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禹宸 微信 ID:MG-WYC
事件
最近在 「在行」上沟通思维导图时,发现几个学员面临过同样的问题“经常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但始终没有实质进展”
就拿问题比较明确的“小R同学”的故事来说吧,他刚刚毕业一年,在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上班,做的是产品相关的工作。
小R同学特别喜欢在洗澡的时候思考人生,此时远离了手机和周围的干扰,世界里仿佛只有自己一人,这时候去思考人生简直是人生的最高享受。
他每天洗澡时思考的主题通常是当天考虑最多的事情,思考这件事的不同角度,并随着飘逸的思绪不断延伸出去,想着想着,似乎“人生巅峰”就在眼前了。
晚上路千条,白天走老路。
这句话用在小R同学的身上一点也不过分,虽然思考中不乏一些非常有闪光点的idea,但所构想的内容最终鲜有落实为行动的。
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剖析
经了解,小R同学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❶洗澡的时间基本稳定,对应着每次思考内容的容量基本固定。
❷经常在不自知中重复地考虑着一些事情,今天的思考很有可能就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没有精力再深入了。
❸洗完澡之后就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了,直到下次洗澡时才能想起这些思维的点滴。
原来他的这些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洗澡“这个场景中,在学习和工作中也经常出现。
日思夜想,未必有用。
行动太少而想得太多,只是无用功。
研讨
我们不妨尝试用电脑的概念来解读人脑的思考模式: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功能先活跃起来,然后随着思考的不断加深,“记录”功能也逐渐活跃起来。随着看问题的角度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深入,“记录”功能占用的资源越来越多,“思考”功能所能调用的资源则越来越少。“思考”的效率自然也大大降低了。
如何提升“思考”的质量呢?有两种途径:
❶提高总体效率,即训练高效思维的能力。这点可能在短期内很难见效。
❷降低“记录”功能对资源的占用,增加“思考”所能调用的资源。
对于这一点,我们有非常简单实用的办法供参考:
这便是“可视化思考”:
当我们把“记录”的内容从大脑中转移到了纸上,首先将他们占据的资源释放掉了,给“思考”创造更多空间,提升思考效率;其次,当我们把抽象的事物转化成具象时,心理的压力也随之减轻了;最后,思考的内容也直接得到了纪录,便于下次思考时的展开或重构。
套路
沟通后,小R同学在工作中尝试了“可视化思考”的方式,现在感觉自己思路变得清晰了,心理压力也减轻了,在公司也逐渐得到领导的赏识。这里有几个关于“可视化思考”的工具可以供参考:
▲方格笔记本
▲思维导图
▲一页纸企划书
这些工具主要有三大优势:
❶将脑内的记录转移到纸上,提高思考的效率。
❷思考直接得到了纪录,便于下次思考时的展开和重构。
❸已经具有一定的展示性,可以直接和他人进行沟通。
无论你是在学习还是工作,都可以尝试一下这些关于“可视化思考”的方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现在开始,拿起笔来,逐渐将思考和纸笔联系起来。
这是我更新的第1篇文章。
关于可视化思考(MindGraph)的一切,请续观。“
在行行家,
思维导图达人,
医学思维导图幕后小黑手,
MindGrapher。
王禹宸
长按识别,走近可视化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