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44214/48424f2ca6728df5.jpg)
这是关于一个父亲一生的故事。开启这个故事,是为了祭奠我失去已久的父爱。
父亲是我童年里乃至青春里的温柔记忆。小时候父亲也给我讲他编的故事,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讲他们住在一个蛋糕房子里,用勺子挖一口墙壁蛋糕,非常好吃,墙壁缺少的蛋糕会自动长回来。永远吃不完的还有冰激凌,房间里有的桌子是冰激凌做的,我傻傻地听了无数遍,现在想想,当时为什么不问:为什么永远吃不完?冰激凌为什么不化掉,白雪公主住在那里还不觉得冷?
父亲的童话都是温暖而美好的。我一直都幸福地认为,有父亲如斯,万般美好。直到,一直硬朗的父亲突然查出癌症,并且发现的那天,医生说,还有三个月。我为了那三个月,将全世界都放弃了,终日陪伴在父亲身旁。医生说的真准。 所以对于生离死别,我有着浓缩的经历和彻骨的感悟。
在《大鱼》里,父亲爱德华·布龙,也爱给孩子讲童话,也是癌症把他带进生命的尽头。不一样的是,爱德华·布龙给儿子讲的故事里,讲河中的女孩,讲驯服巨人,讲一只眼睛可以拿下来的老妇人,讲双头的女人。。。。。。故事里没有温暖和美好,充满魔幻。儿子怀疑地听着故事,故事里的父亲,那个跟自己有着很少成长记忆的父亲,在故事中威武强大,英勇善战,爱探险,荷尔蒙迸发,周身带着彩虹的光芒。。。。。。当时的他认为那些都是真的,因为父亲的反复吹嘘,还能自圆其说。
再好的故事也有听觉疲劳,随着儿子的长大,他体会到一个普通外贸公司的父亲,竟然是最伟大的推销员-----他推销他自己。成长带来的这种神奇,是对老爸认知的四段论:从儿时认为爸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发现爸爸只会吹牛,瞧不起,不屑一顾;到中年发现爸爸说的还是对的,到老年发现老爸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老爸还是那个老爸,是儿子成长了。 故事里的儿子听着爸爸爱德华讲自己一生的故事,从少不经事时崇拜,到厌倦隔阂,再到读懂,已不是少年。这其实是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大鱼》这本书,全篇都在虚幻里行进。以至于第一次看了一半,还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故事里充斥着大量的隐喻暗示,以至于读着读着不免有点愤懑:为啥不好好地说故事?或者是翻译的有些晦涩?不读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还读不透。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繁殖、成长、创造、潜能的象征。爱德华在他的故事里,讲到河中的女孩,他抓住大蛇,救了那个女孩。讲到钓鱼,鱼把他拖入水里,拽进大湖底的深水墓地里。大鱼又把父亲甩上了岸,他因此丢失了鱼竿和船。我感觉爱德华想要征服女性,而平凡的生活里,母亲一直郁郁不乐,父亲的他也压抑逃避。
四个镜次描述的父亲之死,氧气帐,病床,枯槁。。。。。父亲对于儿子来说,是没有在成长中触摸到的实在的生命,空洞成迷。这是一个男孩对于父爱最温柔又最坚硬地呼唤和控诉。岁月最后留下一张脸,一双临终前互相注视的眸。穿越岁月的寂寥,踏过缺少陪伴的遗憾,也只有精神可以存留。
在生命的尽头,爱德华让儿子开车带他去一个地方,爱德华林。他投水,结束生命。他变成大鱼,这不是变换成了新的物种,“他仅仅是在改变,把自己蜕变成某种新的不同的东西,以便继续承载他的生命。”“我看见他游来游去,一条银色的、绚丽的、闪烁的生命,然后消失在漆黑的河水深处,那是大鱼们向往的地方。”
生命回归到本源,最初的精子就是游动的蝌蚪,最后游进漆黑的深处,那是荣耀且宿命的归处。想到这个意象,魔幻的怵粟缓缓疏解开来,有一些温暖在回归。
合上书页,突然间很想念父亲。其实也不是像那几年那么想了,因为越发感觉,他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有过那样一个伟大的受到很多人尊敬的父亲,在家里却代替母亲给予我充足的爱和陪伴的父亲,那是我此生温暖不息的泉源,就像白雪公主永远吃不完的蛋糕房子。
真的假的,早已不重要。相信我们所爱的,不管是不是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