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点石成金的双手,却有化迷茫为顿悟的大脑;他没有穿越时空的隧道,却有整合古今中外智能的能力;他没有丰富多样的中国生活经历,却有著一颗地地道道的中国心。他是一位严谨求实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
源自修心:由混沌而清晰的人生
来自英国的赵智光,是一位功成名就的“洋”博士,黑色头发和黑眼睛的底下,是纯正系统的海外成长和教育背景,不仅手持英国和美国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同时还身体力行,传播“吸引力法则”和催眠疗愈,科学被他用来为人们化解心结,调节情绪,调配意念,从而以全新的状态“吸引”理想的生活。
赵智光
于佩桦,一名典型的江南女子。早年间,她凭天生的财商和勤奋,先服务于外企,后自主创业,多年在商海中浮浮沉沉。是什么原因让她在怪相丛生的培训市场“误打误撞”走进了他的课堂,实现了自我的蜕变,又一路追随成为他得力的嫡传弟子,致力于“吸引力法则”的传播与推广?
于佩桦
这神奇的缘分,就始于最初的“我正好有,而你恰好需要”。
当一本名叫《秘密》的畅销书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于佩桦正在专心经营著自己的投资公司。然而,受困于种种扑面而来的挑战,她的内心开始浮躁不安。虽然对于当时市面上充斥的各种成功学将信将疑,还是不惜投入百万,走进了各大培训机构,试图拨开云雾见日出。最终还是失望而归。纵使将《秘密》同名的电影看了若干遍,心中的谜团仍然紧紧裹挟著她,如陷漩涡。
《秘密》
直到2014年7月,因合伙人的问题,于佩桦一夜之间从千万富翁跌到负债累累的“负翁”,她才突然想起来早在2013年就鼓励她聆听“吸引力法则工作坊”的赵智光博士。带著对既往培训经验的失望和一线新的希望,她终于决定前往深圳,拜访赵博士。见面后,被赵博士身上强大而温暖的力量所吸引和折服,当即就决定留下来听课。而赵博士那温和又明亮的目光彷彿告诉她,“师父”等候多时了。
赵智光,英籍华裔,现旅居香港,英国和美国心理学博士、国际心理治疗大师、国际催眠疗癒师考官、行为学科学家、亚洲第一位研修NLP(神经语言学)的医学实务专家。他42岁退休,拥有2家上市公司、4个大工厂及13个子公司,早年侧重研究人的行为与大脑使用的关係,退休后全身心致力于“吸引力法则”的传播。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裡,他的影响已遍及全球,学员遍布欧、美、亚、澳四洲169个国家和地区,是马来西亚168年来唯一一位来自国外的国家顾问。
深入接触后,于佩桦这才发现,师父赵智光博士原来竟是《秘密》的作者朗达•拜恩的老师。这本被许多人奉为“神书”的《秘密》虽然公佈了“秘密”,也传授了掌握秘密的方法,她却觉得始终有一层隔膜在裡面。如今,经过赵博士条分缕析阐述了大脑与行为之间的关係,并对她的自我对话系统进行了“矫正”,那层隔膜才终于被打破。
所谓对吸引力法则的正见,被誉为EQ博士和“吸引力法则”鼻祖的赵智光博士当然最有发言权。但是在赵智光博士来中国之前,吸引力法则却被很多人曲解了,被一些受众当做是“成功学”、“成功激励学”系列的指南。真正的“吸引力法则”其实是一本关于大脑的使用手册,就犹如教人们学习开车和游泳一样,在科学瞭解和掌握大脑的功能之后,就会更好地利用大脑的功能属性,以易用、简单的工具10秒钟进入潜意识,进而调整自我对话系统,设定新的自我形象,梳理真正的人生目标,最终爱上自己,照顾好自己。
“爱上自己、照顾好自己”,这是每个人都有的美好愿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混沌的挣扎、努力以及表面的努力中,逐渐迷失自我,非但没有把自己照顾好,反而陷入种种恶性循环的泥潭之中。对于长期受“越努力才能越有钱”、“因为我债务缠身,所以不可能拥有想要的房子”、“因为我不够优秀,所以不配拥有幸福”等等没有必然联繫的观念所禁锢的人而言,“吸引力法则”都能将这些信念“死穴”打通。
因为,“吸引力”在赵智光这裡,它虽然看不见,摸不著,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强大力量。“我们大脑的细胞跟身体上的所有细胞都不一样,因为我们身体的所有细胞都有连接,就是一个连接著另一个细胞,就算不直接连接也会有间接的连接。而大脑的所有细胞都是独立的,它不但不连接而且还有空间,必定需要有空间来传递所有的信息,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就有很神奇的事情发生。因为,它是用电流来传达信息的。而这股电流在传达信息时会产生一些什么影响呢?非常大的影响就是,当你想正面的信息,你传达出去的电流就会产生正面的电流即正电流,反之就是负电流。当然,我们都知道,物理学告诉我们,所有电流都产生磁场。”
