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是一个很有情调的诗人,是浙江钱塘人,生于1056年,卒于1121年。精通音律。
他在1078年,也就是他22岁的时候,来到了北宋都城汴梁,然后通过太学考试,成为一名太学生。后来被越级提拔为学官太学正。1083年,献《汴都赋》,皇帝宋神宗大喜,自然而然奠定了其朝廷笔杆子的地位。宋哲宗时期,被外放。宋徽宗时期再度被启用,据说曾献诗给蔡京。
这首词被编入了沪教版高二语文教材。当时周邦彦作为平民百姓一名,能够进入太学,并且破格越级被任命为太学的一名小小公务员,靠的就是他强大的文字创作能力。
这首小词,清新雅致,虽然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但并不像一般意义上的思乡怀人诗一样深沉悲切,比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就让思念家乡的人瞬间愁思涌起,也并不勾起人的淡淡忧伤,比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就让在外的游子想起家乡的点滴。
作为一个中年人,我也会梦到家乡的亲人,但仅仅就是做了一场梦而已,梦境告诉自己我的真实感受,告诉我什么是思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找个借口或许是现代人的生活过于忙碌吧。
周邦彦在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把日子过成了诗。
晚上睡觉,焚一截沉香,来化一化这炎热的暑气,醒来之后,听听窗外鸟儿们的聊天。起床之后,再来到荷花园中观水赏花。在这个时候,看到了风姿绰约的荷花,想起了自己那遥远的家乡。是啊,本是钱塘江人,却一直居住在京城。曾经一起钓鱼闲耍的伙伴啊,你还记得我吗?然后作者就泛舟在荷花池中,夏日时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正如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梦中就见到了家乡那个芙蓉浦。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想来一定是一个美梦。
我的梦中也会出现亲人,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想家了。似乎生活一直都非常的忙碌,尽管这段时间已经算是工作以来相对比较轻松的时期了。感谢周邦彦,分享了这样一段自己独特的经历。
对于当下忙碌中的现代人来说,这首小词算是夏日中的一杯清凉的椰汁,饮用起来,颇为绿色和健康。
https://mp.weixin.qq.com/s/PpzGKZZ8MUvbUaIwM5FLg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