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很奇怪,当你的注意力没在某个领域上时,那么,关于这个领域内的一切信息就会自动被自己的大脑过滤掉,好像这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样。
今天早上闲着没事干,在网上扒了一下那些早期的编程大咖。不扒不知道, 原来这个领域内早已众星云集,而自己对这方面一直都知之甚少。乔布斯12岁学编程,扎克伯格10岁学编程,埃隆-马斯克9岁学编程;丁磊、雷军、张小龙、史玉柱、马化腾、刘强东、求伯君等无一不是优秀的程序员。作家王小波在90年代初,就已接触到了编程,一边写代码,一边在电脑上写作。他甚至还独立研发了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从汇编语言到当时最新潮的c++,他都会。刘强东为了撩妹子,学社会学的他,在大学二年级时就开始自学编程了,并且写出了京东的第一版程序。再看看政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美国总统奥巴马等都是编程高手.....
而在这些编程大牛中,最触动我的是这位——歌手许嵩,安徽医科大学毕业,86年生人,初中时候就会网页制作,高一时就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合肥》,并获得了大奖。而近两年他又自学iOS开发,亲自研发了APP。 而跟他年龄相仿的我,好像就跟他没在一个时代生活似的,多年来,我一直生活在一个没有编程这回事的环境里,周围也从来没有人向我建议过这事,甚至也几乎没有朋友从事这方面的职业。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上初中那会(跟许嵩同时期吧),学校刚刚建了个新机房,电脑还很稀缺,学校规定,只有考进班级前三名的同学才有机会去看看电脑,当时我考在范围之内了,谁料却被班上有关系的同学取代了。
有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上大学那会我没有玩编程?我想原因可能是这样的: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当时对于编程的认知还停留在:那是电脑黑客们干的事,或那是那些计算机专业的理科生们才玩的东西,术业有专攻,我们跟他们不一样。所以,错过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十多年前,有驾照会开车的人还不多,当时我还没能掌握驾驶技术,觉得开车是一项很牛、很酷、很难的技能。而现在汽车普及了,几乎大多数年轻人都会开车了,人们也早已不觉得“开车”是多牛逼得事情了。事实上,编程就像开车一样,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可以学会编程,并从中找到乐趣,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生活中的我,一直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 2012年微信诞生,那一年被认为是移动互联网元年。一直待在小地方的我,从2016年才开始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并树立了互联网价值观——做任何事情都尽量选择靠近互联网,生活方式尽可能地互联网化。2018年是人工智能元年,人类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智能时代,并且这个时代的变化会更快。 我推测,许多偏僻、落后地方的人们,最终都会以穿越的形式进入到未来那个智能时代。 我分析,对于大多数来说,“学习编程则是个人进入未来那个时代最好的方式”。所以“代码生活”,也是我选择的互联网生活的主要方式。其实,看了那些大牛的履历,我觉得很早我就应该玩这些东西了,可悲的是,机缘不合,多年来自己一直不知道这些东西。
除了我之前文章里,提到的编程的各个利好外,在我看来,编程还是个对环境要求非常低的学习项目, 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在上面捣鼓了。最近我一直玩python, 体验了一段时间,感觉这东西还能上瘾, 是一种变相的游戏。 因为时时刻刻都有可学的、学了马上就能大显神通的东西,它们不断地诱惑你,不断地满足你。 这些都能给你带来快乐和见识。这半年我就注册了github和csdn, 没事干的时候,去csdn上读读文章,那感觉非常爽。
另外,程序的世界也是一个更公平的世界: 它要么能运行,要么不能,坐在那争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谁对谁错,只要运行一下代码,就一切都知晓了。一个严格的能者上庸者下的地方,相比现实世界,我们都情愿花更多的时间在一个相对更公平的世界,不是吗?
编程的生活,才算是对互联网生活的深度体验。 我有自己的职业,编程纯属个人娱乐爱好,玩起来也完全没有任何压力,不需要像那些互联网公司的码农一样做项目。凭兴趣随性研究下去,不知不觉对计算机的认知也在逐步提高。玩python,发现html、css也很有用,也就顺带学了点,我想以后我肯定还会接触到java,c++等,并将它们拼凑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最近迷上了python的官方文档,guido van Rossum用英语写的文档真心不错,语言精当流畅、逻辑清晰,读起来非常舒服,一下子激发起了我学英语的兴趣。
我已经在前往智能时代的路上了,我现在是个伪码农,我想以后即使成不了程序员也没关系,借玩编程之机,熟悉计算机思维, 积累了更多计算机知识。以便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目的也就达到了。开心就好!我也不清楚我到底学些玩意儿将来会用到那里?但毫无疑问,我当下的选择,必将带我前往一个新的世界,更有趣的世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人生要活出不同的版本,才不负此生。当个业余程序员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