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考法考、注会等(刘安琪)
通过考试就能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吗?通过考试并没有什么意义吗?
今天看到《法学生就业白皮书》,提到律师平均月收入7000多块,并且平均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
另看到有同学后悔花一年年时间通过法考,不执业,感觉毫无用处。
我们老师常常和同学说,你们要加油,通过法考就能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
很多朋友在微博上问我,通过注会能够具体从事哪些职业,能赚钱吗?
其实,上面的法考、注会也可以替换成保代、ACC、FRM、CFA等考试。今晚,一并聊一聊。
一、通过某个考试,不会让你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
无论是法考、注会、保代,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个考试,能够让人直接获得很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如果说有,大概保代考试刚刚推出的时候,可以做到:2004年第一次保代考试,产生了第一批保荐代表人,当时要求一个IPO项目有两名保代签字,且在一个项目完成前,保代不能再签新的项目。于是形成了保代的“通道”——即券商要拓展IPO项目,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保代。所以各券商为了获得更多的通道,不惜重金挖其他机构的保代。2004~2005年,保代的薪水+津贴,已经有年收入超过百万者。那可是2004年的年收入过百万。所以,在当年,考过即金领好不夸张。
但现在也不行了,第一,这么多年,保代供应量逐渐上来了。第二,IPO时断时续,导致在IPO关门的时间段,大量考过试,但签不了字的准保代,地位也十分尴尬。随着注册制的推出,保代的重要性又进一步下降。所以,这些年,新晋的准保代收入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比起2004~05、06的黄金岁月,可能还有所下降。考过了试,也要在团队里寻求项目签字的机会。在中小券商,一年IPO、定增项目可能就没几个,签字机会可谓稀缺。在大券商,基本大家都过了考试,项目多,等签字的人也多。
法考更不用说,通过法考,只是意味着有资格去当律师,去考法院、检察院,去当公证员。而真正的执业赚钱,还需要经历律所的实习期、新律师的上手期、积累客户案源的积累期、厚积薄发的收入期和风险期。
注会的路径也是,如果有机会进入好的事务所,比如四大。从助理审计员做起。我记得我本科毕业时,谁要是去了四大(这里都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不是四大AMC等等),我们很羡慕,起薪8、9千,还有加班费,忙季应届生收入过万。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收入水平几乎没涨,反而被央企的收入福利超越了。如果干得好,机会好,后面慢慢升经理、高级经理(它的简称竟然是SM,券商也有这个级别,不过我升SM的时候还是挺开心的),工作8、9年,收入到50、60万,也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的。
有同学问,我是学霸,如果左手法考、右手注会,我去投行工作,或者去顶级咨询公司工作,或者银行总部工作,是不是易如反掌?后面就开挂模式,十年走向人生巅峰?
太天真了!站在门口,两手空空,啥证也没有,觉得法考+注会双证巨牛无比。但等你考过一发现,双证、三证、N证的人——一堆一堆的。过去我们的投资团队就四个人:我们头43岁,银行出来的,有律师证、高级会计职称;女同事比我大4岁,注会;男同事和我同岁,CFA三级;
有一年,我们部门招两个应届生,简历收了200多份,给20个笔试名额,老板让我一晚上晒出来。司考+注会6门全科的至少3、4十个。注会过了三四门的一百好几。真是时间紧任务重,先把证书多实习多的挑出来,最后没办法了,这些人当中,谁的照片好看就往前放。第二天早上报给领导20份简历。领导说,那通知他们过来参加笔试,我挨个打电话,第二个姑娘电话号码少写了一位,我念叨了一句,这同学真粗心,给她写封邮件?或者打到学校里去问一下?哪里有着功夫啊,直接从后面补一份简历进来就行了嘛。
这些小朋友们进来以后,也只是投资团队的初级岗位,前几年连上年终奖,行情好的时候20~30W,年景不好,甚至赶上风险项目,到5、6年也可能是20W。加班、出差是常事。如果做砸了项目,还要终身问责。
是不是写的太过残酷了?其实身处其中,比这还要残酷。因为利益越大的地方,一定纷争最多,竞争最为激烈。刚刚工作几年,我和一个环卫局的朋友聊天,他说他们单位的斗争多么残酷,我说我们这里也有很多麻烦事。他说,理解理解,我们这里天天和shift打交道尚且如此,你们那里天天和钱打交道,只会更残酷。
二、那法考、注会等考试通过的作用是什么?
