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被收纳过吗?以“开朗”“木讷”“好看”“一般”“大度”“自私”等词语,像一件物品被分门别类放进他者的印象里?
有时人际交往就如同向湖面抛掷石子,表面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开去,更深处的悸动却无人问津。人们好像已经习惯了贴标签的行为,把立体的人压缩为平面式的存在,粗暴地剥夺其丰富、复杂的特性。不仅对他人,乃至对自己也是如此。
或许你会担心暴露真相而被排挤,害怕被抓住弱点而不安全……出于种种原因,将部分自我隐藏起来,仅展示更为光鲜亮丽的一面,可是时间久了,也会在失真中陷入迷茫吧。白天戴上面具,极力按下心中的压抑;夜晚除却伪装,难掩浮上心头的疲惫。不确定是否真正取悦了他人,却是实实在在辜负了自己。
其实回头看看,那些牢不可破的关系,往往并非建立在完美与完美的彼此凝视中,两根紧绷着的弦太容易互相磨损。反而是在真实、轻松的氛围里,亲密之花相继绽放,不必耗费太多心思去塑造对方眼中的自己,卸下防备,一起不顾形象地歪在沙发上,谈天说地,互相调侃,未尝不更令人向往。
或许,相比追逐完美的努力,保持完整的勇气一样难得。我们总是不自觉以部分真实的自我为代价,踮起脚尖去触碰他人眼里那道期待线,虽是满足了别人目光在自己身上的投射,却忽略了内心真实的渴望。
不必为不完美的自己而感到抱歉,会有人爱悦于你明晃晃的丰富和真实。正如诗中的“我”那样,肯定“你”的专注,也看见“你”的茫然;喜欢“你”的明朗,也心疼“你”的晦暗。
人无完人,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反而点缀出一个鲜活的人格。就像千百年来我们对苏轼的喜爱和推崇,不因其完美和高高在上,恰在于他也会迷茫、失落、畏惧、无措,挣扎着自救,而后坦然、安然。
“其实那许许多多的你/都是一个样子”,与其成为一个完美的复制品,不如大大方方做原始的自己吧。即使在黑暗中跌倒了,暴露出所有的脆弱和不堪也无所谓,只要还能站起来,“以前倾的姿势/冲向太阳/不留余力”。而极度的坦诚也可以成为另一种无坚不摧,让你穿过层层叠叠的目光,从容地一直走下去。
摘自为你读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