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伪文青这么招人讨厌?!

为什么伪文青这么招人讨厌?!

作者: 小苏的文艺角 | 来源:发表于2022-03-11 00:18 被阅读0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他往往自诩“文艺青年”,满口文学电影绘画音乐等等“高大上”的艺术,谈起天来呼天喝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似乎就没有他不通晓的。要不就不说话,但凡说话必定像连环炮一样喷出一堆诘屈聱牙的理论和人名不可。

    可仅仅是这样还并没有什么让人不适的,但你还从他的眉宇之间隐隐约约感到一些不屑,他的行为似乎处处彰显着毫不掩饰的鄙夷。这个时候人神共愤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伪文青总是这么讨人厌?

    ——自恋型人格障碍

    在他的意识里,整个世界都是虚有的,正如一场梦,唯一真实的只有他自己,他被他自己填满了,在他的宗教里,他自己便是上帝,是唯一的神。他能够感受到除自己以外的世界,可感受到的仅仅是外界对自身产生了什么影响,或者自己占有了那些物体,他对外部世界残存的仅有的兴趣也与他的自我深深关联。他的自我过度膨胀,膨胀到溢满了全部的眼界,所以他才显得似乎有些目中无人,目空一切。

    弗洛伊德认为,在婴儿时期,对客体的爱和自我的利比多(快乐原则)没有差别,也就意味着全能型、原发性的自恋,这种无差别就是共生状态,婴儿还无法区分自己和母亲。

    婴儿的这种自恋表现为无所不能,只要一哭就会有人来呵护,只要一孤单就会有人陪伴、拥抱,只要感到冷就会有衣物和被子,只要饿了就会有吃喝。这时候,照顾者需要对婴儿的需要十分敏感。婴儿在这样的过程里感觉到照顾者这样的自体是稳定的,从而使得婴儿也形成稳定的自体。

    而当我们逐渐成长,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往往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对自我与世界产生更加理性的认知。而有很少一部分人却仍然停留在婴儿时期,保持着全能自恋的认知,产生自恋型人格障碍。

    在伪文青的身上便具体体现为:

    看不起任何对他钟情的“高雅艺术”缺少了解或了解少于他的人。

    嫉妒任何了解程度高于他的人并找借口进行诋毁。

    对于作家导演艺术家等等人群进行理由不充分的、以彰显自我能力为目的的贬低。

    为了维护自身的自恋不受客观世界打击,人为保持一种”怀才不遇“的状态。

    对于观念相异的人或反对他的人表现出惊人的敌意。(尤其性格外向的伪文青对他人的破坏力更大)

    等等。

    ——膨胀的权力欲

    这样的伪文青会公然或隐蔽地对他人进行思想上或言语上或行为上的贬低,在贬低他人,看到他人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悲伤愤怒或进行反击时,他感到了一种快感,一种权力至上,能够随意臧否他人,控制他人行为的快感。

    追逐权力几乎是人类的共性,这既对个人有一定助益,如掌握了更多社会资源、更好地实现了自我价值等,也对社会有一定助益,如提升市场活力,形成积极的风气等,这是不值得过分批评的。但与此同时多有深陷权力的梦境以至于丧失了客观判断事物的能力或妨碍了自身发展或对他人造成了直接的损害,这种过强的权利欲也许是可以收敛收敛,不要过分猖狂了。

    最明显的体现便是在同这样的伪文青进行交流时,你不能展现出自己具备交流话题的能力,因为他说话的目的不是交流,所以不需要能够理解话题的人,他的目标对象是对此一无所知最好还崇拜他的人,为的是能够完全掌控与对方的谈话,并且造成自身水准更高的对比,达到施行权力的快感。若是一旦察觉到你是“懂行”的,他便会立马回避交流,这和他的全能自恋一脉相承。

    贬低对象不仅限于周围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各路知名文艺界人物也成为他口诛笔伐的对象,他贬低这些人物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因为对此人物的作品或观念感到不满等(尽管他会以此为借口),但隐含着的原因是为了衬托自己的高大,因为你看,连这么厉害的人物都被我批评了,那么我也就在他们之上了。

