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二战时期主要有三个法西斯国家,分别是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还有7个法西斯普仆从国。
就从我们熟知的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德国说起,他横扫欧洲,占领了多个国家,重伤英国 。
而英国的首都伦敦严重受损,但在一片狼藉后,你会发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毫发无损。
你可能听说两国之间走着这样的约定:德国不轰炸牛津和剑桥,作为回报,英国不轰炸海德堡和哥廷根。但是不属实。
当然德国的主要轰炸目标是英国南部的大城市, 像伦敦, 考文垂等这种工业城市。 而后英国反攻德国目标也是像科隆, 艾森 ,雷德斯顿这样的工业城市。而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海德堡大学幸运地躲过了盟军飞机的轰炸,据说是盟军空军上层中有些人曾经是海德堡大学的学生。而战后海德堡成了驻欧美军总部所在地。现在海德堡是欧洲文化和科技中心之一。
再看日本攻占我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南下在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而后1938年2月学校开始西迁昆明,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南开大学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第一所被日寇毁掠并化为焦土的高等学府,也是侵略者在中外记者会上公开宣布要彻底 炸毁的教育机构。
中央通讯社报道:“秀山堂、思源堂、图书馆、教授宿舍及邻近民房,尽在烟火之中,烟头十余处,红黑相接,黑白相间,烟云蔽天,翘首观火者,皆嗟叹不已。”经此劫难,南开大学成为一片废墟,仪器设备被毁殆尽,珍贵图书典籍和成套外文期刊遭洗劫一空,重达13000余斤刻有《金刚经》的校钟亦被劫掠。
日本攻打北平(北京) 时,13427箱故宫文物的精华被迫运离北平,先至南京,后至西南,分南、中、北三路辗转流离,跨越两万里,从北平南下,经河北、河南、陕西,翻秦岭到达汉中,最后到达四川 。
而后经过了抗战八年的腥风血雨, 因为日本攻打了美国的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美国发起了东京大爆炸,整个东京有四分之一的地区被夷为平地,日本皇宫与宫殿一部分被焚烧,明治神宫焚毁。之后又向日本的工业区广岛长崎投原子弹。
而二战中意大利的表现都十分软弱,以至于身为德意日轴心国之一的意大利在许多二战史中都找不到它的动作,估计他没有同德日两国那样造成巨大损失。 从他本国来看,在战争初期意大利各区的文物部门、美术馆就已经采取措施,陆续将珍贵文物分散撤离到乡间100多处隐修院、古老别墅、城堡和要塞里,移动不走的则原地保护,雕像罩上防尘塑料布。
当盟军终于撕开防线进逼罗马的时候,他们的对手是德国陆军元帅凯瑟林。在整个意大利战争期间,都是由他直接下命令保护那些珍贵的古代历史文化遗产,威尼斯、博洛尼亚这些意大利的古城德军都未经一战而主动放弃,而且为了保护罗马和佛罗伦萨,凯瑟林还宣布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不设防城市”,自愿放弃一切抵抗力量,主动撤出军队,另外辟地作为战场。敌方军队将不会炮轰或攻击该地,而是以行军方式进入,可以说是战后得以幸存的最直接原因。正是因为凯瑟林的良知,在战后审判的时候,彼时意大利战场的对手,美国的克拉克将军、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等人都为他求过情。其实在影视经典费里尼名作《罗马 不设防的城市》中早有耳闻,只是多半当足球笑话听了去。
战争总是不仁慈的,难免会有损毁。


当然也有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注重的是工业,重心不在文物上,但不得不说,各国也是尽其所能地保护文物。
澎湃新闻:四大博物馆在二战期间都有怎样的遭遇?
吴十洲:简单地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遭受的战争破坏最轻微,因为战火没有烧到美国本土。大英博物馆在伦敦大轰炸时受到相当严重的破坏,德国进攻列宁格勒时,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也遭受到战火的严重损坏,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的情况相较而言要好一点,因为法国人要保护首都,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那么,卢浮宫就没有直接遭受炮火的洗礼。 不过,这四大博物馆在战前以及战争期间都有文物保护、疏散的举措。据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即便是远离战火的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也是有所准备的,只是最终没有实施疏散。
这是我第一次写历史探讨性的文章,搜集资料,编辑文章花费了两个多小时。其实对这方面我也只是通晓一二,甚至很多东西都是直接复制粘贴而来的,我的任务可能就是整理一下资料,然后发给大家看。
当然对于这段历史,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上述文章仅仅是代表我的看法,如果你有其他看法,一起在评论区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