我本想用“意义”“价值”,但这两个词太大了,直接说“作用”吧
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大”考试,最大的价值在于门票和选择权。对的,你获得一张门票。不管剧院里已经有多少人,没有门票,你就进不来,有了门票,你可以不来,但你想进来看戏,是可以的,而不存在翘首以盼,但被挡在门外的情况。
我们一路读书下来,其实也慢慢明白了:考上好高中,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因为好高中中等生是最多的,也有差生,好学生且能上好大学的也是小比例。考上好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还有像吴谢宇这样的极端案例呢。即便找到好工作,也不一定能这一辈子顺风顺水。比如当年有同学考上海关公务员,没几年就出事了呢。
但是,每一步,为了能够上这个好学校、能够去这个好单位,我们都曾经有过全力以赴,为此焦虑,为此开心。因为我们知道,在最终结果未揭晓前,选择一个好的学校,大概率会比一所排名靠后的学校更好,大概率会遇到更优秀的同学,大概率个人会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
法考、注会也是一样。时间是一个奇特的东西,不管你在干什么,它都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一段时间,你要么做点什么,要么不做什么;做了A就不能再去做B。一年时间,可以选择在单位拼命工作、加班获得事业上的进步;也可以选择做最低量的工作,多和朋友家人在一起;也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某个考试中去。
考试,只是诸多选择中的一项。它并不具有更高的价值。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在价值上标榜考试就比在家里歇着要强,看书就比刷剧具有更高的价值。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法律、财会都是显学,是所有剧场中,通用性最高的两张门票,也是所有剧目中,价格比较高的两张门票。
你说,我就喜欢在家宅着,从来没想过去剧场,可以的。
但如果你说,我不想在家宅着了,想去剧场看看,那就得有这张门票。
法考,在过去最为友好的一点就是,无论你过去做什么工作,学什么专业,你都可以考。考过,你就有转型到法律行当的机会了——就这一点,就足以让它在价值上熠熠生辉,这就是职业领域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啊,这就是“通过考试立刻转型”啊。社会结构转型,经济转型,有多少人困于当初父母给的“安排”,有多少人困于一个每况日下的岗位,又同时感慨自己没有一技之长。而法考告诉你,来这里,你可以的。律师是一个专业行当,但只要你足够努力,参加一个对所有人都公平的考试,就有这样的机遇。不需要找关系,不需要比身高、拼长相的面试。
什么是选择?首先得有的选!
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往往是没的选的时候。毕业前,和大多数应届生聊,你的理想是什么?和工作十年的人聊,你的理想是什么?可能被访问者都会无奈的一笑:现在谈理想有什么意义。手中就这么一个OFFER、工作这么多年,就是一个饭碗,不喜欢,又不能丢。
考证,其实就是人为的创造选项嘛。通过法考,我可能去不了顶级律所,但是我多了律所的选项。在和一个办公室文员或者保险公司销售之间,你能够对它们说:我不去,我去当律师了。也许并不能找到最爱,但可以给不喜欢的说再见。
通过注会考试,哪天真的离开体制,至少可以找一家企业,从会计、出纳做起,或者找家小的事务所从零学起,饿不死了。
不同领域的顶级证书越多,你创造的选项越多。
三、【成功】需要持续奋斗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替代【成功】,所以只能用了这么一个恶俗的词。对成功,最贴近的定义大概是既定目标的实现。如果不单独讲,成功大概率就是成为赚很多钱的大律师,成为有地位的大法官,或者大公司的CFO,或者有自己的好公司。
上面这些目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像王思聪,也不能一步到位,也有走背字的时候。
我们全力以赴,通过考试,也仅仅是拿到一张入场券,可能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进入之后,还是在这个体系中金字塔的底层,然后按照这里的规则,逐步打怪升级。如果实力够,运气好,能够【成功】。但中途也可能被某一关的肥肥、弓箭手甲等干掉了。但总体来说,只要没彻底挂掉,即便没有打通关,但回头看,已然是半山腰的位置,比起当年那个站在门口,一脸问号的懵懂少年,已经成熟很多,拥有很多。可能是财富、声望或者其他东西,但一定有一样东西存在于你的心间:一种已经验证的成长路径,一种持续奋斗可以获得的竟然,而非缥缈的:我即便XXX也未必能成功的虚无。
四、考证,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不说执业问题,法考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对于法学知识的一次暴力填充。
曾经和我贸大的导师聊天。
我说,您在高校里做的才是教书育人,我做的法考培训只是应试教育。
导师说,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你们班同学,在课堂上有多少是认真听课的,有多少是认真写论文的。老师说的这么多,有所少当真的。在学校,面对学生有种无力感。但我看你们的课堂,学生们是真听课,真做笔记。不管是不是为了考试,在法考培训班,大家是真学习。
还真是啊,因为交钱了,因为目的明确,所以这里的学生,是真在学习。就我自己来说,也是司考后,法学知识达到了巅峰状态,八大主干学科,几乎都能说出个所以然。
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同学,它更是开启了法学殿堂的大门。不管是否执业,所有通过法考的同学,起码以后面对亲朋借钱、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会有一个基本的标尺,会知道如何轻易找到处理方式。
正如今年春天,因黑洞照片意外被口诛笔伐的视觉中国。非法律的网友谴责它、消遣它。但你学过著作权,会有些疑问,它到底有没有著作权,它的大量诉讼,是不是著作权碰瓷。仔细研究,会发现,这竟然是一家堪称伟大的工作——以法律+市场化的方式将图片的授权、收费做到如此高效率、低成本。
王思聪被限制高消费,当大家感叹英雄也会气短,富二代创业也会失败的时候,学过公司法你才会问一句,他作为股东怎么会背锅呢?不是股东有限责任吗?往后再看,才知道,原来是背后的回购协议带来的负担。想想以后创业,在面对投资人的回购要求时,签还是不签。
莲花味精破产重整,过去看,只是一家老牌企业走向衰落。但是学过破产法,你知道重整中有凤凰涅槃的机遇。下面就可以考虑是不是该买点这家公司的股票。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世界也不再是那个世界。
因为,在你,花了一整年的时间,获得了以法律或财会的视角,解读这个世界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