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还是和自己的妈妈一说话就吵架。因为不喜欢妈妈的管教方式,从小妈妈总喜欢拿燕子的缺点与别人比较,燕子做的一切,在精干的妈妈面前都是不完美的,就没有得到过夸赞。所以有了孩子后,拒绝妈妈的插手,自己全职在家。
燕子的大女儿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作业,而常常弄得一家人焦头烂额。
三年级以前,只要不提上学的事,还是一个可爱活泼的小姑娘。近两年再见小姑娘,不在作业时也变得沉闷少语,目光无神。
可怕的是,孩子不再像小时被妈妈批评时,那么一脸认真、诚恳要改的样子,而是一脸愤怒,各种不耐烦,只是迫于妈妈是“大人”无力反抗,且委屈着。
燕子的妈妈必定年长,见了这一幕非常懂,也心疼,就对燕子说,“从小到大,你就反对我,不喜欢我的管教,以后你和你孩子的关系就是今天我们俩的翻版。”
渐渐地燕子也痛苦的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我用了半辈子的成长,想努力去摆脱的,最后却还是成了那个自己讨厌的人呢?!
燕子另一个担忧是,小女儿今年三岁,再过几年如何面对两个与自己“斗争”的孩子呢?
面对燕子的问题,我与她一起分析:
一、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的三观是内化于心的,所以,成长为妈妈的样子一点不奇怪,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没有必要为此纠结痛苦。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一个人与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二、情绪管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是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了。”
当你俗务缠身,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你还有那份宽容吗?我们的情绪不是自动售卖机,按一个键,想要什么就可以弹出什么样情绪。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这得是一个高级学习培养的过程,不能长期恒定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就会在你忽喜忽忧的无常管教下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三、爱与自。大家都知道,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说起来多么简单的几个字。
泰戈尔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我们要给予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不是让孩子替你去完成超过邻家小明,或耀上学校光荣榜的小红的各种梦想。
四、想摆脱,想改变,一定得有“剔骨”痛苦才可以蜕变。
弗洛伊德说,“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实流露。”
全职妈妈,不是全职保姆。如果沉浸在家庭的所有琐碎日常中,照顾老人,看护孩子,负责家务,完全忘记提升自己,跟不上今天的教育与亲子模式,那成长为妈妈的模样就是必然。因为你没有学习新知识,没有更新模式,一切还是在沿用,尽管心理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拼命反抗,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可是潜意识还是沿着那个方向奔了过去。
总结:
终身学习,不断成长,才是提升改变自己,变成想要成为的人的前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