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家族添丁,眺眺在大家的期盼中降生了。像每一个家庭有孩子降生一样的喜悦,开心,快乐,融洽,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在娘胎里,安全感的建立,是婴儿孩提时代多么重要的功课。
在医院里的时候,眺眺很安静,除非饿了,其他时候不会无故的哭闹,隔壁床的孩子,在我们停留的短短一个小时里,便以翻天覆地,嚎啕大哭的在昭告:我来到了这个世界。

回到家里,亦是如此。看过眺眺几次,安静的给了我们几个大人好多聊天的空间,隔壁邻居大概会以为,这家小宝宝又在哪里呢?见眺眺的这几次,小家伙,睡觉比较多,调皮可爱,做小表情,安静的小王子。这得给足了多少安全感。
爸爸妈妈回忆在整个孕期,孕妈妈的情绪都很平和,既然已做好准备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健康是第一位的。每每有胎动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上手,摸着肚子,跟他对话,交流,沟通,链接。当孕妈妈今天心情有些许波动的时候,也会主动跟肚子里的宝贝交流。很神奇的是,46岁高龄产妇,一切指标正常的好过很多年轻人。孕妈妈也不止一次的讲,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原来,安全感的建立在娘胎里便有了。

很多次看到很多父母处理孩子的状况,因为孩子的哭闹或者是无理取闹,不明就里的不理会孩子,抛弃孩子,扔下孩子,以示威胁……跟孩子冷战,或者大声呵斥孩子,以确保自己在外的面子,殊不知这样的焦点全在自己身上的行为,会给孩子的心理又增加一层:我没有安全感!的不安全感!

前两天又听到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妈妈,大儿子4岁,小女儿1岁多。暑期儿子去工作的地方待了两个月,没有沟通交流,就把1岁多的女儿放在家里,爷爷奶奶带着。隔代亲,爷爷奶奶自然是爱的。可是,再爱,却无法弥补在这个阶段,小女儿需要妈妈的安全感,呵护和疼爱。
暑期结束了,妈妈回到家里,这下值得研究的事情发生了。小女儿以前从未表现出对母亲的“死缠烂打” 般的“不离开” 。现在妈妈回家以后,孩子不依不饶,无论妈妈去哪里,都要扭着妈妈,一刻都不能放手,一刻都不能离开视线。

代价也随之来了:现在妈妈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小女儿做任何事情都要妈妈,没有妈妈就哭闹,爷爷奶奶都不要了。这种哭闹和为了满足自己安全感的渴望,超越了其他需求。一定要,一定要!妈妈已经对这种无止境哭闹的忍耐限度几近临界点,最终因为工作压力,女儿的看似无理“索求” ,情绪崩溃,收拾女儿,甚至厌烦和讨厌这个状态女儿的情绪明显呈现。最终还爆发了和婆婆之间的纷争,家庭情感受到了影响……
妈妈和婆婆以为的眼前的矛盾,殊不知是因为一件小事(也算是大事) 引发的。

这也许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矛盾,可是,如果愿意去研究,追本溯源,原来很多问题有迹可循,可以在发生以前,得到很好解决的。
如果这位妈妈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离开一岁多,正是有需求的孩子,而是懂得沟通,懂得孩子的需求呢?在孩子非常关键的成长时期,能够做好妈妈的职责呢?

这是为什么要修炼教練型父母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孩子的一言一行来解读孩子的内心需求,既训练孩子拥有必备的优秀的性格特质,又不简单粗暴,扼杀孩子的天性。既能够尊重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有能够在他的人生中担任好导师,引路人的角色。
教育真的是一项工程来着。

每每听到或者看到身边的人,有些关于孩子的案例的时候,我内心升腾的都是庆幸。庆幸我还没有有孩子,便开始学习和训练自己做教練型的父母,懂得和孩子交流和沟通并训练他/她。不至于在父母的训练场是小白,不至于是没有那些说明书的人。
自我修煉和完善的价值,除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好以外,大抵就是能够令到至亲受益,当自己做到以后,还能够将所修所得,分享给正在迷茫中的人。
粟莎~成就生命价值的智慧女人~第552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