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 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
01.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
说到仪式,你会想起什么呢?相信很多人会联想到斋戒、洗礼、祭祀等严肃的宗教仪式,无形中把仪式想象成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其实,仪式不应该被局限于宗教、节日等范畴。作者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留意和发现,生活处处都是仪式。
比如说,早上出门前跟爱人亲吻告别,这是一种仪式。要是哪一天你们吵架了,拉不下面子去亲吻对方,那接下来的一天你可能都会在心烦意乱中度过。因为仪式已经变成你生活的一种习惯,一旦缺失就会感到不安。作者用许多类似的例子告诉我们,仪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时刻影响着我们。
那么,究竟什么是仪式?仪式对我们的生活具体有哪些影响?仪式在个人生活、伴侣间、家庭生活中又有何表现?这些都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这本书将要教给大家的东西。
整本书分为九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魔力时刻,比如一顿丰盛的早餐,两个甜蜜的亲吻等;在第二章里,作者通过婚礼和葬礼两个仪式为我们描述了仪式对我们的影响;而在接下来的7个章节里,重点说了个人生活仪式、家庭仪式和伴侣仪式这三大重要仪式,而且作者分别指出这三大仪式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及作用。作者呼吁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仪式形式打造一些专属于自己的仪式,这样才能摆脱枯燥无味的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洛蕾利斯·辛格霍夫,主修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这位来自德国的女性作家毕业后,一开始是从事有关社会和儿童教育的工作,之后任职出版社编辑,主管健康与家庭部门。最后,作者成为了一个职业作家,专注于健康与家庭类文章的写作。我们接下来要讲到的这本书,也是她为了帮助人们重新发现家庭生活中的美好而进行创作的。
仪式关乎美好、感恩、意义和珍惜。借助这本书,作者将带领我们重新走入仪式的世界,了解什么是仪式以及仪式的重要性,并通过梳理生活中的各种仪式来激发我们的灵感,帮助我们寻找属于自己的仪式。
好的,以上是关于这本书还有作者的一些简单介绍。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部分为大家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是,仪式的概念,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第二部分是,借助一些鲜明的例子,点明仪式对我们生活造成的重要影响;第三部分是,通过分析仪式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伴侣间的表现或作用,鼓励我们积极营造自己的专属仪式。
话不多说,我们马上进入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作者怎么定义“仪式”的。
我们常说,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那么,究竟什么是仪式?作者告诉我们,仪式是一种有规律的、不断重复的社会行为,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每天读一本书是仪式,每天遛一次狗也是仪式……仪式很难用语言进行阐释,因为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生到死,仪式无处不在。
考虑到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缺乏安逸感的情况,作者鼓励我们重新发现并引入仪式。因为仪式能够帮助我们在自由和秩序之间取得平衡,是一种通过不断重复来帮助人们获得内心平静的行为。
举个例子,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都会互赠红包或者贺卡,以此表达自己对亲友的祝福。这种仪式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信物换了个形式而已。从前,亲友之间会互赠铜币,因为人们认为铜能驱散恶事。不管是哪个时期,通过互赠信物这种仪式,人们收到了祝福,内心也会相应地获得平静,这就是仪式的力量。
好的,在掌握了仪式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仪式的核心,那就是象征。
作者在书中提到,“象征是一种简单化的契约,它能揭示事物间的特定关联”。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象征,从时钟到红绿灯,这些都是象征的符号,可以向我们传递信息。仪式借助了象征的手段来物化自己,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具象,让不可见的东西变得可见。举个例子,假如有人问你结婚了吗,你可以直截了当地亮出婚戒,表明自己已婚。在这里,婚戒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可以传递出它独有的信号。
象征是每种文化自己的表达,因为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象征符号。比如说,在西方,龙常常被看作是邪恶的象征,应该被处死;而在我们中国,龙却是权力和幸福的象征。象征作为仪式的核心,必须具备适应不同文化和时代变化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仪式延续下来,不被历史淘汰。
