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常走“心路”

常走“心路”

作者: 追梦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3-17 08:44 被阅读0次

    《孟子·尽心下》中,有“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一段话。

    这段话意即,“山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走就成了路。有段时间没人走,就被茅草堵塞了。 现在茅草堵塞住你的心了。”

    孟子这里实际上把人的心比喻成了山间小路。心路要经常走,才不会被茅草堵塞。孟子这个比喻真是太形象,太巧妙了。

    心路常走,才不荒废。古人非常重视心路。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学了知识后不能歇脚,还要经常练习、回顾。这就是常走心路。

    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外出时,经常在马背上默诵诸经注疏。清代文学家郑板桥也经常在马上、舟中、被底,甚至吃饭和待客时默诵。当代文学家巴金说他在住院时,大脑也不肯闲着,常常回忆过去读过的一些作品。这都是常走心路的范例。

    心路为何要常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记忆有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等几个环节。记忆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不注重保持,记忆就会变得模糊,甚至丢失,再认和回忆就会困难。常走心路,不仅有利于增加知识储备,还有利于维护知识储备。

    常走心路,才能学有所得。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常走心路,才能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东晋人王嘉《拾遗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常走心路,是一个人做人处世的基本前提。

    人的心如果闲下来,其实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它面临着荒芜。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套用这句话,可以说,心中本没有路,走得多了,也便成了路。

    心路,越走越亮堂,越走越宽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走“心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ls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