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大一直跟我们说富人思维,今天在知乎上看到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谈到的重中之重就是「增加资产」和「减少负债」。
任何人做任何工作,只要把这个概念理清后闹记于心,在经济条件方面都不会过得太差。
他在书中说了3个「增加资产」的典型方法:打工、创业、投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打工是普遍的道路,也是必须的道路,就算是创业者一开始也免不了打工,只不过是为自己打工而已。
一开始提升打工的能力是「增加资产」最有效的方法,所谓的原始积累,提升打工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提升专业能力、人际关系、职业素养等等,
我个人的规划是这样的:
在25-30岁的阶段,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升「打工的能力」,我现在是自由职业,也是属于为自己打工的一种,但还是少不了专业能力,我目前定位于专业能力是财务分析和自媒体的运营。
在业余的时间就可以开发投资的能力,把小部分精力放在了提升投资的能力,例如指数定投、理财技巧、资产配置等。
所以这个年龄阶段,「增加资产」的主要方式一定是「打工的能力」,少部分的方式就是「投资的收益」。
接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在30-35的阶段,「打工的能力」已经逐渐成熟,资金也得到一定的累积,我会把这部分的精力慢慢减少,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投资的收益」。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增加资产」中透过「投资的收益」的比例会慢慢提升。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我主要有两种方式「增加资产」,那就是「打工」和「投资」。
接着到了35岁-40岁,我希望自己的「投资的收益」完全能够覆盖自己的「日常开支」,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财务自由的状态。
终极状态就是,「投资的收益」不仅仅超过「日常开支」,还能远远超过「打工的收益」。
以上就是「增加资产」简单的一部分。
接着再到「减少负债」。
首先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负债,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定义中,不能给你带来现金流入的都是负债,例如你买了一套房子,你每个月都需要还房贷,那就是属于负债。
当然不是说不能有负债,而是要「减少负债」,如果我有足够多「增加资产」的方式,那我自然也可以「增加负债」。
那还有什么典型的负债呢?
车子,对于大部分人在起步来说,车子对于金钱的损耗是极大的,例如保险、停车费、养车等,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但对于金钱的损耗还是不对等的,况且现在还有地铁、巴士、滴滴打车,生活出行已经足够便利了。
所以,「减少负债」其中一种方式就是「不买车子」,除了车子,还有生活中其他很多东西,例如奢侈品、昂贵的鞋子、米其林等,这些随着你「增加资产」,你必定会忍不住剁手,同时开始「提升负债」,很多人就会掉入这个陷阱中,一边疯狂「提升资产」,一边疯狂「提升负债」,永远都达不到「财务自由」的状态。
生活中有一种普遍人会认为是「负债」,但我认为是「资产」,例如我向亲朋好友借了一部分他们不用的闲钱进行投资,我每年给予他们6%的利息回报,而我过去5年自己稳定能够获得10%左右的投资回报,那我就能每年净赚4%的利息回报,这个看似是「负债」,对我来说其实是「资产」,因为每年给我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入。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没有物质消费,那生活不是很无趣吗?
「减少负债」不代表「没有负债」,像我个人最近的负债就是投影仪、养两只猫、喝好的咖啡,这些都是我生活中的「负债」,但一定是我承担起的负债,占我收入比重不多的负债。
最重要还是要理清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进行合理的分配,不要买了房子就以为是资产,也不要借钱就以为是负债,当然借钱投资失败就是一种负债。
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精湛的投资技巧,或冒多大的风险创业,只要理清生活中这些概念,想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在职场道路上稳定发展,增加资产和减少负债都能过上不错的小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