从前,人们拜神时会点蜡烛,这代表着点亮心灯、驱逐黑暗。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蜡烛的象征意义逐渐被灯泡代替,蜡烛也就被时代淘汰了。所以说,象征符号作为仪式的核心也需要时刻发展,才能避免变成不合时宜的东西。
说完了仪式的概念以及核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这个问题。作者告诉我们,它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仪式缺失会引发成长危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无法真正了解仪式的深层意义,仪式往往被当成一种远古时代的腐朽产物而遭到排斥、抵制。由于缺乏仪式作为一种过渡方式,现代文明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比如说,青春期的少年由于缺乏一些必要仪式的引导,走到了极端,被社会抛弃;又比如说,人们提到更年期就如临大敌,完全没有想过它也可以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
由于仪式缺失,人们无法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从而引发了各种成长危机。有的人会因此日渐消瘦,甚至患上抑郁症;有的人会因此沉迷酒精,甚至开始依赖毒品。这些都是因为人们忽略了仪式的必要性而引发的悲剧。
生活为什么需要仪式?第一是因为仪式缺失会引发成长危机,第二是因为仪式可以营造一个神圣的空间,给予我们力量。
有意识地进行仪式,可以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超脱出来,进入一个“神圣空间”。这个空间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让人超出自我,了解自己内心最深切的需求,从而催生出实际意义。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仪式的神圣空间里,我们可以进入到精神层面,回应心灵的召唤,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最简单明了的一个例子就是祷告。祷告是人们主动和超自然力量对话的一种仪式。其实,所谓的超自然力量,可以是你信仰的神,可以是你逝去的亲人,也可以是你的内心。所以,即使你不是一个基督教徒,即使你不相信耶稣,你也同样可以祷告。通过祷告,我们能够反思、忏悔或者表达自己的愿望或者想法。通过加强与内心的对话,我们可以进一步认清当前的生活状态,整理好情绪重新出发。
这里还有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的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仪式本身可以带给我们喜悦感。
现代社会几乎被物质主宰,压抑和担忧已经成为了常态。你会不会跟我一样期待着生活中能出现一些可爱的仪式呢?仪式能增强我们的喜悦感,但忙碌的生活常常使我们难以获得这种喜悦感。书中提到了这样一组数据:80%以上的孩子认为跟父母一起共享晚餐是最能够放松和排忧解难的仪式,然而有三分之二的家庭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当工作占据了生活,孩子们就丧失了与父母亲近的机会,童年的快乐会大打折扣。
作者认为,仪式是感性的食粮。如果没有了仪式,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聊至极,找不到一丝乐趣。有了仪式,我们就有了更多快乐的机会。
拿离我们生活最接近的购物狂欢节来说,每年的双11大家都没少买东西吧?双11一到,卖家齐齐降价,买家齐齐剁手,相信每个加入到这个盛大购物仪式的人心里都是痛并快乐着的。抢到优惠券让我们喜悦,店家发货了让我们喜悦,收到快递了更让我们喜悦。或许你很少留意到,但是仪式就是这样深入生活的每个角落,让我们收获幸福感。
好了,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以上的介绍和例子,相信大家都对仪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仪式是一种有规律的、不断重复的行为,它的核心是象征。仪式虽然难以用语言解释,但却时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开了仪式,会引发一系列的成长危机,也会让我们少了许多快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仪式,因为仪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本书的第二个部分学习,仪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首先,健康的仪式能够带给我们安全感。
假如你看过美剧《绝望主妇》,你一定知道里面一段很经典的台词:“无论身心多么疲惫,我们都需要保持浪漫的感觉。形式主义虽然不怎么棒,但总比懒得走过场要好很多。”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我们的生活挺形式主义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仪式,这些仪式构成了我们每天的流程。假如没有仪式来梳理生活,那我们的日子肯定会变得一团糟,内心也会因为找不到稳定感而变得不安。因此,作者认为仪式对生活的第一个影响是安全感。
仪式有一套固有模式,帮助我们处理自己的感情和经验。人们喜欢把日常生活的节奏仪式化,因为这样可以建立秩序,从而减少自己的负担、获得内心的安全感。
光是这样说你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我们来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你很快就能明白为什么仪式能够带给我们安全感。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葬礼这种仪式?人死了就死了,埋进土里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建立一整套固定的葬礼流程呢?
