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小辑

散文小辑

作者: 古典的栖居 | 来源:发表于2019-06-20 16:43 被阅读0次

  (一)  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那天,同事冷先生不知是开玩笑还是认真地,他说:一不小心,身边出了个诗人。

        我说:我喜欢诗,但无意于诗人的名号,有人说诗人是疯子,我可不愿是疯子,我愿做一个真实的俗人。我疯了,学校并不担心,老师多的是,可父母妻儿怎么办?所以,直至今日,我都仰慕海子那充满灵性,只能让人浴面净手的诗篇,却无法理解他那悲情的一卧。在那时,抛开诗,海子也堪称天之骄子的“成功人士”。他是安庆怀宁县人,我是安庆枞阳县人,也算攀得个同乡,沾沾他的文气,只是为其感到无限惋惜的心情,永远拂之不去。

        没有想到,二十七前刚入中师时的诗人之梦会在今日重温,那时还很在意诗人的名头,以为诗人是什么莫大的荣耀,现在想来会有些可笑,诗人,既没有官方的证书,又没有民间的聘文;更没有想到,二十七年前就想出一本诗集的愿望直至今日才实现,这究竟值得庆贺,还是要闭门思过?二十七年了,才写了一本诗集?

        所以,我对冷先生说的话是真实的,我是个真实的俗人,二十七年来,我过的就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俗人的生活。

   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说不上是好汉,当年却还是有点勇的,只不过是俗人之勇。

        1976年8月,我出生在安徽枞阳一个峰清水秀的山村。那山叫青山,也算是我们县里的风景名胜了。每年,县里很多学校的春游与秋游都以她作目的地。山村是美丽的,她的自然风物早已融化在自已的血液中。然而,山村又是清贫的。我是标准的农家子弟,1991年进安庆师范读中师之前,小学、初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同学们可能还记得那个调皮并不见得有多努力的小不点。我以全乡第一名的中考成绩初中毕业。记得初中时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好,每次只是及格左右,我的强项在理科,中考数学总分120,考了117,错了一道选择题。

        我是一个俗人,从中考结束的那一天就体现出来了。虽然年纪小,但我深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读高中,上大学,进城市,离开清贫的乡村。可是家里经济条件是不允许的,又担心读高中充满了变数。恰好其时有中专录取政策,成绩优秀的初中生可先报中专,中专录完了再录高中。我那时的成绩上县里最好的高中还绰绰有余。但填中专只能是唯一的选择了。

        我是一个俗人,从填中专志愿上也看出来了,现在说来也不怕各位看官笑话。当时我是不愿做老师的,想到三年后要回到乡村围绕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打转,我有些害怕。于是填了建筑学校的志愿,家里也托人尽力让建校录取。

        可是,漫长的等待之后,收到的却是安庆师范的中师录取通知书,也是这份通知书使我和很多人一样,这一辈子到现在都没有离开过校园,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当家里欢天喜地办酒宴庆祝我跳出农门之时,我却独自藏身草垛。应该是从这时候起,以前生龙活虎的我开始有点多愁善感起来。

        虽然不情愿进中师,但三年的中师生活却是无限美好,让我永生留恋。多年之后故地重游,中师母校只剩一片荒地,不觉让人潸然泪下。为尽力让学生走上教学岗位,中师是不开英语课的,以免学生都上了大学。中师三年里,除了正常的文化课学习,我的精力主要在三样:诗歌、音乐、自学高中英语。也曾想走文学这条路,只是学养不足,靠文学吃饭不可行,只能当爱好;也为走音乐这条路努力过,终因起步太晚,硬件软件都不足而作罢,作为爱好保留,多年无长进;学英语是为了有朝一日再圆大学梦。

        有时想,一个人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并赖以生存,那会是怎样的幸福?可是,能如斯者又有几人?

