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项羽的爱姬,能歌善剑,美貌多情。项羽在加入讨秦大军时,虞美人跟随他东征西讨;项羽在楚汉对峙中落败时,虞美人在歌帐中饮剑自刎,只为了不拖累项羽突出重围。
现代人谱歌《霸王别姬》,生动地描述了项羽对虞美人的深情和惜别,“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
这样的美人,刚柔并济,谁能不爱?
所以虞美人死后,唐代教坊的人就用虞美人作为曲调名进行歌唱,到了宋代,渐渐演变成词牌名。
《虞美人》词牌两句换韵,并且又包含长短句,犹如虞姬曼妙多姿的舞态。所以读起来百转千回,意味无穷。
词人中代表作品有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少游的《碧桃天上栽和露》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甚至豪放大家苏东坡,也写有一首《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虞美人》人人都爱,我自然也爱。
前天一时兴起,也写了首《虞美人》,在宿舍楼院内来回踱步N圈,自己又吟了几遍,感觉不错,于是发布在简书上。第二天早晨醒来又忍不住再次翻看,发现有简友批注:“韵律不对”。
我偶尔学写诗词,知道自己在韵方面尚能关注,但在格律方面一直欠缺,因为普通话发音不准,另外也没耐心去深读词牌的平仄格律,以前也有简友指出我的不足。家中的两个男性评论家,儿子是直接不屑我的诗词,认为没有韵律美,不能称之为诗词;先生会欲抑先扬,先夸赞一下立意不错,架构不错,然后让我加强学习,有输入才有输出。
我心里同意,嘴上并不服输,有时候来一句炮轰他们:“你们也写一首试试?”
这次又被简友伯乐指出不足。自然不能再向伯乐嘴硬。怎么办?还要不要改一下?
终究还是爱美人,决定改改看。
于是认真地在网上搜索《虞美人》的格律要求。
举例:《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阑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禁。
举例:《虞美人·修眉刷翠春痕聚》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修眉刷翠春痕聚,难翦愁来处。断丝无力绾繁华,也学落花流水、到天涯。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那时错认章台去,却是阳关路。待将心恨趁杨花,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唉呀,整个头大!又将前面的李词、秦词和苏词一字一字地标注一遍平仄,发现自己已经被这个平平仄仄搞晕了。
象绕口令一样,太绕人了。
回到自己原来写的《虞美人》,发现格律确实太不相符,于是决定重改。
在改的过程中,才发现难度甚大。
首先词意不能被破坏,这是你的中心思想。
其次押韵要保证,这是诗词之所以朗朗上囗的根本所在。甚至现代的歌曲,也基本是押韵的,歌才能动听。《霸王别姬》中词句:
“我心中,你最重;我的泪,向天冲”。
泪能向天冲吗?可你将“冲”字替换掉试试?歌就不好听了。
《虞美人》两句一转韵,这是美人之所以为美人的基本点,所以也必须保证。
再下来就是平仄格律了。
我首先将想到的字,放在句子中,句意尚可,可是有违美人的格律。
我替换掉一个字,句意就变得不太通顺。等我勉强理顺句意,发现句尾的韵又变化了,上下句成了不同的韵。
近两天时间,下班后我一直在沉吟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发现自己快被美人逼疯了!
想古人要是像我一样,陷在字中改来改去,哪里会有一挥而就的才情呢?
唉,只能长叹,天份是自然而有的,不是我这样皓首穷经得来的!
我可能比之《红楼梦》中学诗的香菱,还要差上一大截。
改了两天,勉强成就如下,受格律所限,有些字用得也很勉强。还不知行家读了如何?
《虞美人 落花径自辞春去》
“落花径自辞春去,不挽朱颜驻。孤灯寂笔书夜阑,回首少年心志、甚艰难。
毫端知是非凡品,诤勉其中蕴。日卒一拱寓情稠,有道高山流水、信难求。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虞美人啊虞美人,想说爱你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