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不焦虑了》。
这本书是由日本愤怒情绪控制协会代表理事安藤俊介所写。作者从生活、工作、社交和金钱等各方面,讲述如何面对日益增加的压力,并通过80多种小方法让我们的生活更平和,找到真正自洽的状态。
这次我们分享关于在工作中如何减少焦虑感的4个内容,分别是:“被期待,也不过分努力”、 不关注和他人的不同之处、不刻意切换开/关模式和不硬逼着自己学习。
①
『 “被期待,也不过分努力”』
“小王,好好努力,让你负责这个项目,是领导对你的认可。”
“小张,后面都看你的啦,毕竟你是总经理指定的。”
经常会有一些年轻人,当他们被委以重任,或者别人有所期待时,就非常认真、非常高兴,同时也会格外努力。
虽然这是一种非常上进的想法,但如果过分努力,而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以至于时刻都很焦虑,这样的努力是有问题的。
虽然说在经济社会,100元可以买到价值100元的东西,但期待和你的行为可不是单纯的等价交换。不是说对方对你的期待是100分,你必须做出200分的成绩才甘心。而且一旦自己没有达到对方的期待,就会觉得自己非常无能,甚至带有莫名的负罪感。
当你能够分清,期待只是一种纯粹的人际关系或职场关系,而不是一种经济活动时,你就不会在工作中持续焦虑。
②
『不关注和他人的不同之处』
“他怎么那样说话呢?”
“他的做事方式好奇怪啊。”
“我不能认同他的观点。”
类似这样对他人的评价,其实都在于我们太习惯于找出别人和自己的不同之处。对于爱人而言,那些不同可能是吸引我们的地方。但是对于同事或一般关系的朋友,我们很容易把这种不同转化为讨厌。
在看到他人不同之处时,我们内心总会关注意见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等主观因素。而在和他人找相似点时,我们却会把学历、年龄、出生地等客观因素当成焦点。
这种相对偏激的思维方式,会让我们在大脑中不认定他人,并产生距离感,最终成为我们的一个焦虑源头。
相反,如果我们更关注他人和我们的相似点,比如站在“笑点相同”“穿衣风格相同”“喜欢的电影相同”等相对轻松的视角时,我们会从内心更接受对方,从而不会轻易因为一些小矛盾和小摩擦,感到厌烦。
③
『不刻意切换开/关模式』
我们越重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就说明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越失衡。随之而来的“开/关”模式受到了人们的追捧。简单讲,就是要人们“工作时努力工作,休息时好好放松。”
这个提议虽然很好,但人毕竟不是机器,可以轻松进行模式切换。即便我们再刻意地区分工作状态和休息状态,也很难做到。尤其是移动互联时代,即便我们的身体离开了工作场所,可是一旦有工作需要处理,不管我们在哪里,手机和邮件都可以找到我们。
所以,追求开/关模式,会给我们带来两个困扰。一方面,如果我们在工作时想着休息,在休息时想着工作,就会觉得自己连模式切换都做不到,因而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当我们在休息时,一旦受到工作“骚扰”,就很容易发怒。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淡化模式切换的自我要求,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就能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④
『不硬逼着自己学习』
作者的一个洞见是,即便你不进行系统学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下,零散的信息和知识点,也会融进我们的认知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由于现在社会发展太快,曾经学到的知识很快就过时,用全部精力努力学一身本领,也很难跟上时代变革。因此,很多人都会不断催促自己,硬逼着自己去读书、学习。一旦做了点轻松的事情,反而会产生罪恶感和焦虑感。渐渐的,很多人不能停下来讨好自己、放松大脑,始终被急躁、焦虑情绪所围绕。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在生活中获取经验和知识的办法非常多。比如,有人通过写旅行游记活成了个人IP;有人通过给低趣味视频标记不喜欢,生生把短视频APP打造成了提升见识和认知的工具。类似成长的方法,在移动互联时代还有非常多,有待我们去探索和挖掘。所以,把读书或系统学习当成唯一提升自己的工具,就有点狭隘了。
总结一下,可以激发我们焦虑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学会跟这些“不如意”和解。精神上的自洽是行为上接纳的根源,今天分享的这4点,就给急于成长和成功的你,做个借鉴,助你内心坦然,被幸福围绕。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去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不焦虑了》[日] 安藤俊介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