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鲍鹏山教授《论语导读》
宪问第十四(14.28—14.36)
原文:
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4.29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14.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4.31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14.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14.33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14.3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3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14.36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分享:
14.36
公伯寮对季孙子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把这事告诉孔子,说:“季孙老先生却已被公伯寮迷惑住了,我的力量还能把他的尸首摆到大街上示众。”夫子说:“我的道能得到实现吗,是天命,我的道将被废掉,也是天命。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
子服景伯的意思是他有权利可以杀掉公伯寮并把他的尸首摆到大街上示众。孔子不赞成子服景伯的办法。
孔子推崇的完人应该是具有仁、智、勇三德,还有才艺,同时又举止优雅的人。或者说,见到利时看看符不符合道义,遇到危险愿意献出生命,久处穷困仍不忘平生志言夙愿也就可以算一个完人了。
孔子把虽然把勇放在了仁德后面,也是希望人们见义勇为的。见义勇为指的是见到正义的事就勇于作为,如:搀扶老人过马路、见到路上有垃圾随手拾起丢到垃圾桶里等等,不单是指我们平时理解的勇斗歹徒、火里救人、河里救人这种英勇行为。
但是呢,勇的前提还得有谋。如果蛮勇,遇到问题不假思考,用暴力解决,轻的会造成一方损失惨重,重的会两败俱伤,甚至一方或双方都要受到刑事处罚,蹲监狱。这时候,不仅失去了自由,还得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子孙后代不得当兵、不得报考军队、警察、公务员等国家重要岗位。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暂且不说,你是罪有应得,对子孙的影响,那才是你最大的耻辱,在子孙心中的威望何在?对家庭的引领更无从谈起。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从做好自己,修自己开始,修自己的仁和德,放大自己的格局,然后才能影响家庭,引领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