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思维框架
现实生活中的身份ID
互联网络上的身份ID
区块链上的身份ID
现实生活中的身份ID
我经常告诉我家11岁的小朋友(其实从她7,8岁我就开始强调身份ID的重要性):我们的每一言、每一行都代表我们的身份ID。
妈妈在医院生你之前,你没有身份ID。妈妈住院生你,用的是妈妈的身份ID住院的。你出生以后,你才有开始拥有了自己的身份ID。
身份ID下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呢?
01、你一出生,你就拥有了亲人关系。你是爸爸妈妈的女儿,你是爷爷奶奶的孙子,你是外公外婆的外孙,你是哥哥姐姐的妹妹,......。
02、妈妈到派出所里给你办了户口本,你在公安户籍系统里就有了信息:姓名、曾用名、与户主的关系、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宗教信仰、家庭住址、文化程度、身份证号......
03、妈妈给你办了两张银行卡,一张是中国邮政储蓄卡,一张是中国农业银行卡。你和两个银行之间也有了关系。
04、妈妈给你买了医疗保险和教育保险,你和保险公司之间也有了关系。
05、你生病了,去了儿童医院、医科大学一附院、兵团医院、社区医院等医院治疗过。你和这些医院之间有了关系;
06、9岁后,你开始使用淘宝、京东、拼多多购物。你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上购买过无数次商品;
......
以上是我家孩子身份ID下的她。她的信息有很多维度,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度:与医院之间的关系、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与各种网购软件之间的关系、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同学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络上的身份ID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4G技术的全面普及,各类政府业务都有了网络系统;各个银行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各种应用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
互联网下身份ID后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01、如果你在网上预约看过病,你在这家网络医院发生过关系;
02、如果你在网上购买你的水、电、气,你在这个网络平台发生过关系;
03、如果你使用过淘宝,你是淘宝的一员;
04、如果你使用过公交乘车软件,你是该软件的一员;
05、如果你使用过网络银行,你是该网络银行的一员;
06、如果你玩过网络游戏,你是该APP中的一员;
07、淘宝知道我们的所有消费数据,进而分析出我们的消息行为。
......
这些信息散布在虚拟世界的各种角落。这些信息分为三大类:财产属性、社交属性和数据属性。
刚开始,每个应用APP都需要注册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非常浪费用户的时间。于是很多应用APP,特别是新APP的用户量太小,运作不起来。
微信的用户数量是所有APP中用户数量最多的,于是微信充当了很多应用APP的身份认证系统。这样,很多系统,特别是新的APP上线时,用户不需再注册,直接使用微信ID即可登录。
区块链上的身份ID
近几年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各种公有链,各种应用项目登上在应用舞台。
区块链下身份ID后的你是什么样子?
1、注册各种区块链交易所,交易数字货币;
2、注册各种钱包,用于存储自己的各种币;
3、注册各种社区,用于学习区块链技术知识;
4、注册各种区块链应用平台,玩起来。
......
这些信息散布在区块链世界的各种角落。这些信息也分为三类:财产属性、社交属性和数据属性。
目前,各种APP,无论是交易所,还是钱包,还是内容平台,还是平台APP,它们都各自为政,各有各的注册信息。特别在区块链应用初期用户基本就比较少,再加上各自需要单独注册,用户更加分散,很多项目还没有真正应用起来就已经夭折了。
另一方面,使用这个软件,需要懂区块链的公钥和私钥。于是把不懂技术的用户拒之门外。
区块链技术要像互联网技术一样被广泛应用,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需要像微信一样,统一入口的身份认证系统;
2、不懂私钥和公钥的用户也能轻松上手使用区块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