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开始我和别人讲的时候,我说16年的目标要写一本书,有同学说,你这个想法有些不现实!
当时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写多少字,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放弃这个不现实的想法!出版或者不出版更是一个疑问!我想,先写出来再说,因为自己做菜给自己吃和得到市场的认可是有差距的!
喜欢体验,喜欢尝试,喜欢分享自己的观点!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自己的想法抱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不管能不能做到,先去体验一把再说!
1/
灵感来源
工作后,自己一直保持着做笔记的习惯,每天晚上总结记录当天做过的事情。 后来有一天晚上翻看过去的笔记本,发现了这些问题:
① 笔记仅仅作为当时工作问题的记录,现在再来回看时,发现已经过时的东西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
② 记录的内容方面,灵感想法以及随手写的思路框架居多,有的实现了,有的则被遗弃在角落里! 这样会给自己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的懂得东西很多,其实真正有分量、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一样都没有!
关于每天写工作日记,个人觉着没什么困难,每天会安排在晚上11点—12点这段时间做总结,把当天发生的事记录下来。都是记笔记,都是写总结,为何不写点更有价值的东西?
笔记本上都是工作中遇到的碎片内容,散落在各个角落,为何不把他们整理成一本系统的书呢?所以就产生这个写书的想法,来系统地总结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
2/
立刻去做,不是让你立刻完成这件事
有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古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写书不是一天就能写完的!大项目也不是一天就能做成的!学习也不是一天就能成才的!其实,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在真正去执行某一项事务的时候,情况就会变得很糟糕了。写书,写三五篇就歇菜了。。大项目,做一个星期就撤下来了。。学习,太枯燥老子不学了。。
所以最终的结果,要么是中途放弃,要么是拖延到deadline应付做完。
与此同时,有另外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 感性的思维总是驱使着我们,让我们本性暴露,在执行事务的过程中,总是迫切地希望看到结果、迫切地希望得到反馈、迫切地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急躁的本性,打败了那个理性的自己,内心狂野而原始地呼喊:快点放弃吧,这么坚持做没什么用!然后你就果真放弃了。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诸如类似的困境: 明明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迟迟没有行动起来!例如下周一,老板催你交方案,已经到周五了一个字都没写,苦逼的你向同事抱怨一番,然后同事回你一句:赶快去做啊!你也明明知道自己周六日两天必须完成这份方案,可就是被卡在一个地方,似乎无法行动,你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立刻去做,不是让你「立刻完成」这件事,而是让你去做「与之相关」的工作。
究竟什么是「与之相关」的工作?
在公司里,老板总是夸赞设计师的工作效率特别高,平时要修改客户的名片宣传单这些,总是能够快速处理好!为什么她手脚特别快,做事的效率特别高?一方面与性格有关,第二对于软件的使用已经特别熟悉。后来我观察并不是真的效率特别高,设计师对自己熟悉的工作(例如修改名片),操作软件特别快;相反,有一些真正需要设计创作的时候,她也会遇到同样抓狂的问题,即知道自己该做这个东西,可是就是做不出来,效率不只是慢很多!
设计师的效率,前后差距这么大,什么原因?
当我们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如何做这件事的时候,只要自己不分心并且外界没有干扰,专注地去做事,效率必然会特别特别高!
所以,在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件事,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事情做成的时候,我们就会被卡在某一个地方。
去做「与之相关」的工作,就是去思考做事的目的以及指导、推动我们做事的方法论!
例如写工作报告,你要做的事情是去寻找如何写报告的方法论,能够指导你行动起来的教程!立刻去做与之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以第一时刻反馈、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做事的进展,为后续的工作时间做安排,不然的话拖到最后的期限只有草草地随便应付了!
最后再次提醒:不要去试图通过「喝一碗鸡汤」来让自己行动起来!更不要去寻找什么「标准答案」,让你直接抄上!只有去做「与之相关」的工作,才是让你行动起来的唯一力量!