    更严重的情况是,膨胀的权力欲是施虐倾向的源起。按照弗洛姆的观点,施虐冲动的目的在于拥有控制另一个人的无限权力,其中夹杂着破坏欲。人因为自身存在的,包括孤独、空虚、无聊等在内的匮乏感而产生放弃自由而与它物进行连接的愿望。在施虐的过程中,他达到了这一点,在贬低他人的过程中他感到自己拥有了控制另一个人的无线权力,这样他就不只有自己一个人了,而与施虐对象融为了一体,用这种方式逃离了匮乏感。

    ——功利主义,毫无人文关怀

    你可以听见他们大言不惭地把所谓“提升审美”等口号作为目标。

    这是十分可笑及荒唐的,且不谈审美无高低,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提升”的问题,这种行为里还暗含着一种憨厚的愚笨,为了能够让自己高人一等,已经达到了不择手段,最后竟然被消费主义话术骗得头昏脑胀到处乱窜的地步了。

    虽然必须承认的是,很多艺术形式确实存在着较高的准入门槛,但是,打着“提升审美”的口号进行荒谬的偏见的输出,让受众或是觉察到自己审美的“低劣”从而感到自卑好去购买它推销的产品,或是让受众感到得意与它产生认同,去购买它的产品好维护自己精英的身份,一切都是基于卖家自身的利益的。而一向聪明绝顶的伪文青,怎么反而落入了这种营销谎言里面呢?

    除去这一点,伪文青的所有和艺术有关的行为都是有着明确的功利性的目的的。完全违反了“审美无功利”的原则,又或者说,也许他们压根就没有进行过审美活动,只是将艺术作为一种可以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估价而存在的资产进行占有罢了。

    除去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在对话中有更多的谈资之外,更加恶劣的是部分思想比较猥琐的伪文青将所谓的“高雅艺术”当成了勾引异性的工具(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的“老师”),除了极少思想单纯的异性可能会加以青睐,这个方法对于其他人而言都非常恶心,并且这完全是在侮辱艺术。而“文艺青年”这一称呼,也由于伪文青的存在惨遭污名化,到现在已经成了骂人的词汇了。。。

    我一直认为,人文关怀是包括文学等在内的艺术的本质特性。毫无人文关怀的艺术,是不能够成为真正的艺术的。

    但伪文青们并不在意所谓的“人文关怀”。举个例子,在看到纪录片里某国民众受难时,他的第一反映是摇头批评这个镜头太没有技术含量并且导演水平太低劣,第二个反映是为片中的人物不是自己而幸灾乐祸,第三个反映是为受难的人的国籍属于他国得出他国国力贫弱不如自己而由衷地自豪,甚至更有人,在欣赏片中人物受难时,大大地转嫁了自己平时的压力从而感到神清气爽。

    个人认为这一点已经不是一个拥有理智的人可以做出来的了,已经达到了反人性的地步了,不过所幸,就算是在伪文青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还是没有多少佼佼者的。

    写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差不多已经消掉了,与此同时我又不禁反思起来,尽管伪文青可恨,但借用《被讨厌的勇气》中的观点来说,自由的代价就是被人讨厌。我们也或多或少遇到过受人非议,也在遵从舆论还是坚持自己二者间也不断徘徊过。或许我们也应该更加宽容,去容忍那些可能超出我们以往界限的行为(当然是在不触碰原则的条件下),在当所在群体乃至社会形成了这种宽容的氛围以后,我们每个人也都能够实现更好的“自由”。

    当我们作为“多数”的时候,也许我们也应该时时保持一定的警惕,以防我们产生“群体的狂欢”而酿成罪恶,因为我们谁也无法确认,自己乃至自己所在的群体的认知就是“正义”的。况且,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需要试错的机会,需要更高的容错度,所以伪文青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也没有那么可恨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伪文青这么招人讨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fc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