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活动筹备阶段。
(一) 比赛赛制的确定。
1.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
2.初赛一共有48位选手参加。
3.根据初赛选手的得分情况,选取前15名选手参加决赛。
4.初赛评委6人,由部门经理担任;决赛评委8至10人,由部门经理担任,同时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作为特邀嘉宾观摩比赛。
5.初赛不强制要求观众参赛;但考虑到“通过比赛促进业务学习”这一目的,决赛强制要求各机关部室、基层领导、客户经理、部分柜台人员观赛,这样的决定也进一步确保了决赛的现场效果。
(二)比赛演讲题目的确定。
既然是关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知识的比赛,那么参赛的题目范围就已经被锁定,如何在既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挖掘选手的能力,就让我破费脑筋。捉摸了很久,觉得至少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先由我们主办方确定若干个论题,选手们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论题并进行备赛,这样一来我们主办者就控制住了整个活动内容的方向,防止选手天马行空地混乱寻找题目,实现了内容节奏的统一。
2.论题必须是开放性的,某种意义上可以只是一个提示,选手在所提示的范围内再自行命题并去寻找答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选手的主观能动性,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下利用自己可以利用到的一切资源去进行准备:比如去网上查阅、去翻阅书籍、去询问有经验的前辈等等。这也是我们想要去考察选手的一个能力之一,即如何通过一切可以达到的手段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3.论题不可以有现成的答案,这又有别于以往的演讲比赛。光靠网上搜罗现成的材料、上台以后死记硬背的模式是我不能容忍的,因此给予选手的论题还是要稍微刁难了一下——即便是有答案也必须让选手费点劲才能找到。
4.根据选手报名的情况,同时考虑到现场效果,更重要的是结合业务的需要,最终确定了16个参考题目范围。初赛选手48人,每个题目通过抽签的方式正好可以让3个选手抽取到。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选手会从哪些不同的角度进行准备,这也是我们很期待的。
5.我所确定的每一个题目其实都可以作为一个专题写成论文,而要选手在短短10分钟之内讲出个所以然是不可能的,说到底还是想看看他们到底能理解、钻研到什么程度——好的苗子在这次10分钟的演讲中多少会冒出一点势头来。最终参考题目范围清单如下:
1.区联社《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业务操作规程》(桂农信发[2013]166号文)新变化;
2.区联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操作规程》(桂农信发[2013]177号文)新变化;
3.银行承兑汇票的丧失与补救;
4.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未来发展新趋势;
5.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定价问题探究;
6.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的瑕疵案例分析;
7.银行承兑汇票衍生产品业务简介;
8.银行承兑汇票电子票据业务简介;
9.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贷后管理;
10.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操作风险;
11.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真实贸易背景的判断技巧;
12.浅谈银行承兑汇票的追索权;
13.保兑仓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探究;
14.假票据的识别;
15.委托贴现与代理贴现
16.广西农合机构票据业务的同业合作
(三)召开选手赛前通气会。
为了进一步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召开一个赛前通气会是很有必要的,会议的内容大致如下:
1.介绍比赛的目的、意义以及重点考察的方向、基本比赛规则和要求等,尽量做到让选手充分了解和重视这次比赛。
2.对备选的参赛题目进行梳理,分析其中的要点、难点。对于很多选手尤其是柜台人员来说,比赛的题目难度还是很大的,有些人甚至都不清楚什么是银行承兑汇票,有些则是似懂非懂、在理解上有偏差,因此很有必要对16个题目做一个梳理,给选手一个备赛的方向——同时也是为了保证比赛的质量。
3.PPT制作的辅导。很多选手也不擅长制作PPT,而通过一次通气会手把手教会他们PPT的制作也是不可能的,而我相信他们多少还是有一些PPT制作的功底,因此这次辅导也着重做一下PPT制作概念上的辅导。
我一直认为做PPT的格局观很重要,不可以太小家子气。同时也顺带告知选手不要把太多的心思放在PPT制作上,毕竟这不是考察的重点,能把问题有条理的讲清楚就好。
4.参赛选手对初赛备选参赛题目进行抽签。
(四)比赛评分标准的确定。
1.评分的项目和说明如下表(满分100):
(1)内容立意与创新35分:重点考察选手阐述内容的创新程度,如果对我社票据业务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可以给予满分;
(2)内容逻辑性与条理性35分:重点考察选手对所选题目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阐述内容时是否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是否能够支撑论点;
(3)PPT制作及展示能力20分:重点考察PPT内容的可读性、页面风格的统一性、展示内容之间的逻辑性、美观程度等方面;
(4)演讲综合能力10分:重点考察选手的综合演讲水平,包括着装、普通话水平、表达流利程度、说话姿态语态、现场应变能力等,本次比赛;该项目不作为本次比赛考察重点。
2.如上表所示,这次比赛考察的重点还是很明确的,着重考察了选手的逻辑思维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和业务学习钻研的能力,演讲水平只占了10%,PPT制作与演示只占20%,在分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区分。
然而从最终的结果上看,我个人认为这个分值比例还是有问题的,实际上给第三项“PPT制作及展示能力”给予赋值10分、第四项“演讲综合能力”给予赋值5分就可以了。在这两项的考评上应尽量压低分值,比如演讲能力强的选手,“演讲综合能力”充其量拿到满分5分,演讲能力差的至少也会有2分左右,分数不会拉开太大,这样一来正好对应了我们这次比赛“重研究学习能力不重口才”的初衷。
类似的,“PPT制作及展示能力”的赋值20分显然过高了,比赛最终的结果证明,PPT如果制作精良,加上配比良好的口头表达,会有很好的现场效果,很多选手在这一项上会有十几分的差距,而这样的差距却不见得在第一、第二项评分指标中被轻易的扳回,这就导致了一些业务能力还不错的选手因为PPT制作不精良而被PPT高手打败。
低估了PPT高手的光环效应(即PPT做得很好,内容好像看起来也不错),算是这次比赛组织上的一次失误吧。(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