3/
一切的结果都源于平时的积累
写一本书,哪来那么多文字内容可写?其实,这一切都源于平时的积累!
日常的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微信编辑,每天都要不断地找新内容,去写新的内容。另外还有协助同事做活动执行,这个属于项目制,定期做。自己也承认微信公众号做的并不是很好,每日为了发微信内容,东抄西抄,整天被拖着有一些疲惫与无奈。有时候我特别想停下来,去思考一下做这件事的意义,可是工作就是工作,老板付费购买你的能力,不得不去做。
相反,协助同事做线下活动,平均一个月2—3场,属于项目制,不用每天都想着这个事。每次做完活动,我都会对整个过程进行复盘,对活动现场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优化改进方案,这些内容都会记录在笔记本上。这些平日里的积累,为后续的写作内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内容的写作。
在写书的一开始,我按照整个活动策划的流程梳理了一份书目大纲,知道了大概写哪些内容后,就开始行动了!
很多人也有想要写文章的想法,然后逼自己做坐在桌前,却忽视了平时应有的积累,这些积累包括灵感、素材以及思路逻辑,这样才能让自己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出一些结果和成绩。否则到了逼自己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写不出来,这种挫败感让人很不好受,于是干脆选择了放弃。
我经常拿知乎@采铜 老师的「可实现的成功学」来做案例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看,一是该事件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皆可计入),即「收益值」;二是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地较久较长。所谓成功的人生,就是这样把无数个或大或小的收益累加起来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尽量少做或不做「短收益半衰期」的事情。
不只是写文章,想把任何事情做成了,都是这样一个积累的过程。
4/
意识到「需要做一件事」比「为什么做一件事」更重要
就拿写书来讲,自己是存有一些私心的!其一,意识到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积淀了,再也不应该去忙忙碌碌地、毫无目的地做事了。其二,自己的大学生活也即将毕业,求职面试应该有一些自己的作品,逐渐意识到「需要做这件事」,则更加坚定了我要去写出这本书的想法。
我觉着该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写一系列文章,然后把这个主题的文章努力写好。一边写,一边挖掘新的写作灵感,等待种子发芽、成长以及收获,这个过程当然也需要时间和耐心。
关于做事,不要随意大脑的兴趣和状态去安排做事的顺序,不然你就永远被牵着鼻子走,总是做各种救急,难以做更有价值的提升。我也常常说,「做一个所想即所得的人」,有想法不要仅仅停留在嘴上和心里!
有些时候,也更不必思考做这一件事的原因,为什么要做??关注什么,则说明缺少什么!例如关注身体的时候,则说明你已经生病了;关注原因的时候,恰好也说明了缺少一个做事的原因!!
大三的上学期,有段时间自己在准备,考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拿下这个证,两个月时间都在啃一本砖头级别的书!最终的结果是,这个证书拿到了,拿到了有什么用?貌似真的没什么用!当时学了那么多内容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
回想这个备考的过程,你会发现真正实用的并非这些知识,而是通过长期不断地做一件事磨练了自己的态度,让自己变得更成熟一些。这况且是两个月,有些事情需要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来完成的事情,就是这样子一步步把小的事件逐个完成累积而成!
一个人跑得慢,不是因为输在起跑线上,而是因为他没有内心认同的目标。
当一个人不认可自己做的事时,你又怎么能够真正的做好呢?
不要用「凭什么要我去做干活」、「为什么今天又是我值日」、「老师凭什么给我不及格」等等这样的口吻去作为逃避做一件事的借口!成长是自己的事情,希望你尽快摆脱这些不成熟的想法!
