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中午吃午饭,比较热,孩子就去开空调,开了空调他自己会关窗户;各房间的门;当他关阳台落地窗的时候,被外面的跳床挡住了,关不了;孩子开始着急起来,他又努力试了几次还是不行,(跳床比较重,很难用推窗户的力来把它推开)哇哇大叫起来;挫败感强的他很接受不了这些“小挫折”;此刻我看着他心里很平静,保持沉默,我在观察着他到底会怎么做;没想到大叫乱蹦了几次,实在弄不了就哭着过来找我;他跟我说:“妈妈我关不了”;我反问他:“你需要我的帮忙吗?”他大声回答:“需要”;我再跟他说:“请跟妈妈说,请妈妈帮忙”;他复述了一遍;我过去帮他,拉动了一下门还挺容易拉动(因为一开始没有关注被跳床挡住的那部分);孩子也不表达清晰;我就下意识地说:“可以拉动呀!”我拉了一下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难拉;他又急起来;我保持沉默,没有继续追问,看看他会如何;然后他意识到我帮助不了他;他就自己开始想办法,走出阳台把跳床用他吃奶的力气移动它;很快被移开孩子关上了窗门;我看到了这一幕,我很欣慰,对哥哥说:“你刚才做得很棒,自己会解决问题;下次我们可以怎样做更快速解决问题呢?“生气暴风雨来到你体内”你先赶走它,比如深呼吸,跳跳,这样你就能更快想到办法解决问题。我再问他:“生气有用吗?会帮你解决问题吗?”他回答:“不能”。我接着对孩子说:“很棒,刚才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了。”我竖起了大拇指,对孩子给予肯定。很快他就得意的吃起了水果;
按照以前的做法,我会在他第一次关不了门的时候就会马上协助他,告诉他道理:“生气没有用,要自己去尝试解决”越说大道理孩子越哭的厉害,我就很快辅助他,帮他想办法;然而大部分辅助都是全辅助他也根本听不入耳;没有动脑经思考;虽然最后很快事情就会解决,但是我还是会抱怨说教他的行为。孩子也永远体会不到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自信感、成功感!
正如喜达老师说的:“有时候,你以为的残酷是真正的仁慈,而你以为的仁慈是真正的残酷。”;有时候不是我们父母做的太少了,而是做的太多了!
助人不需要不请自来,助人有助人的界限;等孩子过来请求帮助的时候,我通常问他:你需要我帮忙吗?你此刻感受是什么?暴风雨在你体内,只有深呼吸,跳跳把暴风雨赶走,你才能想到办法解决问题。
还有一次跟哥哥去涠洲岛旅游。我们是做火车去的;那次不知怎么的,哥哥不同往日,那次坐火车一定要去看对面那边窗外的铁轨;由于对面窗户是别人,我怕打扰到他们,同时受到道德标准束缚(需要礼貌,尊重他人),也想让孩子明白学会这个道德准则,然而视为生命重要的火车和铁轨,孩子一定、执拗地要去看;一开始我很严肃地告诉孩子不可以;会打扰别人;孩子不听,我把他拉到一边角落,按住孩子不让他走;孩子反应很激烈,我也很坚定不可以;大概僵持了5分钟左右,孩子一直哭闹不停。我感觉到自己这招真的无效,自己也累了,我就放开孩子;孩子发疯似的跑到对面窗户去,幸好对面刚好是同团的小伙伴;那位妈妈允许孩子在他们那里看(她家孩子跟我们家孩子情况很像,曾经也是一度这样);那位妈妈告诉我,没有办法的,这只能允许他,让他看腻了就不看了。另外一位妈妈也跟我分享同样的道理:“面对这样孩子的刻板执拗行为,我们只能厚脸皮去让他看,看个够就不会那么强烈了”;的确,我也认同,他们这种不可自拔的“爱好”需求是需要被大量满足才行,才会得到缓解。可是我还有更加大的欲望就是:让孩子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允许或者必须让你看的,有时候也得尊重别人,不要搞得别人难受不舒服,因为他一看就要好几个小时,乃至整个旅途;此时我安坐在自己位置上,没有再去理会孩子,孩子还在那位对面妈妈那里看窗户外面的铁轨。我深长呼吸,静下心来,静静地跟自己呆在一起。过了许久,我看孩子还在对面,那位妈妈也很有耐心,还让哥哥在那里呆着;(我家哥哥占据了她孩子位置,让她们空间狭小了,那位哥哥只能弯着腿坐);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主意;孩子一般不愿意服从我的个人意志,但是他应该会服从“社会规矩”;或许刚才他会认为“不可以去看”是妈妈的个人意志不让他去,没有真正体会到“规矩”;于是我小声跟那位妈妈说:“你试一下跟我我家孩子说,这是你们的座位,不可以在这里看了,请你回去自己座位;我想我家孩子会怕别人这么说的,应该会听”;果然孩子被拒绝以后就乖乖的走出来,后来又尝试了隔壁位置上的阿姨。我也同样方式告诉那位阿姨不要让我家孩子看;孩子被再次拒绝,最后就回到自己位置上了。我心中暗喜;这回他自己真正体会到“拒绝了”应该学会了“规矩”吧!这不是妈妈不可以,是大家都这么认同的规矩。
可是在游玩回程的火车上,孩子有了新的尝试。我们对面坐着还是同样的那位妈妈;那位妈妈很配合我们,不让孩子看,拒绝了孩子;没想到孩子去别的位置一个一个的去试探,看看会不会有谁真的愿意给他看的;果然在我们车厢那头真的被他找到一个位置,那个位置的主人很“慷慨”,完全不介意,让我家哥哥直接站在前面看;我和阿姨也试着悄悄地跟那个人说:“请你拒绝孩子,如果他打扰你了”可是那个人根本不介意,就这样让哥哥看了好几个小时。我也是折服;感叹哥哥的耐力和小聪明;
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我认为的事情,必须尊重和遵守的“道德准则”其实是可以变通的;当我们试图把这种道德标准强加灌输给孩子的时候,未必孩子就能领会得到这个“道”;反而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认清楚世界本来真实面目及它的灵活性,可变性;让他去交涉,试挫,这样才能真实地体会世界社交游戏规则。
我学会了适当的放手,同时需要一种心态就是:“没有永远的对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