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羡慕别人533分上630分的大学时,也要懂得规避“大小年”的风险

羡慕别人533分上630分的大学时,也要懂得规避“大小年”的风险

作者: 郑州艺考中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19:15 被阅读0次

    前两天的文章中,郑州艺考中心介绍了高考报考时的“大小年”现象。每位考生都希望能够正确把握“大小年”规律,在志愿填报中避开高峰(大年),寻找低谷(小年),从而增加被录取的几率、凭现有的分数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就像2014年那个典型“黑马”案例中的两位主人公一样。

    “大小年”现象的“黑马”案例

    2014年,中国科技大学在湖南的招生爆出了一个大冷门。往年,该校在湖南的理科投档线一般都在630分以上,而这一年的投档线仅为让人跌破眼镜的533分。

    具体情况为,2014年,中国科技大学计划在湖南的计划录取人数较上一年略有减少,也正是由于录取名额的降低,录取分数线的线差又连续两年升高,令2014年想要报考该校的湖南考生产生恐慌,不敢轻易报考。

    而当年该校在湖南的录取结果却是,大部分被录取的同学成绩在639分以上,由于录取名额未满,最后又录取了两名大胆报考该校、但成绩仅为553分和533分的考生。这两位同学也因而成为湖南省2014年最有名的高考志愿“黑马”。

    “大小年”好用,但过分迷信要不得

    除了上面案例里两位被幸运之神眷顾的考生之外,同学们想要利用“大小年”来填报志愿,就一定要摸准学校“大小年”现象的规律特征。

    一般来说,大年和小年是相隔一年或者两年交替出现的,但并不绝对,考生千万不能盲目抱着“钻空子”的心理、过分迷信“大小年”现象。江苏某位考生的经历,就可以当做一个失败的案例用来提醒考生和家长。

    江苏某位同学在完成高考、初步了解“大小年”现象后,发现自己想要报考的目标院校在与自己分数相当的同时,似乎刚好也符合“大小年”的规律。即从这所院校前两年的录取情况看,第一年录取分数低,第二年录取分数升高,按照这个规律,他所报考的那一年的分数应该会降低,也就是遇上了常说的“小年”,所以就大胆在第一志愿填报了该校。

    可是录取结果公布以后,这位考生傻了眼,因为这所院校的录取分数竟然比前一年(也就是“大年”)还要高。最终他一本志愿不幸落空。

    报考要准备充足,更要全面了解

    既然“大小年”是一种规律现象,所以仅靠前一年的分数线或者近两年的院校录取情况来判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高考“大小年”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考政策改革、院校招生计划变动、报考热度变化等都会对某校的报考和录取情况产生影响。

    仅通过历年分数线做参考这一项,也至少要掌握目标院校五年以上的录取信息,才能在整体上对变化趋势有所了解。

    报考前做足准备,加强对高招录取常识、当年相关政策的认识,加深对目标院校招生简章、具体录取办法的了解,还有该校至少五年以上的录取分数线分析,才更有可能不浪费考生的每一分,顺利报考并录取到理想的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羡慕别人533分上630分的大学时,也要懂得规避“大小年”的风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iu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