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J.K.罗琳的现实主义杰作——《偶发空缺》

J.K.罗琳的现实主义杰作——《偶发空缺》

作者: 水行之William | 来源:发表于2019-03-18 17:59 被阅读0次

一开始读《偶发空缺》便被J.K.罗琳的现实所震撼,脏话、性、毒品、暴力、乱伦、歧视、政治……都在书中出现了。罗琳自己曾是单身母亲,也过过真正穷困的日子,所以她在书中所呈现的贫穷,有着令人心痛、甚至厌恶的真实感。最主要的角色是几个16岁左右的青少年,与父母都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他们的故事在最后牵动了我所有的神经。

故事结构可谓巧妙,通过一位议员突发死亡所留下来的空缺,让小镇与贫民窟“丛林”的矛盾激化。而三位少年与父母的矛盾,促使了鬼魂贴的发生,揭露了一些被隐藏的真相,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鬼魂贴1

安德鲁因为受到父亲西蒙的家庭暴力,以“巴里·菲尔布拉泽的鬼魂”之名将西蒙偷盗电脑、在印刷厂接私活的消息发布在了地区议会网站了,迫使西蒙退出选举。他的这一举动激化了议会两派的矛盾。结果,他的父亲失业了。他追求盖亚,为此到霍华德新开的咖啡店当搬运小工,盖亚和苏克拉文是那里的女招待。

鬼魂贴2

苏克拉文是帕明徳·贾瓦德医生的女儿,姐姐是优等生,弟弟乖巧可爱,而她在肥仔的人身攻击下(因为她长了“胡子”),生活总是充满了恐惧,她无法专心学习,更不敢去追自己喜欢的男生,逐渐封闭自己,用刀片自残寻求解脱。她本想向母亲倾诉自己所受到欺凌,可是母亲总是对她那样失望、时刻充满了愤怒,最后作为报复将母亲参与议会只是因为暗恋菲尔布拉泽先生的信息发布在了地区议会的网站上。

鬼魂贴3

斯图尔特·沃尔,人称肥仔,是科林和特莎的养子,但和作为副校长的科林冲突不断,两人之间几无父子之情。科林在发现他抽烟、嗑药和克里斯塔尔交往后,打了他一拳。愤怒的肥仔将父亲时刻压抑的恋女童倾向发在了地区议会的网站上。实际上是科林有强迫症,他的生活得时刻压抑自己那些疯狂的幻想,令身边的人觉得异常紧张。

鬼魂贴4

霍华德65岁生日宴会,安德鲁看到肥仔和自己暗恋的盖亚拥吻在一起,回家后,看到失业后失落的父亲,他为父亲地区议会的网站上发布了霍华德和他的合伙人莫琳之间的通奸关系。当雪莉得知丈夫霍华德与莫琳有奸情时,她愤怒到从店铺将肾上腺素拿到家里,却发现丈夫已经心脏病突发了。

看到结尾,几乎要落泪了。记得《我不是药神》中说“穷病是治不好的”书中“丛地”中生活的人们鲜有能摆脱溃烂生活的命运的。罗琳理解贫穷,她用人物细腻的心理刻画出激烈的冲突,为我们刻画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众生百态。她理解人性,所以能够道出人物言语、行为的表与真正动机的里的差别。书中的婚姻和家庭几乎没有完美的,没有完全幸福的,有一种生活的真实感。

书中人物较多,线索明晰,随着剧情的发展,基本都能穿插互动,编织出小镇小而复杂的关系网络。围绕着“丛地”的去留,凸显着社会对贫穷的认识。只看到贫穷表象的人,如脏乱差,只会想要将”丛地“分割出去,就像切除肿瘤一样决绝,更似将头埋在地里的鸵鸟般逃避。真正了解贫穷的人知道这是个漫长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簇而就。

中产阶层对穷人侧目,认为这只是穷人个人的问题,人总是可以有选择的。而罗琳选择了“丛地”一个典型家庭来展现贫穷的真面目。我一向觉得贫穷是一个体系,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那巨大的引力会阻止你逃脱,只会让你在深渊中不断下坠。

特莎小时候母亲就离开了,父亲对她进行虐待和性侵。被父亲烧伤的她受到了凯斯奶奶的看护,可惜凯斯奶奶未能如愿把她领到自己干净的小房子。她父亲对她所做的事情,她并没有对任何人说,她只希望凯斯奶奶是她的妈妈。她吸毒,滥交,当妓女,直到生下连父亲都不知道是谁的罗比,凯斯奶奶彻底与她断绝了联系。父亲又走了,与五个不同的女人生了九个孩子。她的发脓溃烂般的生活也不是自己的选择,可是她也无力逃脱这样的生活,只能在毒品中获得短暂的快乐。

特莎的女儿克里斯塔尔也无法摆脱这样的生活,母亲溃败腐烂的生活也影响了自己,凯斯奶奶是她临时的避风港,而菲尔布拉泽先生建立女子划艇队才给她带来了一些成就和尊严。可是菲尔布拉泽去世后,她的生活又回到了原样,她的朋友很多像她一样野蛮生长。她和肥仔之间的炮友关系,在她被毒贩奥伯强奸后成了她带弟弟托比逃脱丛地的唯一希望。她希望能够怀上肥仔的孩子,这样就能迫使肥仔带她和弟弟离开自己的家,这个充满毒品、暴力和黑暗的地方。之后克里斯塔尔看到奥伯与赤裸的托比在她的卧室,愤然带着托比离家出走,找到肥仔在河边野战时,罗比掉进了河里,即使碰巧路过的苏克文达跳河相救,罗比还是溺亡了。她最终选择摄入过量毒品自杀,与弟弟团聚。在克里斯塔尔身上看到的是贫穷的腐化溃烂和黑暗绝望。

而罗琳笔下的中产阶级则更多地选择什么也不做,拒绝接纳,拒绝拯救身处深渊的人们。以莫里森家为代表的众多中产阶级,过着虚荣而虚伪的生活,整天勾心斗角。雪莉最终也没有忏悔,即使她想杀了自己的丈夫,即使她看到离河只有一两步的托比也没停下自己谋杀亲夫的脚步。她以指责她人来逃避罪责,以自己狭小的世界争取着同情与关注。

反倒是在一些“问题”青少年身上给人以直接的真诚。肥仔最后主动承担了鬼魂发帖的罪责。苏克拉文则为克里斯塔尔和罗比的葬礼进行募捐。似乎也只有同是出身丛地的菲尔布拉泽先生看到了她身上的天赋和潜力,克斯塔尔的队友苏克拉文记得她如何用自己独特的能量保护和激励着队友以取得胜利,而小学同学安德鲁记得她曾救了产生严重过敏症状的自己一命。

《偶发空缺》可读性确实不高,虽然也有青少年的成长,但不能像哈利·波特系列那样一口气读完。包含的许多成人内容,结尾的黑暗和绝望,不大适合儿童阅读。

罗琳在这本书中继承了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能够感受到罗琳的愤怒,以及她作为一名作家的责任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J.K.罗琳的现实主义杰作——《偶发空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mb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