5/
不要去解决那些没什么卵用的问题
某次我负责的活动,合作商家答应给到我们的资源并没有按时提供,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开门的时间有出入,也并没有及时给反馈,所以导致整个活动的节奏全部被打乱。现场再多的狂躁,只能自己挺着了。
活动结束后,我对整个活动做了复盘,发现从活动签到一开始,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来说说这个致命的错误:活动通知是在场地的东门签到入场,合作方并没有给反馈说这个时间商场人家是不开门进不来的。同事给我打电话怎么办?我说带参加活动的人员从北门进来吧,去了北门后被安保拦住了!商场大部门多,安保部门根本不知道当天有活动,所以拦着那么多来参与活动的人员不让进去。同事又给我打电话怎么办?最后活动方说从他们的小门进来(合作方直接进出商场的快捷通道)!这一圈转下来,从大东边带到大西边,活动的参与人员有的被沿途吃喝玩乐的诱惑走开了,有的走累了直接放弃参与活动。
事后,我在想有没有更好的补救办法?答案是有的!「快带我们进去场地内」这是参与活动嘉宾的视角,然后不停地催促着我们的工作人员。然后我们的工作人员跑过去,尝试各种办法来带他们进入场地。我们的工作核心目的是保证后续整个活动流程能够正常运转起来,而不是先带他们进来。带嘉宾进来,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后续的活动一团糟也是必然。
在写书的过程中,同样遇到这个问题:
思路不清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搞再多的工具也没什么卵用!
在一开始写文,在笔记本上做了一些计划,强迫自己每天写一节;后来打印了六张目录表格,一页代表一章,每一页表格又分了20行,用来强迫自己每一章写20篇文章;再后来,写着写着没灵感了,去图书馆借了三本书,试图找些灵感。后续我发现,这些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并没有什么卵用!
我的目标是去思考,专注于灵感的输出上,而不是去搞一些强迫自己的东西反而施加了压力。
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要试图解决那些没有什么卵用的问题,因为它只会不断地追着你跑!拖着你不断地消耗着你的时间和精力!
停下来,思考一下,它为什么要追着你跑?
不妨换个思路,可不可以让它先跑在你前边,然后以自己的节奏和步伐前进呢?
关于写书,并不知道未来该写些什么,我仅仅的意识到自己目前该写的一些文章,把这些文章努力写好。然后一边写,一边挖掘新的写作灵感!
6/
尽快地为自己做所的事建立一个生态系统
所有做事的逻辑都是相通的!!不断地精进,最后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关于做事,我们要尝试着将你遇到的所有琐碎的问题极其解决方案关联组合起来,最终建立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尚未成型时,你需要倾尽一切努力去逐个击破生态中的各个关联点,并试着连接它们。而当生态建成后,你只需要维持住这个生态的平衡,并享受其中。
写一本书?有人说,这个有些难!难做,才尝试去做!容易做就不去做了!
对于自己认定要去做的事,不仅要做,我们还要把这件事做好,让它落地生根!
在一开始做的时候,尽管做的很差!没关系,我已经走在了行动的路上,这也意味着比那些不敢尝试的人已经快了一步!
在做一件事情时间久了之后,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遇到短时期内无法逾越的瓶颈期!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就是因为事情本身它存在这么多问题,才需要我们去解决掉!没有人会走捷径跳过这个坑,即使现在跳过来,在不久的将来同样会遇到这个坑。
遇到问题后,受到阻力,如何坚持长期做一件事?
精进!
先从坚持做一件小事开始做起,例如坚持21天早起、坚持21天早晨八点去食堂吃饭、坚持21天写日记。
然后,你肯定会遇到问题或者瓶颈,想想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并解决掉这些问题!例如第八天为什么没有早起?什么原因?是不是昨天打游戏看电影太晚了?以后11点准时关电脑去睡觉如何?
如果不这样子做,否则永远也跨不过这道坎,做其他事一样会在中途放弃,这就是精进!
而一个好的生态系统的建立,就是把你在行动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关联。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试图创造些什么新东西,而是试图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一点点,使生态变得更好。当你有一天发现,自己可以灵活应对各种难题时,你只需要花很少的精力和时间来维持住这个生态的平衡,并享受其中即可。
为什么有些人做自己喜欢的事,越做越好?越做越擅长?
所以,在将来当你发现你当前所做的事情感到特别糟糕时,你要想想「做事的生态系统」究竟有没有建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