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作者: 冯俊龙 | 来源:发表于2023-10-14 00:00 被阅读0次

    每个生命都惧怕死亡,渴望永生似乎只有求助神仙,因为神仙法力无边。于是,神通广大的神仙就成了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人想长生不老的寄托。久而久之,这种寄托就演变成了信仰,而信仰最终促成了宗教的产生。

    寺庙道观大多建筑在名川高山之巅。修行即是敬神,敬神的目的就是为了迎接神仙。也许是能够迎接到神仙的修行者极少,并且修行者们在与世隔绝的环境里,远离喧嚣尘世,身心合一,年岁愈活愈大,人们转而求之,趋而转求者众。登高本可引人入胜、思想开阔,还可以让后来者望而生畏,勇敢者坚韧不弃。于是又有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说。

    后来,便于信众交流朝拜,寺庙也有部分建在通衢都市或者平地矮丘,与建筑在险峻陡壁之上的寺庙,主要吸引修行之人同一效用之外,是宗教在人类漫长的实践过程中慢慢回归理性,它不再仅仅只是对灵性生命之谜探索的尝试,也是为我们讲述贤者教人处世的经验和他们为此所付出的诸多努力。

    峨眉山山势陡峭,奇峰秀丽,山脚四水交替,自古以来引人注目。

    佛教传入中国,释迦牟尼弟子普贤,便被请入峨眉山。有宋一代,和尚继业自印度归来,遍访名山之后,携金入峨,塑7.85米金佛于万年寺,成为镇山之宝。峨眉山先后兴建大小寺庙100余座,是为世界佛教名山。后世在新世纪初年伊始,于顶峰处,再塑48米高十方普贤圣像,铜铸金身,用赤金700余斤,全覆金身,是为国家名片。

    佛教虽系外传,但教人向善,说明人生从何处来,死后往何处去,现实中的人生如何才能解开忧愁苦难,如何才能获得安闲快乐,所以对广大民众极具吸引力。普贤菩萨作为佛祖长子,在天下奇山开辟道场普度众生,并被后世传颂,实在是借山之雄奇以弘法、山以法扬天下之奇观。

    爬峨眉山,上到金顶是大多数人的目的。上山有很多条路,从高铁站开始,可以乘坐7路公交车到报国寺,也可以直接坐公交车到黄湾小镇,在旅游客运中心坐旅游观光车上山。观光车一路途径报国寺(下山回程才到此,上山起始站为黄湾小镇)、黄湾小镇、五显岗、万年寺、零公里、雷洞坪车站,游客在两天之内可以任选一处上下车。从最山麓处的报国寺就可以上到峨眉山,只不过这是最长一条路线,大概要花费三天多时间;也可以从五显岗处上车,去清音阁观赏之后再回到五显岗。坐车去雷洞坪住宿,第二日再从此上到金顶;如果只安排一日游,则直接坐车去雷洞坪;爬山至接引殿,可坐索道,也可继续步行,上到金顶,再回到雷洞坪回返。

    峨眉山的海拔其实不算高,最顶峰处也才3099米。但沿着现代修建的石阶往上,却是陡峭险峻。无论选择哪条路径上山,都需要良好的体力与耐力。即使最短一条上山线路雷洞坪到金顶,假设要步行上到金顶,然后坐索道下山,也是需要足够的体力。

    从雷洞坪到金顶,要经过接引殿。其间坡道相较全山徐缓,但尽皆石阶一直往上。道路不算窄,可三人并行。路两旁全是森森古树,陡坡之上全部覆盖厚重植被。密密细雨之中的虫鸣,如同从室内流泻而出的音乐会。越往上,越吃力;越吃力,越往上。山顶像有无穷吸引力,腿再软,也躬身往上不停歇。上山过程中,无论男女老幼,极少见半途而废者。

    雷洞坪海拔2400米,到接引殿路途只有1.2公里,但也让很多游客累得气喘吁吁。不过,只要想上山,办法有的是,即使坚持不到接引殿去坐索道,半途也有滑竿,可以抬你上山。抬夫大多是瘦不拉几的汉子,黑红的脸膛,成条的肌肉,眼睛看人时就像一束手电筒光。接到生意,不管客人是男是女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抬夫们口里齐齐叫一声:“起”,用两根长竹竿绑住的藤编椅子,就稳稳地被抬起来,一步一步往上山去了。