首先,我们得明白,死亡无论何时都是一件会让人措手不及的事情,举行葬礼可以给予我们时间,缓冲内心的悲伤。其次,将葬礼仪式化,是为了减少个人的负担,人们不需要重新发明什么流程,只需要照着以往的规则来做就行。借助葬礼的帮助,我们可以更有条理地应对变数。危急时刻,仪式就像一个稳重的老师,指导我们处理生活中各种不期而遇的特殊事件,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讲完了仪式对生活的第一个影响,我们来看看仪式对生活的第二个影响,即仪式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生活的每个过渡时期。
人生有很多个重要的过渡阶段,比如出生,比如从孩子到成年,比如从少女到人妻,比如从在职到退休。这些过渡阶段就像一个十字路口,会把我们引向不同的道路。当我们来到了十字路口,我们必须学会跟一些事物分开,这些事物有可能是我们的身份,有可能是我们的习惯,也有可能是我们喜欢的一个人。过渡阶段的到来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改变,许多人会为此感到恐惧。这时,仪式的作用就派上用场了,它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度过人生的每一个过渡时期。
拿退休这件事来说,很多人从30岁就开始渴望退休,想做个自由自在的闲人。但等到真的退休的那一天,人们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种转变。突然多出了那么多时间,却无事可做。许多退休老人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充实、自己的价值无法体现,好像成了一个无用的人。由于无法适应这种反差,他们的生命力往往会大大萎缩。为了告别过去、迎来新生活,退休之后我们也应该努力挖掘一些令自己满意的生活仪式,比如做做运动、练练书法,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秩序。作者认为,仪式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适应这些过渡阶段,并及时给予我们心灵支撑。
那么,是不是所有仪式都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呢?当然不是。仪式也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不好也会激化生活的矛盾。作者指出,不健康的仪式会产生消极影响。
并不是所有仪式都是好的,很多仪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正在被时代淘汰;也并不是所有仪式都能为我们疗伤。相反的,对于有强迫症的人来说,仪式往往是他们痛苦的来源,因为他们常常会把仪式变成一种强迫性的行为,最后造成了对日常生活的严重干扰。
比如说,很多人有洁癖,非常怕脏,一旦碰到不干净的东西内心就会焦躁不安。为了消除这些情绪,他会不停地擦洗皮肤。这个行为可以缓解不适,短时间内能够减少内心的不安和恶心感。有洁癖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擦洗变成一种强迫性的仪式。假如不让他擦洗,他的恐惧就会增多,变得越来越紧张难受;假如擦洗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则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节奏。所以说,不健康的仪式只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消极作用。
好了,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第二部分内容:关于仪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作者告诉我们,健康的仪式既可以增强我们的安全感,为我们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帮助我们顺利适应人生中的各个过渡阶段,给予我们坚固的心灵支撑。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健康的仪式同样也会给我们带来不良的影响。
好的,通过以上的解说,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仪式,以及仪式对我们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你也认识到了仪式也有好坏之分,我们需要学会摒弃那些有害无益的仪式,为生活选择一些正确的仪式。
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的生活具体有哪些仪式呢?
作者告诉我们,生活仪式主要由个人生活仪式、家庭仪式和伴侣仪式组成。在这些组成部分中,仪式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及作用。
首先,个人仪式指引着个人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从起床到入睡,每个人都会进行一些细小却重要的仪式,比如饭后散步、睡前写一篇日记。这些仪式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能够让我们拥有更多力量,变得更加自信。个人生活中最需要哪些仪式?作者在书中着重提出了净化、读书、告别这三种仪式。
净化仪式包括内在净化和外在净化。外在的净化仪式主要指的是沐浴。每天放学或者下班回到家,泡个舒服的热水澡常常能够让我们洗去一身的疲惫,净化身心,使人变得精神焕发。假如你足够精致,还可以准备一些精油或者香薰,这会让你在沐浴的时候更加放松舒服。内在的净化仪式可以理解为自我反省和忏悔。当我们因为自己做过的错事而不安时,可以直接找当事人忏悔或者找其他人,比如神父,进行告解。假如通过忏悔,我们解决了问题或是打开了心结,那么我们的内心也会得到净化。
个人生活需要的第二个仪式是读书。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完成读书这个小而庄重的仪式。通过读书,有人可以解开内心的困惑,有人会变得更有想象力。往大了讲,书本帮助我们感知生命存在的意义。爱读书的人更加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更有意识、更有觉悟地面对生活的一切。
