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读物会是一些比较简单治愈的文字。花了四五个晚上吧,是《我不喜欢这个世界,我只喜欢你》。
其实最近总觉得爱人无能。就是一直在想:你别来,我一个人也无恙。
原因大概是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是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感的并且希望持续。一段感情必须经过持久漫长的磨合才能建立,然后彼此要熬的过时间,要耐得住对方任何细小的点。
可是我真的不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人,偶尔这个话题展开,一想到后来很久的很久,我都要在对方的脾气与情绪中寻找让他舒服的姿态,并且要让他对我的喜怒哀乐有迹可循就觉得麻烦。
况且我十分心知肚明我有一些别人眼里乱七八糟的习惯与癖好,并且我自己乐在其中且这个点根深蒂固,每个人都是吧,所以互相折磨到什么程度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会莫名其妙觉得开心难过悲伤以及各种极端的情绪,我能忍受十分十分亲近的人一些点是因为我很爱他们并且毕竟我们不用朝夕相处,我觉得后面这个附加条件很重要。
偏偏超级敏感,很多细小的点我都会膈应到,也许会直接说出来,或者含沙射影提及,更多的时候敲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但是很矛盾,我希望你知道但不想直接告诉你的矛盾,我怕你也有这种矛盾。就算最终这件事彻底翻篇,但我心里会有疙瘩,这个疙瘩越滚越大不会消失。我周围的朋友们在恋爱的不少,他们感情都很好,内心祝福并且觉得舒服,可我就是觉得我不想有那样的关系。
读一些书,看一些电影,朋友也会小心翼翼劝我,我觉得我可能需要克服这样的“障碍”?暂且这么说吧。所以去图书馆翻来这本书。之前看过,印象就是过于美好,即使作者再怎么天花乱坠我还是觉得不真实。经常敲字,所以我明白有些记忆在写出来的那一刻会有错乱然后被夸大或被扭曲。可是在我经历了各种风景,身边的人在恋爱时输出给我的正能量让我逐渐愿意相信,文字的流淌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事实就是,我们确实都被幸福裹挟,挣脱不开。
乔一说:“十几岁时,我幼稚地以为不会爱上任何人,我不确定自己有爱的能力,但他告诉我,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根植于每个人的生命之中,无论周围的土壤怎么贫瘠,它都不会消失,只要有人呼唤它,它就一直在。”我不一样,我生长的土壤向来慷慨,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所以很难揣摩为什么我迷失在超级喜欢这个世界,但不知道怎么喜欢你的沼泽里。
人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了解。这句话是书给的答案。我怕,了解太难,遇见了解更难。所以把自己框住,毕竟是被宠惯了的人,要走出这个舒适圈也不容易。我还是不逼自己,留给时间。
我仍然无恙,但我在努力期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