    不坐滑竿,也不坐索道,那就继续步行上山。山道上一直都有寺庙,路旁的小吃摊点、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即使在如冬日的风雨中,亦是一点不少。只不过石阶是越来越陡,山间的古树在峭壁上愈发显得苍凉。倒是浸饱了雨水的空气,安慰人似的往胸腔里钻。有几处石阶,几乎呈九十度壁立。也不知当初修建者们,是如何在这峭壁之上挖土凿坑,再铺上石条,一步一步从山脚到达了山顶。

    呈之字型的台阶,在山道上绕来绕去。在在前面的人往后看,要么看到转角处的山崖,要么看到低头往上爬行的脑袋;走在后面的人,抬头看见的要么是没入青翠草丛中的路径,要么是前面游人躬身的背影。所有游客都全身贯注于脚下,汗水冲破雨水的浸透,汩汩冒出,打湿了贴身的衣服。

    有体质娇弱者,大张着嘴,像被拧离水面的鱼,那“呼呲呼呲”的声音,已经盖住了“音乐会”,变成了惊心动魄的独唱。从这“独唱”的游人身边经过,看一眼那张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攀登者中,不一定每位都是虔诚拜佛者,但对金顶的向往,都一样具有深切的渴望。

    山高且灵,险而奇秀,已是大自然赋予生命的奇迹。峨眉自古印在心间,凡夫俗子能一睹圣迹,倘若能有幸再得菩萨佑护,且不快哉?所以纵使再累,或者比日常劳苦万倍,却是修炼意志、表明佛心,还不说其中本来还有无数虔诚礼佛之人,敬仰是万不可置疑。

    愈往上愈累,但愈发渴望早睹佛光。

    还未登峨眉山,就听说山顶多雾,见到金顶全貌需要缘分。果不其然,在距离金顶数十米的石阶之上,只觉得山和天之间雾茫茫一片。来过的人指着山顶说:“那就是金顶。”听的人努力睁大眼睛,在雨水里把眼睛擦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连影子也没看见。不知是为了表明自己有佛心,还是眼力比寻常人要好,嘴里也大叫着说:“哦,看见了看见了,只是,看不清。”边说边加快脚步,在悠扬婉约的礼佛声中,顾不得身上的雨披散开,或者手中的雨伞被风吹得东摇西摆,奋力向山顶冲去。

    又上到一个宽大的平台,却是两边排列着的硕大的金象。

    原来这是朝拜大道,宽18米、长108米,10级,由10对大象相对拱卫,既体现普贤精行实践的精神和特色,又蕴含指引众生朝拜礼佛的方向和途径。

    金象一直往山上排列,但坝子正中摆放的巨大香炉,已经插满了又粗又高的香,不停歇的雨水避开燃烧的香烟头,任烟雾幻化成浓烈的香火味,带着雨水的冰凉直透鼻翼。人们在雨中感受到神圣,庄严由内而外,沉默的金色像身上,似乎就坐着普法的菩萨。

    沿着宽大的石阶,迈着沉重的步子,爬到石阶上面,抬起头来,一座高耸接天的巨大圣像,金光灿灿。普贤菩萨微微躬身,那排成三层的头像,正炯炯有神地俯视着每一位游客。

    这就是峨眉山十方普贤塑像。

    还没有探究清楚圣像头顶被罩在雾霭之中的装束,目光已经迅速梭巡下来。巨大的佛身端坐在金象之上,金象的耳朵比巨大的荷叶还大,在雨中缓缓移动。爬山的疲累已经一扫而光,眼睛这才看见巨大的广场上人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

    正对山崖的一面地上,摆满了蒲团,上面跪着双手合十向塑像磕头的人,站着作揖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有的人等不到蒲团,竟然跪在被雨水洗刷得亮堂的石板地面上,一五一十地以额触地。

    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或者泪水,所有人脸颊都湿漉漉,眼睛里也都闪亮晶莹。

    忽然,人群惊叫起来,顺着齐刷刷仰望的头颅,圣像全身清晰地出现在人们眼里。原来圣像顶部居然是一座栩栩如生的庙宇,但无论从哪个方向看,这座庙宇都是和下面的头像极为吻合。

