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沉淀了过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时间久到我已经不记
得是发生在具体的某年,但是它却是真实存
在的。
滚滚时间的洪流,冲走每一个河中的障碍。
那些曾经激涌的浊浪早已平息在这奔腾的洪
流之中,沉淀在人们的脑海里。当最后一个
知晓这些事的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些
事也将永远的埋入黄沙之中,再无人探
求…
而你是否愿意将目光停留在那个霍乱的时
期。
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凄苦。你无法想象的的画
面,正如多少人也不愿意谈起的那样,一个
平凡贫苦的小山村。强盗四出,人们辛苦劳
作一年四季奔波在风雨里,不畏寒冬酷暑。
却到头来家中无一点余粮,是人们吃得太多
了吗?想来,不问题不在这里!真正的原因
是集体化的政策。
集体化一直以来都是以“同吃苦同享乐”为中心出发的。然而其实并没有什么用。相反的是这样以一个村或者一个组为单位到地里集体化劳作,仅仅是为了集体里按着老农民家里七八口人发放的粗糙的玉米面。人多粮少便成了显而易见的问题。
或许有人会问:“那人们为什么不反抗?”
然而人们不是没有想过反抗,而是少数人的反抗都显得太过苍白无力。所以人们只得自己寻找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或许你无法想象人们是靠着山里那些如蒲公英这类可以吃的野菜,不管是什么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好。尽管吃起来是那样的苦涩……
小镇里人们的心已经麻木,她们只有俩个简简单单的问题便是吃饱穿暖而已。
一个基本没有收入的年代,人们一年到头也常常不会添一件新衣。往往是一大家子人里有点地位懂得针线的老妇人或是会女红的媳妇儿给家里人缝补。所以那时候一直传唱这这样俗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样,一件衣服便可以穿上九年。
在地里劳作的人们穿着这样的衣服,渴了喝一点山间流出的山泉。累了便在山间的草束间小息一下,就又不得不匆匆起来干活。远远的看过去山间田野里密密麻麻的人就像是蝼蚁,顽强却又脆弱的苟活着。衣袖间的破洞伸出许多“蛇信子”,到处都补着彩色却又暗淡的补丁,异常的亮眼却又十分的平常不过了。
在物质与智慧一并匮乏的年代,时过境迁,在如今的人们的眼中以许关于这些只能追溯到黑白的影像,和空洞的联想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