        1994到2004回乡村教学的这十年里,我依然没有忘却我作为一个俗人的梦想:上大学,进城市。我自学大学英语,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了专科、本科自学考试,期间还成了家,生了女。婚姻之事,也可以看出我俗不可耐。当时我在乡村教书,妻子家在县城,家境相当殷实,岳母身体不好,希望女儿在身边照顾她,我在乡村也没房子,于是就到县城和她们住一起,说不上是入赘,因为她有弟弟。只是人生无常,岳父岳母先后因不治之症而过早离开人世,改变生活还只能由自己,于是有了考研之路。全记得2004年离开长河初中时,最后一个月工资800元。

        2004年,我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读的是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这以后的生活相对稳定了,毕业后在江苏这边高中工作,虽然辛苦了些,但作为一个俗人的曾经的愿望似乎都实现了……可是当你再冷静下来观察四周时发现,时代在飞速发展,用世俗标准去衡量,你只是异乡来客,走到了一座高峰的山脚下。还有,即便你是世俗的“成功”了,你又幸福吗?钱少的不幸福,钱多就一定幸福吗?职务小的不满足,职务大的也可否是徒劳?且不说人生旅途中还有许多难以预料的险阻……生活的彼岸究竟在何方?人生有风险,入世需谨慎。

  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这是一种态度,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永不言弃的态度。

  而这“更好”又该怎样衡量?愚以为,除了健康、适当的物质,便是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心境,这需要思考与体悟,决不是一种精神的胜利。背不动就放下,过不去就绕行。诗,或许就是自己平衡心境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可算是更好地活着?

    因为是一个俗人,所以我也会犯错,我也会有意无意地伤害过别人,如果被我伤害的人看到这篇拙文,我向你表示诚挚的歉意,请原谅,请放下。活着与更好地活着,终究只是活,即便我们曾灿如夏花,也终会如流星过境,任何狭隘都不会使我们活得更好。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愿你我都能活得更好。

                                                                                                                  胜兵

                                                                                                              2018.11

(二)   活着的漫想

闲读余华《活着》。

作者认为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不为别的任何事物,活着就是幸福。不知这是不是对生命的彻悟。如果一个人自明事起就被判决仅仅活着,不能有任何奢想,很难想像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我们能理解,甚至赞赏福贵的坚忍,却不解他自得其乐的幸福。

愚以为,古往今来,所有的生命都是为了活得更好而活着。至于这“更好”该如何定义,那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所谓人各有志,但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相对充盈。

于此,我们才能理解太史公为何在痛彻心扉的其耻大辱面前选择隐忍而活,那是因为他知道,活着是为了让活着更有意义;于此,我们才能理解史铁生,为何让本来了无生趣的生命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因为他明白,生不由我们,死不由我们,我们只能接受活着,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活着才能更好地活着。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尝试着再活一点。

当活着了无希望,只剩下活着本身,活着的痛苦超越对死亡的恐惧,自我了断就不再是不可理解的事。于是,我们才能理解屈子在理想幻灭时义无反顾的纵身一跃;于是,我们也似乎同情海子那悲情的一卧;于是,我们能才明白,永不言败的硬汉海明威也有他无法超越的痛苦。

活着,确是一件不易的事,不论我们身处何境。

要更好地活着,个体生命面对的着实太多:自然、他人、自己;

要更好地活着需要智慧、勤奋,还要应对无法预料的意外与偶然;

要更好地活着,人必须永不停歇地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有时我们想更好地活着,结果却事与愿违……

幸运的是,我们有一种信念:想信未来会活得更好。不论到达这“更好”会要多久的岁月,这信念是支撑我们活下去的理由。古语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能在生命的终了看到太阳的光辉,就不枉这一生在漫漫长夜里的苦苦追寻,即便看不到,那光辉还在梦里。

活着不只是为了活着。福贵只能活在《活着》中,他的幸福是属于他自己的,我们的幸福在路上。

然而,活着与更好地活着终究都只是活着,妄自尊大与妄自菲薄同样可笑。

(三)   再浅谈点活着

        拙文《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活着》目前点击量已近500,感谢您的审阅!

        杨老师在群中谈到死亡的话题,我顺便抛出了那篇拙文,浅议点活着。

        活着,只是一个偶然,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它需要我们倾尽一生的精力去谋划;我们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却总时艰命蹇,不敌生命的荒诞。人生有风险,入世需谨慎。但是,除了坚毅前行,我们还能做什么?

