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掌握错题分析方法
一是个体分析。
即从每道错题入手分析。
方法一:
(1)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
(2)这道题涉及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4)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5)这道题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方法二:
(1)分析错误原因。如知识问题、审题问题、思路问题、方法问题或心理问题等等。
(2)该错题属于哪种题型(即判断题型)。想想这道题目是哪个题型,这个题型有哪几种常用解题方法,为什么有的方法能解出来,有的方法不能解出来?总结不同变化适用的方法。
(3)判断这个题型有无常见变化。学习要举一反三,"反"就是指这道题目形式变化了你依然能做出来。所以,我们学会解一道题目后,还要自己去思考这个题目还能怎么变化,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应对这种变化。
(4)找找类似题做一下。总结完后还要进行练习,适当刷题,但刷题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检验你该类题型的掌握程度。
(5)总结知识点。这一步相当于返璞归真,把错题中的知识点都"消化吸收"好了之后,再重温一下知识点,加深印象。
二是整体分析。
在每道错题分析的基础上再就整套试卷的错题进行整体分析,形成总体结论:
(1)现象分析。以理科为例,丢分原因大体包括三种: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知识不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而不只是发生在考试之中;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读明白(或者叫做读不懂题),这是审题能力、审题习惯出了问题。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
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改进的方向。
(2)归因分析。以数据回答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等。如用数据回答最不该丢的5-10分。找准原因,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是有望可及的。任何一处丢分,都是偶然之中的必然。会学习的同学能够做到既看到现象更看到本质,他能够以自己的分析来回答:丢分的实质是什么?
(3)书面分析。学习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也可能表现在口头上,最好的表达是书面表达。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再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卷面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建议大家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
(4)对策分析。现象分析,归因分析与对策分析是逐层递进的分析。现象分析是基础,归因分析是桥梁,对策分析是目的。现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样”,归因分析回答了“为什么”,对策分析回答了“怎么办”。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分析“格式化”(拿出固定样式),把每次分析都进行对比,那么进步与退步的历程就一目了然,发展的路径也就清晰明朗了。
因此试卷发下来后,学生应做下面三件事:
一是“立即行动”。首先把做错的题,重新抄一遍,然后写出正确的答案(包括过程,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其次写出前一段学习中哪些知识的掌握存在问题或是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要求。
二是“及时分析”。即及时写出试卷自我分析,包含以下要素:①考试的综合评价,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存在失误?②错题纠正,即要写出正确答案,主观性试题还应根据老师讲解补全解题思路。③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三是“经常翻阅” 。试卷自我分析写完后,和试卷粘贴在一起,要注意累积保存;积累多了,装订成册,经常翻阅,有助于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掌握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