踏板受力自然翻转,麻雀就会掉入踏板下的笼子里,随后踏板又恢复到原位,防止麻雀飞出去。
偶尔还扣麻雀用“旋网”当夜幕降临后,手拿“旋网”的人会悄悄地走到不动声色地把“旋网”往上一撒,“唰”的一声过后,如果赶巧了,“旋网”下面就会沸腾,罩住的麻雀在网里争先恐后向外逃窜,运气好时一网 能捕十来只。
有时,柴火垛的主人听到响动走出屋子,大骂几声也是常事儿。
捕到的麻雀大多都放到火盆或灶坑中烧吃了。家庭好一点的也有褪毛掏堂后油炸的。
不管怎样,孩子们闻到烧麻雀的糊香味时都会寻味而去,垂涎欲滴。
从野生动物保护和对大自然敬畏的角度出发,捕捉麻雀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加之现在农村住房实行砖瓦化,麻雀已不在农村的房檐屋脊处筑巢了,很少看到再有人捕捉麻雀,但津津有味的“家巧儿”肉至今难以忘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