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年时,大多数人都有一颗爱出风头的心,想要表现自己,想要自己在人群中闪耀,想要成为世界的中心。随着长大,我们会慢慢接受一个现实,在人群中总有比你优秀的人,所谓的出风头的心会被现实洗礼,这个时候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定义在人群中的存在?
先说一个简单的不全面的理解,有一部分人会极端化,认为要么自己去做出风头的人,自己是集体的核心,自己要成为权威,要么自己就平凡普通,不愿有更多的追求,满足于平凡和普通;但是这种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心态还是会碰到问题。认为自己一定要做集体中的核心和最优秀的人,在现实中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实现自己预期,很多时候在学生时代容易实现,因为那个时候学习成绩是考核的唯一指标,学习成绩好就代表着你优秀,但是随着进入社会和职场,总会碰壁,见到的牛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如果还是坚持自己一定要是核心,整个人会很容易挫败;相反的,另外一些人他们受到了现实的挑战,他们慢慢的放弃了自己的雄心壮志,甘于普通,有时候还会为自己偷懒的找借口,比如安慰自己要知足常乐,享受当下,然后自己就停止了进步,最后和优秀的人差距越来越大。
追求第一,自己很容易挫败;甘于平庸,自己会停止进步;那么,我们该如何定义自己的存在?我的体会是首先得认清现实,认清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给自己定义一个合理的目标;这就像是在公司底层的员工,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义要成为CEO的目标,未免有点好高骛远了,可以先定个小目标,成为主管,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其次,自己要具备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要有两把刷子;在一个组织中,我们要具备不可轻易替代的能力,这部分不可轻易替代的能力就是你的存在感,这也是你在组织中的立足之本。这就如同在NBA球队中,虽然球场上的焦点和核心是类似于科比、詹姆斯、库里等超级明星,如果你有能力成为他们固然是极好的,如果暂时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那就可以先练习形成自己的专长,比如善于三分球,或者善于防守等等,把自己的专长练到极致,然后可以去拓展形成尽可能多的专长,这样综合能力就提高了,每一份能力,就是一份存在感。最后,认清自己的边界;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什么都能做到最好,那是痴人说梦。因为一个人总体的时间有限,自己总有相对不擅长做一些事情,每个人总有自己能力的边界。认清自己的边界,就不至于做徒劳的努力;现在的人们都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了,如果你一定要挑战能量守恒定律,想做永动机,那就是没有搞清楚边界再哪里。在一个组织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还是拿NBA举例子,奥尼尔是顶级的中锋,擅长防守、篮板和篮下得分,但是他的投球不是那么准,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顶级的中锋,如果他一定还要去做三分投手,那很可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就是他能力的边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