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565757/3c16c7bfcfedbedb.jpg)
7月我读了10本书(弃读1本),推荐《心理抚养》。
7月计划必读7本(2本未读,8月也不打算继续读),加读5本(2本活动阅读,含弃读),整体完成计划情况较好。
8月计划必读4本,选读5本。
我的读书计划是今年才开始的,前半年每个月都完成的十分糟糕,总是忍不住去读一些有活动的书或者读一些“临时起意”的书。
每个月的月末月初我会做读书的反思与总结,也逐渐在摸索中认清自己,在自我督促中尽可能的按计划阅读,这个过程无比痛苦,虽然有收获,但7月读的书太“吃脑子”,导致我这两天一个字都看不进去,只能选择读李娟来调节神经。
我为什么要做读书计划呢?这源自我这两年的读书思考。
两年来,浅入读书圈,认识了一些书友,在网上浏览了一些信息,为我打开了阅读的大门。我经常感叹自己过去的很多书读了跟没读一样,很多书读的版本不好,现在终于知道了买书看书是需要选择出版社和纸张装帧的……
原来我过去踩了那么多雷。感叹之余,是总结与思考,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们也曾带给我快乐给予我慰藉,我是感谢它们的,我像挥别儿时的玩伴一样与它们挥手告别(仔细想想,从小被人叫哑巴的我,总是形单影只,那些书真的是我最好的玩伴啊)。
我不想再为所欲为的阅读了,书海于我,像太平洋一样,我怎么可能游遍太平洋的每一个角落呢?人类世界太丰富,总要学会做减法才能与个人的时间与精力相契合。
只是计划是不行的,还要写总结,总结也是一个回顾的过程,每次做回顾我都会做分类,有些书不会再读了,有些书一定要二刷三刷可劲儿刷的。
唉,做计划=读的好书数量变多=可无限刷的书数量增多,最近两个月我一直计划二刷局,嗯,先计划着。
于我而言,写总结最大的一个目的其实是给未来的自己看,我记性太差了,上午做的事下午就忘了,中午吃的饭晚上要回忆好久才想起一点点,所以以后的自己看了这些总结会知道,嗯,其实这本书我是读了的,当时读的是这样的想法。
写书评写总结还有一个好处,未来再看这本书的时候,回看以前的记录,会知道哪些想法是自己不会变的,哪些方面自己有了更深一层的看法。
不管娱乐还是成长,阅读,不都是为了自己么。
照惯例,简单介绍一下我7月读过的书:
01
《潜规则(修订版)》
吴思/2009/复旦大学出版社
这本!是7月最“吃我脑子”的书!前前后后看了一个多月,它不过12万字,但信息含量太大了。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写了5篇读书笔记,平均每篇一千字。这绝对是本值得二刷的书,但是今年真的不想碰它了(含泪…)。
这本书讲的是官场的那些事,主要描述的是明朝的官场。
以前只知道贪官坏,读完这本书,我更新了自己的认知:贪官是坏,清官是难做,但贪官技术含量更高,他们不仅要有胆量,还要灵活社交,更要精深送礼的学问……天呐!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确实佩服。咱就说,你拿这份心,为老百姓……
02
《刘墉人生三书:我不是教你诈》
刘墉/接力出版社
读这本书是因为6月读了杨天真的书,她说刘墉的这本书是她小学的时候读的,抱着“我倒要看看这本书小学生能读懂吗”的心态,立马把这本书列入计划。
说实话,很佩服杨天真,因为这本书我小学根本看不懂。
但我推荐每个成年人去看,因为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无数次感叹:这个坑我也踩过!这个陷阱我也中过!
03
《心理罪:番外》
雷米/2021/重庆出版社
我想我一定是疯了,时隔两年后的三刷从番外开始。
这个版本本身就是会让人抓狂的。2021年这个版本预售的时候,看不到全册书的封面,我寻摸应该就番外没看过,只订购了番外这本,收到书后发现这个版本的设计是六本书的封面可以拼出一整张人像,于是我愤懑地放任它在书架吃灰。
更抓狂的是,这次把它拿出来看,发现番外我其实是看过的……
于是关于这套书我有了kindle全套、微读全套&实体书一本……
爱就是可以这样被揉捏的,是吧?雷米。���
04
《脾虚的女人老得快》
佟彤/2013/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我本身不在乎衰老,因为我觉得接受自己衰老,展示自己的皱纹与白发是件很酷的事。
看这本书是因为作者本身就是中医教授,底子过硬,二来想看看脾虚的人是什么样的。
看完有点郁闷,因为我发现真正脾虚的人不多,我刚好是其中一个……
这本书推荐关注自身及身边人健康的人看,推荐对中医感兴趣的人看。
05
《幽微的人性》
李玫瑾/2019/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被李玫瑾老师讲的那个神秘事件吸引来的?
犯罪嫌疑人指认犯罪现场,明明晴空万里,嫌疑人到了指认现场便狂风大作,跪地忏悔后恢复晴空。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犯罪心理?很多人只有在犯罪那一刻才展示自己的罪恶,平时很善于伪装。
看这本书,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避免与他们接触,非接触不可,就尽量表现得善意,这很可能会救你一命。
06
《心理抚养》
李玫瑾/2021/上海三联书店
中国大多家长似乎总是忽视家庭教育,认为花钱送孩子去学校,学校就该教。
然而对孩子一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家长,孩子耳熏目染,天天处在与家长的生活模式中,很难通过别的做出很大的改变。
我想这也是原生家庭这个词前几年热度持续走高的原因。
我很赞同李玫瑾老师的观点:家长需要上家长学校。
先有好家长才能有好孩子,而一味要求好孩子,是本末倒置的事情。
07
《对白》
罗伯特·麦基【美】/2018/天津人民出版社
看完了,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08
《电影感人像摄影教程》
岑宝蓝/2021/电子工业出版社
这本书中理论部分可以参考学习,电影照片选的也是很经典的电影照片。至于作者自己拍的照片嘛,每个人审美不同,我持保留意见。
09
《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春树【日】/2018/上海译文出版社
很好的故事,但表述方式我“嚼不动”,弃读啦。
10
《大秦帝国:国命纵横(第二部)上卷》
孙皓晖/2019/世纪文景
我读这本书的历史要追溯到去年还有月读活动的时候,卡西选的这本书,我觉得很好,小组成员们一拍即合,开启了大秦之旅。
刚开始当历史书读,发现有些内容过于荒诞(神医的眼睛可以透视五脏六腑直接看到病灶之类…),经历了一段别扭的心态。但把它当小说读就会觉得精彩过瘾。
所以,今年趁着活动又读了其中一本,哈哈哈,有生之年一定会读完大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