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设计上海”走完四年,“洋门面”正在悄悄变化 | 【设计之痒】聊

“设计上海”走完四年,“洋门面”正在悄悄变化 | 【设计之痒】聊

作者: PHAIdesign | 来源:发表于2017-03-20 17:01 被阅读0次

    如果外国品牌始终只是展会的一张面膜,那面膜干了总会是要掉的

    文 / 杨威杰 PHAIdesign创始人、创意总监

    编辑 / 汤白

    上周,上海的设计圈里最大的事儿,就是“设计上海”展览,相信各位对设计有兴趣的朋友都知道,朋友圈被刷屏的也应该不在少数,周六正逢展览最后一天,还出现了大排长龙的景象。

    很多圈外的朋友都在问,这个展到底值不值得看?有什么好看?

    “设计上海”今年也已经是第四届了。根据业界的标准,要等新鲜劲过去,客观地衡量一个展会的质量和发展势头,一般在三届以后。那应该说,现在应该是能比较客观地来分析一下“设计上海”了。

    “设计上海”是什么?

    先给不知道的朋友介绍一下,“设计上海”是在2014年创办,每年一届的生活设计类展会,目的是——引用一下官方口径——“集中展示全球顶尖的设计品牌,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交流、交易平台,帮助品牌与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房地产开发商、采购经理及私人买家建立长期业务关系”。其实这样的自述已经很直白,归根结底就是五个字,设计展销会。如果一定要留下一个形容词,那就是高逼格

    “设计上海”的主办方Media10是一个很厉害英国的媒体集团,可能一些朋友知道《ICON》《Grand Design》《IdealHome》这几本刊物,就是这家媒体公司办的。

    《ICON》第153期,正逢2016年“设计上海”开幕

    另外还有100%Design设计展,这个展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声誉,之前也在中国办过展,只不过当时还是主要针对业内交流的一个展,没有“设计上海”那么大的规模与普及力度,我们姑且把它看做“设计上海”的前身吧。

    这个公司还有个全球历史最为悠久的公众展览,叫做Ideal Home Show,理想家园。这个展把生活中所有的元素都与一个“理想家园”联系在一起,通过家的概念展现新生活的方式。所以有些朋友看“设计上海”看下来觉得像家居展,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2016 Ideal Home Show

    “洋门面”风光不再

    普及完背景,我们来聊聊这一届的“设计上海”吧。作为设计师,我想从新设计行业动态两个角度去看待。

    新设计当然是我最想看到的,不管互联网多么发达,图片所展现出的细节再逼真,也无法体现实物的质感,而很多结构的细部也只有看到实物才明白别人的解决方法。很多人去“设计上海”我想都是希望能有机会亲手接触国外设计的最新作品。而看完今年的设计上海,我个人的感受是国外品牌与其说是当初的一个门面,现在顶多只是一张可以随便脱下的面膜。

    “设计上海”和上海米兰家具展一样,是一个有趣的集合体,他们的主办方都是“洋和尚”,有国际背景,再凭借自己的人脉和关系,就能请来不少外国品牌,这是本主办方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这也是“设计上海”当初一炮而红的一个关键。我很清楚的记得第一届设计上海请来了很多外国的设计类画廊和独立设计师,作为同行我很明白他们来中国参展是根本不可能收获什么实际利益的,有些是为了探路,有些是为了和主办方的关系,有些则可能有政府上或者主办方的资金扶持,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来过了。

    2014年首届“设计上海”现场

    而之后,他们很多都不来了。原因嘛,那自然是没赚到钱咯!国内消费者对设计品的接受程度基本还是在宜家、MUJI这样一些品牌,我并不是说这些品牌不好,反倒正是因为这些品牌在设计、制造成本、选料和制作工艺上的强大,确保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和他们相比,更有趣的独立设计和高端品牌当然一抓一大把,但更有趣也就需要多花钱,中国人好不容易省吃俭用、熬茶积饭的攒下一套房,能花在家居上的预算并不算宽裕,那在宜家、MUJI价位之上的设计品很难在国人的考虑之列,白求恩大夫们看到中国人都没有治病的需要,那自然也走了不少。其实就算是外行,仔细冷静地分析一下也能得出明白:既然面子和里子已经都是中国人了,洋人来参展还能有多大意义呢?

    当然,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少卖不掉货赚不到钱的国际品牌离开了“设计上海”,也有一些后来者替代了他们的位置,但很多感觉像是来试水,还有些基本就是存货展示,和米兰展那样以新品为主题大规模地搭建一个让人震撼的展览环境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本届“设计上海”正厅下方的几个大牌常客倒还一直都在,但总有些有点出工不出力的感觉,没有什么真正拿得出手的新作。“驴”牌也第一次拿了些东西过来,看起来更像是那些存货出来搞一场纯粹的品牌公关活动;Zaha Hadid的遗作倒是有部分的露出,不过Zaha的家居类产品本身更像是在一种符号化的炫富工具,从使用角度几乎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比如这次参展的一副象棋,我瞪了半天,除了小兵因为数量特别多我认出来了以外,其它的子儿我压根就没看出来什么是什么。

