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

作者: 安安淼淼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10:10 被阅读0次

    老妈问:“我是个幸灾乐祸的人吗?”

    我说:“是。”

    老妈说:“信不信我一不留神喝死你?”—冯唐

    昨天在阅读《华杉讲透资治通鉴22》一书中,看到了关于“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的另一种解读…自我感觉也有点道理…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是《帝范》留下的千古名言,意思是追求高标准,结果只能做到中等;标准就定到中等,那结果就只能是下等了。这句话,符合逻辑吗?作者认为,不合逻辑,这是中国历史名言中最著名而最误导人的话之一。这句话的假设,是标准定得越高,相应就能“拉动”得到更高的结果。这个假设,首先是肯定了,标准是不可能达到的,否则,取法于上,就应该得到上,怎么会仅得其中呢?所以,这句话,在定下标准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标准,这是它最大的坏处。“上”是肯定放弃了,那你又怎么知道结果“至少”能得到“中”呢?取法于上,就不会得到“下”吗?当那个标准反正他都达不到的时候,他就彻底放弃了,下不保底!

    正确的做法,是取法于下。既不取法于上,也不取法于中,而是取法于下!定最低标准!我们给自己定很多的目标、原则,最后都不了了之,就是因为我们老是取法于上,标准定得太高了,所以干脆放弃了。所以,作者认为要给自己定最低标准,要尽量往最低去定。但是,我定的标准是严肃的,低于这个标准,我就绝对不能接受了,这就是绝对不可逾越的底线!然后呢,结果肯定比这要好。取法于下,得乎其中。得到中之后,我开始把标准往上提,既然我能做到中,我就把底线抬高一点,争取取法于中,得乎其上,上不封顶!或者我没那么高追求,不用上了,保持中也行!

    标准太高,感动自己,最后都是自暴自弃。我们应该遵守的是:取法于下,得乎其中;取法于中,得乎其上;上不封顶!

    之所以觉得有道理是因为—有时候会定每天运动一小时的任务,可能一分钟都不会动--知道完不成,而放弃;如果取法于下,就定运动1分钟的任务,就容易实现了,也会去运动这一分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月11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fp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