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本《你充满电了吗》,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我们如何能提高我们日常的能量,如何在一天内更有活力的完成更多的事情。整本书从意义、互动、能量出发,总结了21个方法,其中也不乏很多干货。看完整本书后,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深刻的就是意义,其实不论是从意义、互动、能量哪点出发,我们都要提高其中的意义。以下我来大致总结下,我从本书学到的东西。
首先,从意义出发,我觉得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放弃幸福,追求意义。"每一个小的成功或者好的改变都很有意义,不要因为小,我们就不去做,不去改变,微小的也是有意义的;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成长;对自己的专长要加倍投入,与其弥补自己的不足,不如把我们的专长干到极致;对干扰说不,把注意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我们的注意力每天都是有限的,学会有效的控制我们的注意力,45分钟关注,15分钟休息;我们不能混淆忙和有意义,工作时间在忙,我们也要分清楚什么是有意义的,我们每天必须安排时间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与你在乎的人进行互动,不要找我很忙来当借口;我们要计算我们每天花了多少时间是在干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才能衡量我们的生活意义。
其次,关于互动,我学到了四点经验,1、与人互动,要善意推断;2、体验优先;3、与人相处,要全神贯注;4、要积极主动。
最后,从吃饭、运动、睡觉,列出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得出每天睡觉时间要满足8小时36分,要走10000步,吃饭要合理搭配,我们才能保证我们一天的能量来源。
以上就是我所学到的东西,根据自己的经验,我来说说我以前是怎么干的。原先我自己一直在追求幸福,但是让我说明什么是幸福,却很难明确的进行阐述,有车有房就叫幸福么,有份好工作就叫幸福么,有很多钱就幸福吗?原先自己很功利,把很多东西用钱来衡量,导致思维定势,唯利是图,钱固然重要,但是为了钱而进行工作,把钱奉为首位,现在想想其实自己一点也不开心。想想过去或者就是现在吧,身边发生的事情,是不是也能为小小的成功和改变,让自己开心很久,这种喜悦真的不是用钱可以换来的,钱可以换取即时满足感,但是带来的却是将来更大的失落感。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一直在找我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在挖掘我自己专长的事情,但是很难,最近我读了很多关于成长的书,也接触了很多关于成长的知识,我也默默的接受了成长的信念,虽然找不到自己的专长,但是我找到了一个可以维系我一辈子的任务"成长"。原先被很多事情把自己的注意力消耗了,很难长时间关注于一件事情上,习惯于时不时看看手机,刷刷朋友圈什么的,现在才知道注意力的重要性,但是原先确实很少把注意力放在首要任务上,放在重要的工作上,很少会全心全意的与人相处。原先自己的生活很少改变,就算旅游什么的也就是一年一次,不同的生活很少去体验一下,很多东西也很少去触摸,关于体验这个词,也是我最近听罗胖才明确的,体验延伸出来的经济已经覆盖了我们整个生活,体验创新,"转身、立定","把呐喊改成嘟囔","躺下",这个时代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正在越来越丰富,可体验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要放下安全感,去体验各种,激发我们的兴趣。原先与人互动,都是处于人不害我我不害人的认知出发,都是堤防着别人,像刺猬一样,先把刺露给别人,总是趋利避害,很难去善意推断别人的行为。吃饭、运动、睡觉,这三个方面,看似都是我们平常干的,我也很少关注,虽然知道这些事情的重要性,但是确实没有把它们当成问题去自律的解决,看着别人的合理膳食、早睡早起、积极运动,每一天都过的很健康,自己却坚持不了或者总是去羡慕别人。
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结合我自己,总结一下如何去改变。1、掌控好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被干扰,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工作上,重要的任务上,成长就是首要任务,合理利用注意力,调节注意力,注意45分钟与15分钟的关系,调整最佳状态;2、放弃追求幸福,去追求意义,忙不一定就是有意义,要计算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对于自己专长的要加倍投入;3、与人互动,要积极主动,要善意推断,要全神贯注;4、体验优先,要做到转身、立定、呻吟、躺下;5、每天走10000步、睡8小时36分钟,定一个营养搭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