    The Field of Tower, Zaha Hadid Edition 2017“设计上海”上路易威登以旅行为主题的 Objets Nomades 家具系列

    总的来说,“设计上海“缺少的是真正大牌。那些我眼里真正意义上如雷贯耳的大牌,其实从来没有在“设计上海”出现过,名单很长我也不想列举。

    本土新设计的崛起

    与“洋门面”的褪色相比,反而从第二届开始,很多中国本土设计师会带来不少有趣的新设计。

    本届设计上海上,“竹林漆闲”品牌将传统大漆工艺运用在花生壳上制作的筷架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这是一种前所未有出人意料的结合;“老板”家电邀请“品物流形”设计的“The Lake铁丝装置”也是对材料和空间一种很有趣的探索;“长石”推出的一系列瓷器将薄胎、修坯等工艺进行了全新的再创造和结合;“见南花”用类似掐丝珐琅的分色技巧来制作彩色水泥砖,也是一种从工艺开始挖掘进行全新创造的尝试;台湾的Beyond Object的金属U盘在几年前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第一次看到了实物,另外还有几个金属挂钟也非常有趣;《安邸》杂志举办的中国设计新星评选也有一些较为亮眼的新作……这些都是值得大家近距离看看摸摸的好东西。

    Beyond Object系列产品 老板家电The Lake铁丝装置 “竹林漆闲”《花·生》 “见南花”现场展示彩色水泥砖制作工艺 长石瓷作


    中小展商的良机

    再从业态角度来看,比较中肯的说,“设计上海”并不是一个比较优秀的范本。尽管今年新开辟了几个场馆,展览的面积有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但是上海展览中心本身空间体量和上海其它几个展馆比较起来是相对局促的,留给展商进行搭建的余地非常有限,这也限制了很多大体量家居品牌的参加。同时,这些因素也决定了“设计上海”相对较高的参展费用也影响了很多展商参加的意愿。这也是国外大牌与国内传统意义上的家居巨头都不曾在“设计上海”露出的原因。

    本届“设计上海”新增的厨卫设计与办公设计展区

    但是换一个角度想,这也许并不是一个坏事。因为上海本身的设计类展会已经日趋饱和,洋人主办方在中国还是很难全方位的与地头蛇叫板,通过聚焦国外品牌和中小设计进行差异化的竞争这也许是“设计上海”能走的一条蹊径。但是如果需要深耕这个市场势必需要对中小展商,尤其是小展商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持。小展商往往会有很多最新奇出色的点子和设计,但同时也有最紧的预算,日渐高涨的参展费用会是一个不小的门槛。

    “设计上海”的门票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今年的单日票价高达220元,而上海车展的单日票只有100元,后者在规模、内容还有观展体验等等诸多方面要较前者具有碾压性的优势,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设计上海”的门票相对是比较高的。如果说平时对特展、艺术展都很有兴趣,有这方面的消费习惯,估计还能接受;而对这方面没有消费习惯的消费者来说,无疑会让人望而却步。当然了,如果你问我花220元拍出9张让朋友来点赞的图片,那我觉得取景角度适当的话还是很有可能的。

    “洋门面”看尽了,那下一步呢?

    关于“设计上海”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在展会市场日渐饱和的当下,尤其是米兰家具展也进驻中国以后,“设计上海”的走向会是怎么样?从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来说,米兰家具展是绝对的大佬,而两个展会运营方式和手法以及定位来讲很相近。如果外国品牌始终只是展会的一张面膜,那面膜干了总会是要掉的,怎么样更好的与本土品牌结合,并借助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把中国设计带出去,提供本土参展商有一个真正走向世界的机会,这才是国外展览机构的真正独特的优势。

    2016年下半年进入中国的米兰国际家具展,同样让人趋之若鹜

    另外场外展的开发这次终于走出了第一步,在新天地举办的场外展也汇集了不少有趣的作品,我个人参加的晒上海8老饕展也在那里展出。场外展是国外很多成熟展会均采用的一种形制,能让设计更主动地走进普通人,提升整个城市的设计氛围,全面立体的把打造设计之都的口号落到实处的一个其实可行的办法,也是我个人又比较期待的一种发展方向。


    PHAIdesign于“晒上海八老饕展”上展出的“套莲瓶”公道杯

    上海其实有很多数得上来的设计展,稍微有些历史的还活着的有上海设计之都系列活动、上海设计双年展、中国国际家具展、时尚家具展……“设计上海”从2014年开始并不能算一个老字号的品牌,当然更年轻的还有去年才在开设分会场的中国(上海)国际家具博览会和米兰家具展。这些展览到底怎么样,还有国际上有些什么值得一看的展览,我们下期再详说。

    你也可以就这一话题和我们分享下在本届“设计上海”展上看到有趣的作品,也可以分享看过的其他设计展,并且告诉我们好在哪里。


    欢迎关注公众号:PHAIdesign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投稿或版权合作请洽:tang@phaidesign.com

    (“设计之痒”电台节目也已登录喜马拉雅FM,可搜索PHAIdesign,或在PHAIdesign公众号底部“设计闲话”中选择“设计之痒FM”收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上海”走完四年,“洋门面”正在悄悄变化 | 【设计之痒】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ki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