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孙华斌
【打卡书籍】《大地中国》韩茂莉 著
【打卡章节】三国两晋南北朝——从云梦泽变迁看曹操败走华容道
【阅读用时】30分钟
从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可以看出云梦泽地区是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沼泽在内的多种地貌综合体,而云梦泽基本分布在缘长江一带,即今天的江汉平原。
长江在沙市附近转向南流,由于流水的惯性力使得夏季洪水期江水冲出河床,泥沙沉积形成以沙市为顶点的陆上三角洲。随着时间的推移,陆上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湖水变浅,自秦汉时期开始,云梦泽湖区面积不断缩小,古县制不断向东推移,西汉时期出现了华容、竟陵两县,随之人口增加、农业发展。
南宋后期,南下移民从洛阳经南阳至襄阳,聚拢在湖区周围,为了获取需要的农田,人们开始修建垸田,人们对土地的索取最后推动云梦泽消失与江汉平原形成。今天的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综上可以看出从云梦泽到江汉平原这“沧海桑田”的演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回到标题,《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均有关于曹操败走华容道的记载,而彼时的华容道应该是西汉时期在云梦泽地区设置的华容县,时间应该为冬季(赤壁之战正是隆冬季节)。这片区域夏季被洪水淹没,秋冬季节出露,且泥泞难行。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湖南境内的华容县与西汉时期设在长江北岸的华容县不是同一个地方,曹操兵败后不可能向南行,这无异于自投罗网,因此曹操兵败北走的“华容道”与湖南华容县无关。
“大地上的故事,有的与人有关,有的与地有关,从云梦泽到江汉平原却是人与地共同营造的一片沃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