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152天
写作的核心目的就是写故事,好故事必然要有好人物。一般而言,作品中的人物要能和读者建立联系。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再是用文字描述出来的干巴巴的人物,而变成了实在的、具体的、有情感的人物。他们就像现实生活里读者熟悉的人,读者可以准确地认出他们,甚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读者会为这样的人物着迷。
写故事首先应当确立主人公。
一般而言,主人公自身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场,其他内容便会围绕这个场展开。主人公像磁铁一样,会将作品中的各个部分聚集成为整体,并且散发出巨大的能量。主人公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在选择主人公时,就应该多加注意。主人公选得成功,作品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
写作者在选择主人公时,经常会从身边的人物或者平时见到的、听说的人物入手。《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原型就是托尔斯泰认识的普希金的女儿玛利娅、朋友的姐姐季西科娃和邻近村子里的安娜,他将这三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结合,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文学史上安娜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有的作家在选择主人公时常常以自己为蓝本,我们熟知的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简·爱、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等主人公,就是以作者作为蓝本塑造出来的。
无论是取材于身边的人物,还是直接讲述自己的经历,这些人物都是与“我”相关的。如果一个写作者能把自己研究透彻,能不断反思和重新审视自己,那还有什么人物是他驾驭不了的?说到底,即使写作者写了很多,塑造了很多主人公,只要深入探究就会发现,主人公身上或多或少带有写作者的影子,主人公就是另一个写作者。
即使写的是自己,写作者也会进行一些加工,甚至会把主人公伪装成各种模样,让读者无法辨认其原型。找到原型只是写作的开始,若事事都以原型经历的现实为蓝本,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失败的。我们前面说过,主人公要有巨大的场,让故事能围绕这样的场进行下去。所以,写作者要么让主人公具有鲜明的辨识度,其各种性格特点是和谐的,能够让整个故事的发展变得连续而完整;要么让主人公个性丰富,富有争议,能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都推向极致荒诞的地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