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来到西湖的第一印象就是柳。远远一排排婀娜多姿、袅袅而立,她们用生动的姿体语言展示着清新秀丽的景色。
别的树的颜色总是浓厚的,惟独柳是新鲜轻快的,带着萌动的欲望;别的树总是开花结果的,惟独柳,茫然地开出些没有用的柳絮;别的树总是枝繁叶茂的,惟独柳,稀稀疏疏,不经意间布成一幅美妙的画。
柳是诗人的柳,她们自然欢快,经常成为诗人的素材。
柳是情人的柳,她们袅娜多情,倾注了多少痴情儿女的绵绵情意。
柳是离人的柳,她们碧雅纯净,捎去了人们的思念和盼望。
柳条子习惯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的明月云影。她们手法巧妙,半遮半掩,含羞而露,似是一个动情的姑娘,撩拨垂落的发梢。
柳的颜色是清脆碧绿的,娇生生经不得风雨的,翡翠一般的颜色,又带着玉色,玲珑巧妙,让人惊叹。
我总以为西湖的碧波便是这垂柳染成的,不然,哪里来的如此纯洁的碧绿呢?
桥
西湖的桥很多,风格却是一致,那是古典的雅致,暗藏的风韵。桥本是供人行走的,在桥上便见不到这道风景,必须隔了一段距离,远远望去,方可品味其中的蕴涵。
断桥残雪。这名字带着多少悲情,多少感伤。而如今,桥并没有断,可以一路直达对岸。这是七月夏日,残雪自然也见不到了。
西冷桥、跨虹桥、玉带桥、东浦桥、压堤桥、望山桥、映波桥、锁澜桥……这么多美妙动听的桥名,总会让人浮想联翩。桥本无名,自然是人们为了方便记忆而起的,却起的如此诗意。我想这桥名一定是根据桥边的风景而起:映波桥,桥下一定是波光荡漾,春意黯然;望山桥,从这桥上一定适合远眺群山吧;玉带桥,正是桥形宛如玉带而起的吧……如此等等。
只是路过桥时,我却并没有太多注意这些桥名,在不知不觉中就跨越了一座又一座桥。从桥上望另一座桥,又别有风味。但在观望之时,却常常忘了,自己立足之桥,却也是一道风景。在这风景中,你发觉不到,只有当你继续前行,不敬意回头,才惊叹,原来路过的桥竟也是如此美妙。
荷花
初见荷花,那是在公车上。我一时为之惊鄂。满潭的荷花,有的似开不开,似语不语,将红未红;有的大大方方,舒展身姿,亭亭立于其间。
公车一路过去,那片红渐渐远去。这便是我所见到的第一眼荷花。
直到下午,我才真正观赏了那一池荷花。这次,我步行而往。
荷莲全聚在池边,先是一潭绿意。那浓厚的绿密密麻麻地挤在一块,绿丛中又缀着点点绯红,那便是荷花。
走近了。看那株荷花,上半是柔和的珠白,往下,慢慢带了点粉红,到最后,这红不断变的鲜艳。因为这荷,西湖便如多了缕缕阳光,更加醒目,更加多彩。她象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抹绯红的晚霞,照耀了整个西湖,温暖而惬意。
荷的颈是纤纤细细的,支起硕大的花蕾,支起挺拔的傲骨。在这芊芊细枝中,蕴涵了多少力量,多少艰辛,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但正是这一池的绿,孕生了许多无以名之的美丽。这片绿,包含了多少奇迹啊。
雷峰塔
西湖的塔很多,惟独雷峰塔声名在外。塔是新塔,于去年底才正式完工。塔内设备十分先进,处处都看的出是经过精心策划,用的也是最好的材料,门票自然也是不菲。
塔共七层。底下二层是倒塌后的雷峰塔。旧塔保留了原先倒塌时的情形,只剩下一片尘黄色的废墟,它们静静的躺在那里,映出柔和的光茫。几块斑斓的砖块露在尘土上面,早以失去了菱角,它们陷在尘土中,浑然一体。这便是原先的雷峰塔,浑浊而温和。
旁边有电梯可以直接上去,但我们选择了走楼梯。中间几层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分别,只有四周的壁画显示到了不同的塔层。我们来到了塔顶,顿时感到眼前光芒四射,一派金碧辉煌。四周的人站成圈听导游讲解。塔顶是用黄金箔片一块块拼上去的,难怪如此绚丽,且每一块箔片上都雕刻了一尊佛印子,华丽精巧。墙上是八面木雕画,全是用浙江名贵特产东阳木雕刻成,讲述的是佛主诞生到成佛圆寂的故事。这故事我早已知道,但在这里再一次聆听,感受又是不同。
出了塔门远眺。正值夕阳西下,波光荡漾,洒下了一排橘黄色的波影。那一排横跨在湖面上的长堤便是苏堤,在夕阳下远眺又是另一番风味。从塔上看西湖,一切景色尽揽眼中,风光无限。
我们依旧步行下塔。西湖在向我们慢慢靠近,直到出了塔便消失了。
回首雷峰塔,好一座华丽尔雅的雷峰塔,沉实地立于天地之间,西湖湖畔。山水是花,塔,挺然成了花芯。
我们会珍惜的,我们会在这座塔上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历史。
珍重,雷峰塔。
*本文写于2003年7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