        而死亡却是“一个必然会到来的节日”(史铁生),不用我们去惦记。但如果告诉你:马上,或者明天,就去游赏天堂的美景,多半我们是难以接受的,从某种角度说,我们是在用一生的时间,去从心里上接受一个事实——我们终会离开。

        从唯物的角度说,对于逝者,死亡之后的一切都已毫意义,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虚无,我们一切的祭奠、追思、缅怀都是做给生者看的,期望能对生者有一些活着的启迪。太史公说死亡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不都是以生者为参照,去谈死亡对生者的意义吗?思考死亡的意义,在于启示我们怎样活着。

        未知生,焉知死。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活着。要活得更好,既要永不言弃,又要心胸开阔;既要有柴米油盐,又要有诗和远方;既做俗人,也扮诗人。生命是一个短暂的偶然,当有一天我们告别这个世界时说:我来过,我快乐过,我也给过别人快乐,这,就够了。这些,便是我在《活着,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一文中想说的全部,期望继续得到您的指正。

      愿我们都能更好地活着。

(四)    薪火微明

  感谢生活,一天的劳作之后,能有此刻幸福的端坐。

  业余的涂鸦都会同步发到博客与简书。个人也力求写教结合。写与教都是传承。我深知个人的力量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我愿是那点微明的薪火。孩子们疑惑消解之后的愉悦,与您阅读之后的赞许,都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您的批评更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文学是对生命的提升,写与教的价值都在于此。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对写者与教者而言,最要思考的是:你写了什么,怎么教的。

  诗集《古典的栖居》正在排版、设计中,书号本月也应能批下来,力争2018年内拿到成品。回眸这六十首作品,不难发现,这些都是个人的表达,决不是为了迎合谁去写,也不是为了什么功利的目的去写。当再重新审视时发现,平时教学生赏析诗歌要注意作品中的景、情、理、法、言,自己也有形无形地用到了,有些作品甚至就是直接化用,这可也是写教结合?

  既然写了,也有了一定的量,那就结集让读者交流、批评。做人很难:如果藏之高阁,会有人说孤芳自赏;如果公之于世,会有人说炫耀卖弄。“皆向人间添秀色,菊花不必笑莲妖。”公道自在人心。

  仰望夜空,巨星闪耀,流火穿梭。而我,愿是那微明的薪火,希望于幽暗之中给人一点启示。当有一天,这薪火寂灭之时,他能没有遗憾地说一声:“这世界,我来过。”

(五)   诗的记忆

     高三一轮复习做散文阅读时,看到教材中有一篇《树的记忆》,再看作者——宋烈毅,多么熟悉而有冲击力的名字!顿时,我被一种亲切感、自豪感弥漫,但随后而来的也有一种深深的愧疚。

  说亲切,因为他是我们的学长。他是安庆城区人,我们进中师时,他已经毕业了,其时他已是安庆小有名气的作者,作品以先锋诗歌见长。那个年代的文学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记得我们组织了一个文学社,当时陶龙满任社长,我任秘书长。学校会经常请一些老师或有写作成绩的学长,为我们讲写作,交流创作心得,宋烈毅也常在被邀请之列。

  一次,我们编了一期刊物《世纪末》,收入了我的拙作《漂泊》,说实话,现在看来,全篇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这或许就是有人说诗人是疯子的原故吧。但宋烈毅却说我的诗语言纯净,可以多看些名家杰作,锤炼思想,提高作品水平是可以期待的,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那时我写的全是现代诗,不写古体诗。

  那日,我们全班到安庆市内的一所学校去见习,中间我开了个小差,跑到他家中。现在想来,那是心态单纯的粉丝去找他的偶像,因为那时我很仰慕他冷峻之中充满热情的作品风格。那时他已经毕业,在城区一所学校任教。他的居处在一条老街上,“这条老街栽满了法国梧桐树。”他说:“我怀念在这条老街上我所度过的那些在悬铃木的飘絮里变得不同寻常的春日。”(《树的记忆》)他欢迎我的到来,现在已记不起我们谈了些什么。午饭的时间到了,我也居然不客气一下说告辞。接下来便与他的家人一起吃了饭,席间他还不停地让我夹菜,还说我有些腼腆。记得走的时候他送了我一些报刊,遗憾的是这些没有保存下来。

  那也是唯一的一次到他家,后来可能是忙于自己的事务,再也没有和他联系。

  多年之后在教学生的教材上读到学长的文笔,亲切可知。

  说起自豪,看官会说,那又不是你的文章。是的,这是我后面要讲的愧疚。但我要为学长感到自豪。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似乎文人是社会的游离物,没有什么害处,也没有什么益处。现在看来,这话不能绝对了,有害还是有益也全看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自古以来,论人立于世的根据,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说,这有益,恐也不单是位高权重就能做到的,位高权重究竟是对己有益还是对人有益,恐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至少,宋学长以“立言”的方式,做到了于人有益。在《树的记忆》一文中,他强烈呼唤要保留城市的记忆,留住我们的根,这与那些花纳税人的钱去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举动,何者于人有益,公道自在人心。

