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否真能帮助睡眠?众说纷纭。
有人说:失眠会让身体机能下降,所以要多运动来强身健体
也有人说:失眠的人不能多运动,不然会有透支的风险
还有人说:失眠的人应该做一些舒缓的、慢节奏的运动来调养身心
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想要通过运动缓解失眠的焦虑与痛苦,我们的格局要充分打开。
从生活质量、运动形式、效率分析、期待管理等多个维度来解读运动与睡眠的关系。
有一项发表在《体育科学》杂志上的芬兰研究,调查分析了107名专业运动员的睡眠——
有四分之一的运动员经受严重的睡眠紊乱困扰(如入睡困难、打鼾和睡眠呼吸障碍),如果处于赛季中,甚至有六分之一的人会服用安眠药助眠。
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同样要被失眠困扰,可见,运动或者说高强度运动,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睡眠。
很多失眠的朋友,会选择傍晚或者下班后健身、锻炼,试图通过身体的疲劳来促进入睡。
但多数人会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运动与良好的睡眠并不呈现线性的因果关系。
导致失眠的因素有很多:
慢性疼痛、激素分泌紊乱等生理原因
焦虑、抑郁、亢奋、紧张的心理状态
噪音、光线、气味等环境因素
通过运动使身体疲劳,作用实在有限。不仅无法直接带来睡眠,再加上身体原本就存在的亏空,更是要承担双倍的压力。
长期这样做影响的不仅是生活质量和睡眠节律,压力与日俱增,对整个身心状态都会持续性破坏。
我们更应该把运动与睡眠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相互促进,睡得好所以运动能力强,运动能力强因而身心健康,睡眠习惯好。
万万不能强迫自己疲惫,倒逼睡眠。
每个人的需求不同 不要用睡眠时长来要求自己哟!
长期慢性失眠休息不好的人,即便是运动,也要选择低强度、低消耗的形式。
诸多临床医生都会建议睡前两小时不要剧烈运动。因为这可能导致——
大脑皮质醇水平增加,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身体过度紧张,肌肉紧绷,难以放松
影响褪黑素分泌,因而睡眠节律紊乱
睡前高强度运动助眠,无疑会南辕北辙。
不只是有氧运动——
你一定听过:有氧运动(慢跑、游泳、自行车)对睡眠有帮助。
前段时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了一项关于运动与睡眠的研究结果:该项目跟踪观察了286个被试对象。他们被分成了「不运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四个组。
在12个月的观察中:
有氧运动组,平均睡眠延长了23分钟
抗阻运动+有氧运动组延长了17分钟
抗阻运动延长了40分钟
显然,抗阻运动相较之下更胜一筹。
侧重于抗阻运动可能是促进更好睡眠和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新方法,还可以改善肌肉和骨骼健康。
但我们仍要提示,该方向的实证研究目前数量较少,每个人的身心状况也不同,如果陷入失眠症的困扰,应在医生的临床指导下改善。
运动可以很简单——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点一定要清楚:
就像是休息不只是睡觉一样,运动所包含的,也不只有「锻炼」、「健身」、「跑步」这些常见方式。
冥想、瑜伽、放松训练等等,都能助你调整身心状态。
如果因为精力或时间限制,无法规律的运动,在生活之余,抽出一些碎片的时间,做些简单的放松训练,也可以给身心带来一定的刺激。
你运动的程度甚至可以非常非常的低,低到只有三个字就足够——动起来。
只要你在应该动起来的时间(白天)让身体保持活动的状态,就是在顺应自然节律。
大脑在白天维持兴奋状态储存睡意,相应的,入夜之后,身体就能顺其自然的进入休整状态。
这也是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中,睡眠限制部分所强调的内容之一。
相反,如果白天不接触阳光,甚至是频繁休息、补觉,夜晚又主动或被动熬夜,是对自然睡眠能力的循环伤害。
应该如何规划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把握一个原则即可:对自己的「精力系统」有整体的感觉,以「动起来」为底线,「不透支」为上限。
通过运动找到生活的掌控感,自主睡眠的能力也会回来。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要通过运动来改善睡眠。
因为大家都想要自己在家「治」失眠!!
但慢性失眠症是一种疾病,需要专业的医学干预。
如果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也许已经是慢性失眠症,万万不可忽视。
医生会对失眠者的整体进行排查,纵观身体、心理、外在等诸多因素,才能找到病因,做出更加个体化的诊断,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专业的治疗方法。
任由慢性失眠持续下去,很容易形成顽固性失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英国运动医学杂志)
有研究称,不运动且睡眠差的人与高运动水平且高睡眠质量的人相比,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57%。
在运动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睡眠的重要性。更不要陷入过度运动和过分缺觉的恶性循环,造成身心的崩盘。
想要拥有健康的身心,一动一静的确都必不可少,在动静之中找到平衡并维持身心平稳,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