举个鲜明的例子,辍学儿童更容易误入岐途。由于缺乏老师和知识的引导,辍学儿童的意志力普遍低于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大部分辍学儿童要么会轻言放弃,无法鼓励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局面,要么会深受打击,产生反抗心理,严重时触犯法律底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这个仪式,让自己有勇气去面对一切挫折和失败,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从而更好地生活。
个人生活需要的另外一个重要仪式是学会告别。告别其实是一种过渡仪式。借助告别仪式,我们可以帮助自己摆脱过去,迎接新事物。作者认为,“把告别当作一种仪式来经营,这实际上是一种疗伤。”有了告别的存在,我们才有办法舔舔自己的伤口,然后说服自己放手。
除了死亡,离婚大概是最让人痛苦的告别仪式了。相信大家身边或多或少都有人离过婚。当爱情走到尽头、婚姻只能让双方痛苦时,我们会需要离婚这种告别仪式。提交一纸离婚申请书,扔掉当初的结婚照,彻底地跟过去告别。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继续向前走。
好的,讲完了个人生活的仪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家庭生活中的仪式。
提起家庭仪式,你第一反应是什么?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想起了家人们围在一起吃饭的场景呢?家庭仪式跟其他仪式不一样,它的规律性、重复性和稳定性更加明显。研究表明,家庭仪式会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对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家庭仪式可以促进家庭的稳定与和睦。假如你想让孩子每天晚上都乖乖入睡,你需要给他准备一套完整的睡前仪式,比如说固定给他读半个小时的故事书,讲完了就帮他关灯盖被子,提醒他睡觉时间到了。久而久之,这种仪式就会被固定下来,帮助孩子养成睡前的好习惯,减少家长的负担。
第二,家庭仪式可以帮助消除彼此的伤害。长期一起生活,难免会磕磕碰碰,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当孩子们因为抢东西而吵架时,让他们冷静下来,坐在一起进行一次真挚严肃的谈话,可以帮助他们消除隔阂,解决问题。
前面我们提到的是仪式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其实,仪式还存在于伴侣之间,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伴侣间的关系。
伴侣间有许多专属的仪式,这些仪式恰恰使他们变得更加亲密。我们常常会吐槽身边的朋友,说他们动不动就虐狗。其实,虐狗即日常,日常即仪式。送花、亲吻、说情话,是伴侣间常有的仪式。在作者看来,伴侣间的仪式同样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首先,仪式可以促进伴侣关系的持久。假如伴侣间没有任何仪式,相处太过平淡,那他们的感情很可能已经陷入危机。借助仪式,相爱的两个人可以回忆或者创造美好的回忆,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牢固,为感情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说,许多年轻人每年都变着法儿地过情人节,白色情人节要过、七夕情人节要过、520要过,现在甚至出现了把儿童节当成情人节的疯狂趋势。一到这些节日,朋友圈少不了一波波花式秀恩爱的操作。为什么要秀恩爱?为什么要过情人节?说到底就是因为通过庆祝情人节这种仪式,伴侣间可以拥有“被爱”的体验,能让彼此走得更远。
除了让关系持久,仪式还可以减轻伴侣的压力。生活压力太大容易引起两人的矛盾。这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人会变得特别敏感,容易把工作上的负面情绪带给另一半,影响双方感情。而且,加班时间多了,陪伴恋人的时间就变短了,这样也会引起另一半的不满。这时候,学会保持伴侣间的仪式可以让双方加强交流,通过互相倾诉将自己从压力中解救出来。比如说,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两人可以约着一起去散散步,聊聊天或者吐吐槽都可以,这样可以帮助缓解伴侣的压力。
好的,以上是第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关于具体生活仪式的内容。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伴侣间都需要利用仪式来维系。假如你想让生活变得更有条理和顺利,作者还鼓励你行动起来,摆脱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打造一些专属于你的仪式,比如说坚持每天写日记或者定期去旅游等等。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这本书的内容。
面对快节奏的生活环境,我们总是容易变得慌乱不安。仪式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摆脱这种不安,让生活变得稳定下来。仪式作为一种点亮生活的魔法,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喜悦感,还可以营造一种神圣的空间,时刻给予我们力量。生活一旦缺失仪式,就容易引发成长危机。
健康的仪式能够带来安全感,帮助我们适应人生的各个过渡阶段,而不健康的仪式则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作者提出,要保持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以及伴侣间的合理仪式,并且寻找属于自己的仪式。假如你刚好觉得生活太过枯燥,希望你能够有所收获,重新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被你忽略的美好仪式,或者重新出发,去创造你的专属仪式。
好的,《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这本书就讲到这里,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本书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