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有着电影和戏剧所不具有的灵活性。在戏剧中,观众所能了解的东西都是通过屏幕或舞台呈现出来的。但在小说中,读者可以进入小说人物的内心,从源头上感受人物内心的矛盾或反思,并了解人物的决定和发现这两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它和对话一样,不仅能揭示信息,还能奠定感情基调、表露人物的愿望、彰显小说主题等。
小说人物的心理往往是人物行为的核心中枢。
故事的主要人物在小说的结尾想做什么?要产生这样一个结尾,这个人物在小说的第一页所处的情形下,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从而决定他此刻应该做的事情?
人物的行为可能是错误的。当错误的思想导致错误的选择,或者人物的思想充满了相互冲突的愿望和始终存在的矛盾,或者人物压抑的思想和表达出来的想法之间有着巨大的冲突时,思想会阻碍我们实现目标。
在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你要去哪里,你又去了哪里?》中,主角康妮抓住一切机会想离家出走,因为她讨厌这个家。小说的开头,她就设计了多种计划和招数来避开同伴。有一个计划是在前行途中如何对付另一个比她聪明的机灵鬼。故事的结尾,她取得了永久的成功,只是她的成功并不是她的计划带来的。故事的发展使她获得了丰富的刻画,她的身上有两种人格,为了一心追求自由,最终在矛盾而让人惊愕的欲望中左右为难。
人往往很难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但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即“人之欲望”)。我们主观能选择的是我们的行为,即我们在特定的场合所采取的行动。如果连接愿望和行为之间的心理过程没有差错或相去不远,或者说,如果在我们的思想和我们愿意且能够表达的思想之间没有巨大的鸿沟,那么实现我们的愿望将变得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