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芯第一天去婆婆家学做灯笼,婆婆就简单跟她说了一下工钱和工作时间,然后马上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了,做灯笼就是手工活,只要你细心、听、看,动手能力强就足以。
他们做的是挂灯笼,那种挂在庙里的灯笼,婆婆说叫六角灯笼。而做灯笼的第一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做灯笼架子,没有架子就根本撑不起一个鼓鼓的灯笼。架子是由上下两个木塞和7根铝合金的支架构建起来,那时候爷爷和两位男生,负责把灯笼的上下底盘的木塞钻孔,木塞是短圆柱形的,底部半径大概2厘米,高4.5厘米左右,需要钻大概2厘米深的小孔,小孔需要钻7个,其中有两个小孔隔得比较近,因为是活动门,用木塞底面周长来计算,靠近的两个小孔距离大概0.3厘米,其它的相隔大概1.05厘米。因为都是手工制作,所以具体也没有那么精确。女生是由婆婆负责用铝合金的支架插到钻好孔的木塞,支架上下对称,整体大概24厘米高,插孔那个部位上下各2厘米左右,然后130°倾斜,延伸大概6厘米,然后就是240°折点,直线与插孔那部直线平行。第一步都是很简单的手工活,看一眼就可以学会了,不过婆婆要的是速度+质量。
在学习的那群人中,有两位女生和一位男生的关系特别要好,而且婆婆也都认识他们。从他们的聊天中的信息代芯知道了,他们都是以前来这里帮过忙的。一位叫周翠萍,她后来提前离开了,婆婆比较喜欢她,大大咧咧的一位女生,年纪可能比代芯稍微大两、三岁那样;还有跟她认识的一位男生叫陈昱斌,看他样子是比较散漫的那种,黑黑的,个子也不是很高169那样子吧,另外一位女生是婆婆的邻居,她叫梁诗婷,她长得很清秀,皮肤白白的,看上去很斯文,但是说起话来就露馅了,说话有时候动作都有有点夸张。还有一位稍微有点胖的女生,她叫黄潇潇。说话语速很快,也是一个很豪爽的女生,很喜欢笑,而且笑点也很低,眼睛小小的,她看远处的时候总是把本来已经很小的眼睛眯起来,应该是近视,代芯觉得这个样子很滑稽,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有趣,但是看习惯了就觉得没什么了。
没过几天,爷爷告诉我们要去染布,这些布是做灯笼的必须品,染布就在爷爷家天台,买的是白色的布,需要把它染成紫粉色。染布的前一天,爷爷很幽默的叫我们穿普通点的衣服,万一被颜色弄到了是洗不掉的,还有就是最好带上帽子,免得被晒得中暑。爷爷会提前把色调好,等代芯他们来了之后带上手套、口罩就马上染色了。把白色的布放进染料桶之后,用棒子按压,翻滚。使布全部能浸透到,隔一小会用手托起来,架在竹竿上面,查看是否全部染均匀,把多余的甩掉,然后晾起来,重复这样做。把所有的布染完之后差不多是下午2点了,然后慢慢的把已经干的布收起来。染完色的布干得比较快,再加上天气有特好,一天就可以晒干了,再回收起来了。
整个做灯笼的节奏爷爷和婆婆都把控着,晒不后的三、四天,婆婆就购回来一些小细绳,这是做灯笼的第二步了,需要从活动门其中一边的支架开始捆绑,每根支架打个死结,每个间距固定好,绳子在另外一边活动门的支架结束,捆绑的位置的高度就是支架上的两个折点。用绳子的好处是可以折叠,而且买的绳子是比较坚韧的,除非用刀具不然弄不破。同时间,爷爷把之前的染好颜色的布按照灯笼的比例裁剪下来。第三步要做的就是把裁剪好的布,贴在已经绑好绳子的灯笼架子上面,已经贴好的,基本上已经是半成品了,然后在灯笼上面绘上鸟或者花,最后一步就是做一些小小的配套小锁,简单说就是一条小钢丝,一般这个找铝合金的人备货就可以了。
婆婆统筹,分配好时间和人员,人员后来也有增减。代芯他们私下都在说婆婆上了年纪了,还是那么精明能干。灯笼架子到了一定数量,木塞钻孔还是陈昱斌一个继续做;绳子固定就黄潇潇负责;代芯、梁诗婷和周翠萍贴灯笼,周翠萍后来家里有事提前走了;裁剪布的4位,包括爷爷;绘画的是一位学美素的学生;裁剪布的很快就完成,然后爷爷帮忙绘画,一位女生做灯笼支架,一位男生还是回到原先钻孔。婆婆一般是帮忙一起贴灯笼的。
他们工作越来越上手,关系也越来越熟悉,合作起来也特别有趣。比如婆婆不喜欢别人工作的时候老是聊天,婆婆在的时候大家就默默不说话,婆婆一走就叽叽呱呱的聊起天来,有时候会学一下婆婆念念碎;还有一个特别搞笑的是那位画画的爆料的,有位邻居过来看到爷爷在画画,然后夸了爷爷几句,顺口问爷爷在画的是什么花,然后爷爷没有回答,因为爷爷当时正在画的是鸟。代芯听到都低调的大笑,怕被婆婆听到不好。
一起做灯笼的年纪也差不多,聊聊八卦,说说自己学校的事情。只有代芯、陈昱斌在的时候,梁诗婷会爆他的拍拖史,说当他们被班里的同学发现他们拍拖时,偶尔有恶作剧,她记忆最深的是,学校运动会的时候,那天不用上课,班里用桶装满水顶在教室门口,骗她进来,然后她头被淋湿了,当时她生气到爆了,他男友一直在身边哄她,叫了那些恶作剧的男生认真道歉,买了很多零食给她吃······
他们每天就是一起做灯笼一起聊天,日子过得很欢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