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通往真正自由的路原创 2018-01-17

通往真正自由的路原创 2018-01-17

作者: 荷荷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20:06 被阅读0次

    论语

    宪问篇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通常,大家认为在不妨碍,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能够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自由。

    但是,仅仅这样就真的自由了吗?我们是否常被环境、欲望牵着鼻子走,比如在名利、金钱、美色面前,你是否就不由自主地受诱惑了、沦陷了?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自由,或许有能力对欲望和诱惑说不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论语》宪问篇 第二十八章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白话消文:

    孔子说:成就君子之道有三个,我还做不到。仁者不忧愁,智者不疑惑,勇者不恐惧。子贡说:老师过谦了,这三点,您全部都具备。

    这是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厄于陈蔡时说的,当时断粮七天,大家都饿得不得了。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正因为在这么困厄的环境下,彰显了弟子们的道心,虽然有疑惑,但是对老师还是相信的,对道也还是有信心的。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反而有机会跟弟子们说出最深层的内涵。所以说逆境往往带给人意外的收获。

    君子三达德: 仁者不忧愁,知者不疑惑,勇者不恐惧。孔子说我还做不到。这是孔子谦退的形象。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谦退呢?这就好像一个人学问越深的时候,一定越谦虚,越觉得自己不足。或者当一个人爱好一件事时,永远都不会满足。比如世间人追求财富、名利,永远都不满足。而圣人对道的追求也是永远都觉得不够,不满足。

    仁者不忧:仁者,是利他的心态,时时刻刻想要帮助别人,绝对不害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其次,能够利益他人,这个人就一定是有价值的,他一定有出路,不会担心失去名利,所以不忧。

    仁者像山一样,如如不动,长养万物。仁者会想办法充实自己,才有能力去帮助他人。仁者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者寿,仁者心安于仁上,心存利他,内心平静,志于仁的人,他没有个人的好恶,首先考虑的是群体的利益,从整体再到个人,得失心很小,面对压力也不影响健康。

    知者不惑:知,同“智”。知者通达道理,看得清清楚楚,懂得进退的时机,所以,他能当机立断不疑惑。

    知者利人,他通达道理,知道仁心的好处,能够发起欲仁的心,而且知道仁心的修学法,所以能利人。

    知者乐水,水是灵动的,知进退知决断,能够里仁为美,他能识人用人。他总能从学习中产生新的体悟,于是很快乐。知者能影响、丰富别人的生命,像水一样滋润万物。

    知者动,思维敏捷,善于关联,有创意,能够学习新知,结合时代的变化而增上。

    仁者智者能够修身养性,通达人情事故,注意饮食,不过度劳累,不会被疾病所杀;不会以下犯上、放纵欲望,遭到法律惩罚;也不会以弱侮强,死于非命。所以仁者智者皆能寿。

    勇者不惧: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敢于承担,是舍我其谁的承担力。如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他心存社稷、人民,无所畏惧,能成大局做大事。

    一般人见利而勇,君子见义而勇。

    欲望和烦恼,好像千军万马;世风日下,我们能否谨守道德、特立独行、择善固执?我们能不能披上义理的战甲去跃马横枪,以一敌万,战胜烦恼和欲望,战胜世俗的偏见和习惯?

    孟子曰: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我反躬自省,如果是正直、合乎道义的,虽然要遭到千万人反对,我也敢往前进。

    这种勇是包含果敢、勇悍、精进、恒毅的内涵。

    夫子自道也:子贡一语道出,孔子完全具备这三项成就。孔子说自己还做不到,一是谦虚,二是隐圣同凡,激励大家。这是子贡的眼力,也是子贡对老师的情谊和感佩。

    学而思

    结语

    知、仁、勇,君子的三面相,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这三者,哪个最重要?智慧是中心,没有智慧,有仁心也发挥不了作用,没有智慧,就变成匹夫之勇,有勇而无谋。但是仁心却是前提,一个人有仁心,自然会去充实自己,让自己有能力去利益别人。有仁心,心存的是他人和群体,自然也会有勇气。

    如何得到仁呢?我欲仁,斯仁至矣。求仁,就能得仁。透过学习,引发好仁的心。想要得到知、仁、勇,都先要从道理上通达。但是学习一定要有兴趣和热情,要反复练习,但也要张弛有度,不可过于勇猛精进。

    当我们具备知、仁、勇的君子之道,能够不忧不惑不惧,那我们的身心必定是真正自由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往真正自由的路原创 2018-01-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rg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