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巧舌如簧与众口之辩

巧舌如簧与众口之辩

作者: 朱明云 | 来源:发表于2021-04-27 01:18 被阅读0次

    巧舌如簧与众口之辩

    云野

    木讷怯于人前,在大自然倒身心放松,纵有蛇虫鼠蚁偶影响,倒是仿佛象鲁迅笔下的“闰土”;闰土刺猹,我们光着脚丫抓鱼。渐渐玻璃碴子增多,脚掌时不时会划伤,不得不加穿水鞋保护光滑滑的脚。

    面对众人,我是笨舌的,毕竟鼻音重,勇气就收摄于行动的摸索与漫无目的的张望。看到人家凭着一口流利的话语,得到了诸多的助缘,心也想如之是行,流动于人群,甚至于雀跃。真正登台还是怯懦的,不由自主的鸡皮疙瘩,提醒着紧张的程度,及至敏感性降下来,才按照“罗列”的大吼几声。辅导员轻语几声,鼓励说想不到你嗓门挺大的;忽然觉得为何不按照思路,编排一下部分看法——于一个实习班会课,竟然大胆谈中国文化、谈易经;原班主任在后排眯着眼睛,半醒半睡,后来她说,朱老师你思维太活跃了,没思于当下。

    好一段时间,确是想找认同的,过了一春又一夏,忽然觉得没必要向人家讨理解,借着网络蓬勃找找同频者共振一下,倒也是个乐子。“强国论坛”进入了我的视野,看到“数学”、“云子无心水自闲”等人的帖子,我也成了网络中的“键盘侠”,甚至闯入了全球华人科学博客圈;此圈注册是有条件的,我只能以游客身份登录,看文章帖子多了,慢慢地集中看“李侠”、“彭思龙”、“饶毅”的博客文字,通过“饶毅”又过渡到看“施一公”的。后来饶毅力推屠呦呦获诺奖,施一公到了西湖的湖畔大学;当然也免不了关注到“鲁白”、“颜宁”等人——看来《追求久远的科学精神》一文写成后,网络给我打开了不少扇窗。

    当我试图将理论嫁接于社会认知时,“刘瑜”、“贺卫方”、“刘道玉”等人的故事,又传播到了这里;及至又重遇科普传播者“黎敬民”,他使用的数学语言及精确逻辑,让我无法理解,只好将他推荐给邓公等人。

    近来,前网络书友会的黄雄又活跃了,文章谈及宇宙演变、时间不可改变等,他称文章为“科学论文”——这于一个人的智力探索、挖掘是件好事;至于社会上称谁谁谁是民科,管其是官科、民科,反正能将道理阐释清楚,于基础、应用有点作用,于稳定人心有一定的作用,啥科类比较起来,会显得重要吗?

    当我自认为课堂上阐释上了一个台阶之后,发现可能涉及跨界思考,倒是不能讲清一二了。既然如此,通过系列的发现、阅读、解决来推动“改变”吧。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稍显不公平的是,聚焦点与汇合点不同,人与人之间的频道也是不对等的。

    正如谚说,“鸡同鸭讲,眼碌碌”、“望天打卦,又一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巧舌如簧与众口之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oy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