    跪下磕头的人赶忙站直身子,仰望一阵,又跪下磕头;站着仰望的人,看看看着腿一软,膝盖就自觉弯了下去,也不管地面上是不是铺着蒲团,或者额头低下去的地方是不是有雨水,脑袋就干脆利落地碰下去。

    十方普贤圣像于2006年6月18日落成,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建筑面积100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金殿、铜殿建筑面积1800㎡。金殿为铜面鎏金屋顶,为目前中国最大金殿。

    “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

    塑像最下面是须弥座,上立六牙吉象,大象背上第一层为普贤菩萨的四头像和两面身;第二层为普贤菩萨四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圣像内为484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阿弥陀佛铜像,四周绕汉白玉雕佛像。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正面手持如意,骑六牙圣象;另一面结阿陀定印,表六道众生显得四智菩提之义。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的含义以及造型结构:通高48米,表征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普贤”,即“普”之平等无碍,“贤”为无处不到。座像造型结构从下至上分为8个部分:

    1、基座部分为四方六层,表征佛教的“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六度” 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般若);2、圆环部分:表征“一真法界”;3、莲花部分:表征“众生之心,心生万物”;4、祥云部分:表征“空性”;5、四尊吉象:表征“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暨“普渡众生、大行无止”;6、两面身部分:表征“华藏世界一佛二菩萨”;7、十尊菩萨头像:表征“普贤菩萨十大行愿”;8、菩萨顶上的圆满宝柱:表征“华藏世界重重无尽,普放光明”和“法门尽虚空,遍法界”。

    十方普贤菩萨圣像内供奉的阿弥陀佛:表征同归极乐。

    峨眉山金顶原称始建于唐朝的锡瓦屋顶,元代又称为“银顶。后被毁于清代道光年间。如今圣像出自擅长雕凿铸造巨型佛菩萨像的台湾花莲佛像石雕匠师詹文魁之手。

    圣像无声。不过每个人的心中都波涛汹涌,那潜藏在自己内心的惊涛骇浪。透过眼睛,在圣像光辉的映照下,通过不同的脸色表现出来。

    圣像无言。不过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过去,善恶过往和自己内心所求所愿,透过眼睛,在圣像威严的震慑中,通过不同的动作表露出来。

    圣像无音。不过每个人都想知道未来的事,祈求先知先觉的菩萨赐予一切,透过眼睛,在圣像手持的法器里,通过不同的眼神表达出来。

    所有的罪恶在这里都能够得到饶恕,所有的善良在这里都能够得到彰显,所有的生命在这里都能够得到普度。

    爬山时所有的艰难和辛苦,在这里都得到回报。

    人们围绕着高耸的佛像,一圈一圈地仰望,久久地徘徊在广场上。

    源源不断攀上金顶的人,却“不幸”正碰到圣像被雾遮住。那雾说来就来,就像是天上神仙也像凡人用湿树枝生火煮饭,股股浓烟似的雾团团围住像身,从头至身,再到胯下坐像。圣象的金身在被遮住光芒之前,似乎正在向后退去。过了一会儿,广场上的人也渐渐消失。

    仿佛神仙暂时离开人间,雨像撒豆一般,抛掷在人的身上,打湿了衣服,壮大了人们的胆量,广场上开始喧嚣。

    圣像座下是供奉着塑像的殿堂。一一看过去,居然是写着名姓的个人、家庭、公司。想来,有这样雄伟的圣像压镇,即使费用不菲,也先是有缘。有缘才能求得平安,有缘也才能求来福分。虽然这些平安和福分,都有针对性,不过礼佛也不一定只讲求形式。

    圣像旁边有金银铜三殿,再加上白色的朝拜大道,四色辉映,与山脚下的峨眉河、大渡河、青衣江、临江河,对照成趣,使峨眉山既有具有中国古已有之的对称,又增添了宗教素有的禅意。

    信仰是人人必需,但随着人性本能在外界的熏陶,不断变化更改。具有坚定不移信念的人,才会具有忠贞不二的信仰。宗教的意义在于劝导人性向善,它促使人选择精神皈依。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许就是佛教让人们断除“恶”的行为、行持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的行为。通过修行减少自己内心的烦恼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唯有“无我利他的悲心,通达一切万法的智慧” 。

    马云真的是罪魁祸首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人的信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lp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