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过太多的人生故事,纷纷扰扰,各式各样,而所有关系里的困扰都可以追溯到人生脚本。
什么是人生脚本呢?
小时候,爸爸如何对待我?小时候,妈妈如何对待我?我们不妨用几个词语表达一下。
长大后,步入婚姻,我们如何对待我们的伴侣和孩子?我们如何对待我们自己?
通常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就是现在自己对待亲近的人和自己的脚本。
我们所遇见的人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演员配角,用来配合我们演出自己的脚本。
当我们能看懂脚本,也就可以读懂身边的人,面对他们的武器,我们不会中招,不受伤害,而是跳出来看到他曾经被如何对待过。
有了这份观察和理解,我们的选择便拥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如果伴侣双方都是学心理学的,那么就可以一起往好的方向去创造新的剧本。
有人说,七岁之后没有新鲜事
我们常说,别人如何对待我们都是我们教会的。而我们凭借什么而教呢?就是我们早年成长经历被对待的方式。
所以,父母对孩子说什么,如何说,对孩子的人生影响太大了,构成了孩子人生的原始脚本。
一位男士来访者小时候看到母亲总是指责挑剔父亲,自己站在母亲的阵营里,于是步入婚姻,自己挑剔媳妇,心理咨询师说“不是你挑剔媳妇,而是你在教你媳妇挑剔你自己。”,为了让媳妇挑剔他,他必须首先出击,做点什么才能引起媳妇的挑剔指责,这样好去重复自己小时候熟悉的脚本模式。
夫妻不是对手,原本应该在同一阵营,而很多人小时候的心灵画面是父母是对立的,分别在不同的阵营,于是步入婚姻,自己也在无意识去创造不同的阵营。当他没有从母亲阵营里走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敌人、敌军。
一个女孩小时候看到妈妈总是指责爸爸,基于这样的脚本,她要找个非常优秀的伴侣,潜意识她很可能在替母亲找一个挑不出毛病的伴侣,即使这样,步入婚姻,她很可能会关注伴侣的缺点远多过优点,因为她需要冲突,需要一些故事情节来满足她熟悉的姿势,比如指责,同时很可能也在替妈妈完成一些没有释放的情绪或压力。
如果一个人说“我的伴侣不爱我”,你可以问他“你是如何教会他不爱你的?”
一个人学习很好,很可能她是被催眠的,她努力学习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于是长大后依然不断需要外界的认可,这就是脚本动力。
所以,潜意识里很多人都在重复自己小时候熟悉的故事脚本,周围人只是在配合自己演出罢了。
人生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人生脚本的丰富程度
一个企业能做多大,一个企业的高度也取决于企业主人生脚本的高度。
回望人生,哪些脚本可以让自己有力量,可以继续用?哪些脚本已经不再适合我们了,需要替换转化,增加新的脚本?
如果我们的人生继续沿着过去未被觉察的脚本,未来五年的自己会是怎样的?
如果我们给自己换一个脚本,五年后的自己又是怎样的?
脚本源自早年的成长经历,父母如何对待我们,又会内化成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方式,所以,脚本的核心是一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一个人如何看待与对待自己,就是他看待世界的眼睛。看到自己的人生脚本,就有了改变的可能性,人生需要新的剧本。
如何规划今后的人生,要不要写开心有趣的成功幸福的剧本?是否要成为自己人生里的好导演?
这一切由我们自己说了算!
人生的丰富取决于人生脚本的丰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