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拜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故事主人公在30多岁放弃富有社会地位的金融经纪人职业和稳定的家庭,开始追逐于自己的绘画理想,不惜潦倒和病困一生,最后创下不朽的巨作而又交代妻子将其著作在其死后尽数焚去。
回忆那时的我,合上书本,喝了口热茶,开始了思索,什么是平凡?而为什么现在的国民深深地生活在对平凡的恐惧当中?
毛姆书里的主人公,终其一生在追逐对自己的真实,不惜放弃名利地位、幸福的家庭和不顾家人朋友的声讨,开始漂泊无依的画家生涯,一天只吃一小块面包和少量的牛奶,独自一人生病了几天如果不是好友的发现和好心帮助可能就这样死在床上了。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能量,让他如此执着?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说,我只知道,我必须画画。
他的生命里,画画变成了他的全部生命,而不单单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他献身于艺术,忠于自己,而非外在的名誉地位,一直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将全部画作焚毁,他并不想用这些画来换取任何名气或者利益,尽管他生活潦倒,疾病缠身。直到最后一口气,他都是忠于自己的,而不是外在的任何角色期望。
他勇敢地忠于他自己,并最终完整了自己。
或许现实里,我们都不大可能像他这样。而忠于自己的人,会被社会冠上“自私”、“孤僻不合群”等标签,因为自我的人不好管理。社会道德规范的本质是为集体服务,而集体就是一堆角色,角色里,个人是什么情感,什么感受和喜好,都不重要,而是要表现出来角色要求的期望——自律。自律有压抑的成份,好处是平和的情绪和心态,可预期的行为预测,最终的目的是便于管理。
好比如,现实里可能我们会认识很多张总李总,屈局长,梁经理等等,实际上,我们并不认识这些人,而只是认识这个角色,即使这个角色变换了人,我们只是换个称呼而已,这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有一丝一毫的影响。除非我们有私交,有情感沟通和礼尚往来的活动。
就在我们临近毕业的那些日子,我们做着自己的职业规划,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安上一个社会角色,顶着这个角色,我们开始了新的稳定安全的工作生活。而那些我们曾经做过的梦,梦里是自己要成为怎么的自己?但是一到毕业,大家都赚钱去了,没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虽然大家都说,先挣钱养家,以后再做打算。而那些被搁置起来的事情,基本上也从自己的工作清单中删除了,直到最后不再被人记起,包括自己。
成为了爹妈的80后,从小孩上幼儿园就开始抓了,上各种补习班。你不上让孩子玩,身边家长的孩子在上,一考试就拉开了差距而你就恐惧了,给孩子报了名。而学校的老师也顺应家长的这些需求,开设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并收费,教育局也配合着学校做这些政策。似乎国民意识里,大家对于平凡是恐惧的,似乎只有漂亮的成绩单,再贴上一个品牌大学的标签,才能获得成功的职业和上层社会的圈子。而这些小孩似乎都太苦了,他们在可以好好玩的年纪,就背负着社会的期望,更不懂地情志是什么?怎么与人相处?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并开发自己的潜能?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而我们的老师,授业如果打满分的话,那么传道和解惑没在考试范围,应该打多少分?
不可否认,这些训练可以让中国的小孩在其他国家的同年小孩中对比,智力、知识方面确实挺优秀的挺广博的,但是为什么还是那么多海外教育机构喷中国式教育呢?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正舍近求远地送自己小孩去留学呢?如果你的小孩正在上幼儿园,或者小学,周边的孩子都会上补习班,你会给孩子报名还是倒吸一口气就让他玩呢?实际上少背几首古诗,少记几个单词,少做几道习题,又会对他们的一生影响多少呢?
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现代的高考,读书似乎都被贴上一个“出人头地”的标签,似乎只有很少的人会真正喜欢课本的知识,当考试变成一种硬技能,除了考试范围,而知识本身,有谁真的会去问自己喜欢不喜欢而深入去阅读或者做展开阅读?普遍的小孩可能都会说,哪里有时间。每天那么多的课业和补习,还有指定范围的课外阅读书目,怎么还有时间?玩,那是不存在的。
而时间相对自由的大学生,对于书本不是考试范围,不是重点的地方,谁会去过多地花时间去思考他能不能启迪自己?自己是不是感兴趣?因为这没有用,在这种全民功利化的意识中,这是被讥笑为无效的,还无意义。在我们高效率的流程教育中保持“要事第一”原则,然而什么才是要事?什么才是正确的事情?
漂亮的成绩单?名校的标签?世界500强的名企标签?在这一系列的功利化流水线了,我们高效地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好学生”、“好青年”。我们全民为什么会陷入一种对平凡的恐惧中?为什么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比别人家的小孩优秀?是真的为了小孩好?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在这些压抑的角色化里,能不能有人或者有个声音问候一下他们,你们开心吗?这是你们真正想要的吗?一定要成为别人眼里的自己而努力奋斗一生吗?一定要改变世界、过着不平凡的生活吗?
纵观历史,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寥寥无几,我们绝大多数努力奋斗的人,终是要成为平凡的普通人。这个时代又有多少个乔布斯或者马云这样的风云人物?更何况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呢?而单单脚踏实地地成为一个普通人,也是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的!我们得自立自强努力让自己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赡养父母、回报社会等各方方面面无所忧虑。在这通胀的时代,我们为自己有套房子、车子、票子和创立自己的公司等名和利,拼尽全力,以为的出人头地不过是为了成为一名普通人,过着平凡的一生。
而这个平凡的你的一生,这一切是真实的吗?是你自己最想要的吗?
我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
“”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第218页)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提出拷问人生终极意义的这两个难题,但并无定论,只是谨慎的说:
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第218页)
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我们是否还有会有勇气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