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一个不早不晚的时间节点,春天已然到来,而我还在苏醒中,4个月过去了,回头看看新年定下的计划:
1、5月份之前把手上10本看书看完,
2、一年写作100篇
3、在投资上资金回报率达到15%以上
4、装修完两个房子
一、书是个好东西,不过要因人而异
依据我的时间管理,应该说可以读完之前买下的书籍,由于近阶段一直在研究装修的事情,在看纸质书的效率上可以说是大打折扣,接近只完成了3、4本的阅读量,想想年初定下的计划,还真是意气风发。
对于这些书还有一点需要澄清,虽然这些书都是我买的,那个时候一心创业,所以报了个社群,就开始疯狂的买书,那个时候一天可以买几本,一个月要买二十几本,然后开始着重看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在去年年末重新定位并且确定了未来要做的事情,所以对之前的书“临幸”的就少之又少,造成了就像答对剩饭一样看待那些书籍。
所以,买书一定要买一本看一本,千万不要贪多嚼不烂,这是读书、买书最大的仇敌,以为买了书就是要读了;以为读了就是看过了;以为看过了就是看懂了……久而久之自己的阅读能力被阉割了也不知道,实在是太可怕了。
虽然没有阅读完手头上的书,但把平时阅读的注意力用在了看企业财报和分析数据上,虽然还只是起步阶段,能够解读的概念还不是很多,不过谁又是开始就站在山峰之上的呢?不懂没关系,因为我和你一样,就是要确定一样事情,就一定会要一个结果,那么剩下的努力,无论是高效的还是低效的,方向没有错,慢一点也没有什么关系,毕竟,在做任何事情方面,耐心的养成,无疑是难度最大的。
从古至今,当代中国从所未有的快节奏生活,把我们的时间撕扯的碎片化了许多,我们很难有一大段的时间,持续去做一件事情,即使是上学的学生,还要把注意力分成“语数外政史地生体”不同的大小分配。碎片化的分配时间,才能将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甄别出来,能够在纷繁杂乱之中清晰、准确的找到确定的事情去做。
优秀的人才做到的只不过是把注意力集中放在一个点上,持续发力,尽量减少其他的干扰,聚焦的过程必然带来质的飞跃,聚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能够做到的人不成事才奇怪呢。
2、谈谈写作
目前除了在007写作,每周上交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还在单位写一定量的网评文章,虽然写的不多,滥竽充数勉强算是一篇,在上个月还是获得了中国新闻网获得了一篇发表,我分析的原因可能是别人没有交上来太多稍微有质量的文章,所以我才被评上来了,多少有点幸运的程度吧。
依据我制定的计划,每篇1500字计算,那么也就是相当于完成了20篇左右,一年过去了四分之一,我完成了五分之一的文章量,算是及格的边缘——不及格。
对此,我的内心还是有一些惴惴不安,毕竟自己吹过的牛皮,跪着也要执行下去,想到这里,总有一种打脸的感觉,而出于人性的逃避,一但有完不成的情况,都把理由归功于情况有变,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等等原因,确实,相对长期来看的写作,眼前却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完成了其他事情之后,我的注意力变得十分脆弱,甚至将我娱乐的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都碾压的不成样子。
由此可见,我的时间分配还不是理想的状态,或者可以把问题看成是,短期内我还没有适应自己给自己调整的节奏。从这点上,我还是非常佩服那些高效率的人士,他们能够像机械一样高效率地做事,然后也会拿出一整块时间来思考问题,还有整块的时间去思考未来、度假。看起来每个区块都是完整的,而不是像我这样,休息的时候要复盘,还要尽量想着写作、投资、阅读、装修等一些列的事情……
当然他们也不是神,神最开始也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因为有了独特的想法并且坚持了下去,最终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神。所以,我们应该很坦然的接受目前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平庸的现实,这样才不至于把自己凌驾在太高的山顶之上,让自己没有进步的空间,然后,再去慢慢优化自己的动作。
比如,年前我在犹豫是否要加入007,这个想法犹豫了近一个月,因为我知道,19年我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写作在这些事情面前,短期内肯定不是最重要的,鲁迅说的好:“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7天一篇的节奏,我还是能够挤出来时间的,而且这个行为一定会占用其他资源的时间,那么我只能将娱乐和享受的时间减少,因为之前我的状态更像是放松,这样我可以拿出来一部分时间进行复盘、研究和阅读,逼着自己进步,痛苦就痛苦一点吧,谁让自己就是爱折腾的人。
对于我来说,写作,确实重塑了我的生活姿态,也将重塑我的大脑。
短期内不要要求过高,长期内不要期望过低。
3、我的终身事业——投资
近期,由于2019年,国内对境外投资进行管制,自己的香港银行卡办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莫名的坑,不过还好,已经清楚了正确的办法,这里我挣扎了4个月之久,也是因为去年一味的要投资外汇,不过还是不了解,所以没有敢冒然挺进,虽然那个阶段已经知道了几支有潜力企业,但因为将收益估算的过低,所以迟迟没有行动。