  我为学长的文章进高中教材自豪,我为能传递他的思想与文笔而自豪。

  也谈点愧疚。

  先看看学长的成就:宋烈毅,先锋诗人,散文写作者。1988年开始写作。有大量诗歌发表于《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星星》等国内几十种刊物,并有诗作入选《60年中国青春诗歌经典》《中国诗典1978—2008》《中国最佳诗歌》等十余种选本。散文及读书随笔散见于《散文》《散文选刊》《书城》等国内几十种刊物,并有作品入选《散文2013精选集》《散文2012精选集》等多部选集。诗歌及散文多次获奖。著有散文集《与火车有关的事》(敦煌文艺出版社)。曾获奖项:清韵书院第二届网络新文学优秀诗歌奖、第三十届香港青年文学奖新诗高级组冠军、第三十八届香港青年文学奖散文高级组季军、《安徽文学》第二届年度期刊文学奖散文一等奖、第四届“中国·曹植诗歌奖”三等奖、首届安庆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首届安庆市作协奖。

  宋烈毅学长致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愚冒昧揣测,以为有三个原因。一是他天赋的文学才华,他是真正的诗人,这是他的幸运;二是他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上世纪末,整个社会面临转型,物欲横流,文学已经逐渐不受待见,而他依然在建立自己的王国。北岛说:“诗人应该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那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 宋烈毅做到了。第三,他是安庆城区人,与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学弟比,除所处文化氛围要浓厚些之外,就是少了我们的俗人之累。我们这些人还要想怎么去上大学,怎么去进城。1994年中师毕业以后,为了生存,我写作越来越少,到1998年,基本就不写了。“有时想,一个人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并赖以生存,那会是怎样的幸福?可是,能如斯者又有几人?”(《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宋烈毅做到了。与学长的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我们是俗人:一、天赋不高;二、定力不够;三、更多的时候是为活着而活着,为生存;不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活着,为生活。

  为活着而活着,这是太多的人面对的事实与荒诞,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悲哀!

  可是,愧疚与悲哀之后,我们还是要“整理衣冠,作出努力蓬勃生长的姿态”。(《生长》)

  生活不仅要有眼前的柴米油盐,也还是要有诗和远方。因为我们无法抹去,那已经刻骨铭心的诗的记忆。

散文小辑

相关文章

  • 散文小辑

    (一) 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那天,同事冷先生不知是开玩笑还是认真地,他说:一不小心,身边出了个诗...

  • 《徐志摩散文》札记

    总评:绯闻大于诗歌、散文成就。 本书《徐志摩散文》分五辑:《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游俄辑第三》、《集...

  • 百花文学奖散文读书笔记(三)

    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2013~2014年)散文特别奖是马雁散文小辑,入围作品有王族等十一位作家十一篇作品。...

  • 美食书单(26) |《第九味》 徐国能

    《第九味》 徐国能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标签]美食文化(散文) 台湾散文名家徐国能经典之作,全书共分四辑,其中辑...

  • 《唐朝的驿站》-夏坚勇 azw3,pdf,mobi,epub 电

    本书是夏坚勇散文自选集,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录了夏坚勇的历史文化散文作品,如《唐朝的驿站》《白居易做过的几道模拟题》...

  • 2022.8.13

    【书目】《统编教材,这样教更有效》 【作者】王林波 【进度】辑一 散文教学之 散文,这样教更有效 【...

  • 读《边城》

    借到的这本沈从文的《边城》,分为小说辑和散文辑,在小说辑里,共收录了《阿金》《菜园》《边城》这三篇。前两个是短篇,...

  • 吕光老师诗作小辑2018-05-22

    烟台散文创作基地赴福山采风小辑 1 遐想美景众欢喜 ——写在众文友福山采风之际 文:吕光 福山之旅情洋溢 眉开眼笑...

  • 《遇见》札记

    《遇见》,丁立梅散文精选集。篇首语是《遇见》为题的一篇文章。 这个集子一共分为五辑。第一辑,佛不语;第二辑...

  • 《文化品格》-- 散文最讲究味

    最近频频读到周国平的这本散文辑萃,很精彩,其中有一篇谈到他认为如何写好散文的文章,当然用他的话说:“散文怎么算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小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uj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