这个事实告诉我,能够想象的事情,和实际做出来的事情往往是千差万别,没有实际做到那只能算作是纸上谈兵。
在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李笑来老师用模拟定投“一年”的策略去让初入市场的“韭菜”去感受市场的周期和力量,现阶段已经践行了4个月,因此香港银行卡没有办下来反而是让我更加能够深入、彻底的观察我的行为决策和市场的动态演变,现在我能够看到显现出来的机会,未必是真正的机会,还有可能是眼前知识不够所产生的幻觉,毕竟4个多月的周期,很难看出来一个企业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对应的股价调整也会出现一定的不及时状况。
刚入行的投资者都会产生,“哎呀,明明是机会,怎么没有把握得住”的错觉,市场的周期往往是多个反复才得以显现,以我目前来看,周期都是以年或者季度为单位衡量的,刚入行的短期频繁交易者必然被收割,而像我身边的人,他们大多数以“天”甚至小时来衡量整个市场,可想而知,追涨杀跌会让早期投资者疯狂的交易,从而产生大量的交易费用,从而被“庄家”——交易所收割。这也是散户(赌徒)为什么总是赚不到钱,而且还回紧盯着筹码的原因。
归根结底,散户并不具备相应的储备知识,也不能从市场表现的状况中分析出底层逻辑,然后被表面的规律所蛊惑,自己给自己造成了一种幻觉,然后开始根据自己的想法衡量这个市场的变化,其不知,市场的赢家通常会思考散户的情绪和状态去制定自己的策略,所以进入市场,第一点就是要思考,散户看到这个情况,他们是什么反应,而不是首先去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只要想别人之所想,才能做别人说不能。
由于开卡的进程被退后,没有美股的投资,让我看到了A股的一波机会,去年3月24日,我记录了A股3152点位数值,然后通过大量的资讯和探索,思考国家的政策,加上学习金融政策,知道了央行在17年到19年,实行了几十项的经济利好政策,透漏出市场持续利好的消息。尽管如此,还是很难做到在我看到的最低点2445点上低位进场,知道和做到中间还夹杂着很多灰色地带,只要有一丝丝的不确定,就会放大你的投资行为,机会带来的回报率自然也不会变成最大,回报率少点就少点吧,总比没有要好。
待形式稳定之后,我在2900点的时候接手,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来收算是中位的起点,距离最低点还差300多点。第一波涨势应该算不上涨势,确切的说应该是回调,把长期市场受压抑的部分还给大众,而后的向上振幅将会越来越小,直至3500点左右,接下来还要看中美之间的走势如何,关乎国内的A股走势。
2个月内,投资回报率最高不过8%的增长,目前状态在5%以上,刚刚跑赢银行基金,不好还好,我还有另外的项目进行投资。
4、装修绝对是门艺术
这是我第一个装修的房子,不过因为要出租出去,所以,这项投资的复利曲线,短时间来看,时间、财物投资成本很大,长时间来看,收益无限大,时间趋近于零。
因为我可以像包租婆一样,吃房租和房屋升值的利润用来当作我的“睡后收入”,虽然不多,不过这是一个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也标志着我从单项收入,正式迈入多项收入的一步。
可能是长期来看,我把收益想得太美,所以短期实施起来,觉得很梦幻,把太多的细节,考虑的不够周全,把原本的预算拉升高了近三分之一,后来,经过我较正,还是冒着被别人说没有决断力的话柄,最终用市场相对较低的成本,完成了一道道工序,原来装修不仅仅是设计的艺术,更是人与人交易的艺术——互相揣测、判断对方的真实性,以及熟人之间的信任并不等于交易等一系列的原则,如果展开来说,可能再写十篇文章也写不完,总之生命不止,学习不断。
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一点,对待不懂的事情,不要怕麻烦,你越怕麻烦越会被麻烦。
要么你将会耗费更多的资源、时间,要么你将会获得一门技能和加深自身学习的能力,因为有些事情,不是你花钱就能够掌握的,也不是别人告诉你就能学会的,真正的成长者都是孤独的、不被理解的,这很正常,因为没有人有义务去为你的成长买单。
久而久之学习的多了,身边人很难给你最完美的建议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更加孤独,因为面临决策,常常需要你有更多的思考路径,综合考量各种原因和结果,不要怕,人生第一次,谁又能次次做到尽善尽美呢?你需要做的只是干一样,学一样,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掌握学习技能的高手,知道的越多越了解,自然看到的机会越多,这对一个投资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获得这样的能力更加值得兴奋的呢?
总结:2019年,注定是付出和收获最多的一年,不知道我现在的前进方式是否科学有效,和你一样我也是在路上,不过我希望在下半年,能够高效且相对轻松的完成各项指标,并且留有余地去思考未来和享受生活。
2019年下半年目标:
1、看书量上可以随意一些,不过要关于成长和投资
2、007写作是会持续写下去的,写作方向要更加倾向分析和整理
3、对待投资,还应该继续保持耐心,在模拟阶段加入定投策略,并且增加关注的股票支数,对于区块链要重新系统性的学习和了解
4、将装修的事情细化到一个本子上,把具体的情况分析到位后再去决策,并且在结束后总结整体方案,以备日后修善和实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