赵博士强调,开心富足也好,健康乐观也罢,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裡,只是没有被发现或者找到。“举例来说,如果今天我买了台电视机回来,还没有调波段,打开后我会看到什么画面?你一定会说,我看到的是雪花。那么,音响效果呢?你会说当然很嘈杂。如果我现在慢慢去调波频,调到有波段的地方,我会看到什么?是美妙的画面。音响效果呢?现在很美妙!那问题就来了,在我没有调对波频的时候,波带存在吗?对,它是存在的,只是我还没有调准它的波段。所以,同理,我们的大脑在没有调对波频之前,我们吸引进入生命的是那些杂音以及雪花。如果你要富裕、健康、快乐,那么,你的脑电波也必须要调整到富裕、健康、快乐的位置。”
赵博士享受他探索科学奥秘的快感,更享受传播科学理念、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方法的过程。“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学习思考,研究出来的成果能够服务于大众。智慧是越分享越多的,你有一个智慧,我有一个智慧,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彼此都有两个智慧。在国外,每一个行业都有协会,负责专业的技术交流提升,大家把自己最新最好的研究(成果)拿出来,提高整个产业的水平。我也希望我们中国人也多包容接纳,多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多去帮助支持其他人的成长,那么,有一天,我们中国就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精神文化的强国!”
显然,当人生状态没有达到自己预期高度的时候,抑或是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平行而过的时候,那一定是内的智慧磁场没有被正确运用。
坚定发心:龙的传人,“反哺”寻根
以65岁高龄从大洋彼岸来到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中国,几年下来,赵智光以他幽默风趣的风采、渊博的知识和深入浅出的教学,将工作坊从深圳发展到上海,再拓展到北京。在工作坊的交流互动中,这个有著中国人形象、外国人思维的赵老师,在学员眼中的形象非常高大且迷人:“无论课内课外,师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妙语连珠,妙趣横生,再困难的事情在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一两句话就能让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是人生不可多得,可遇而不可求的良师、恩师。”
因为和蔼可亲的形象、言行如一的秉性以及深入浅出的教学,他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的学员,有的发展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对此,他表示很满意。“真的很感恩我所有的学生,特别是2013年最开始的那一班,有时候大脑翻译不过来,上课的时候是普通话和英语夹杂在一起。当然,我更感恩在各地帮助我安排分享会和课程的学生,也是我的合作伙伴,大家都知道我的课程是半公益的,所以没有什么利益可以分配,但他们都很用心地在做,推动了整个‘吸引力法则’在中国的进程,现在的进度已经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更有信心把我所有的研究和知识都教导给他们,让这些智慧得以流传,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那么,你一定会好奇,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一位年过花甲的博士漂洋过海,只为让“智慧得以流传”?
这就不得不说赵智光那写在基因裡的“叉烧包”情结了。“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带我回香港探望爷爷,爷爷会带我去茶楼饮茶,有一种东西把我迷住了,那就是叉烧包。那时候,心想世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离开后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回香港处理爷爷的家产,本来计划呆几个月处理完就回英国,结果再次被叉烧包给迷住了,就留在香港定居。”这个说法看起来充满了童趣和传奇色彩,但不难看出,背后还有涌动在血脉裡的天然的亲切感。“那时候,我开始感觉到自己是融入其中的中国人,完全没有那种在西方国家的格格不入的感觉。”虽然“贵”为研究人的大脑与行为方面的世界级专家,显然还是有“软肋”,一旦胃被香港紧紧抓住,心也就定了。于心底,他播下了把所学所知带回祖国的种子。
五十又五岁的博士开始学起了“国语”,实际上是粤语。直到他信心满满地带著粤语跑到深圳交流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在中国还有一种更通行的语言叫“普通话”。为了更进一步地靠近祖国,他又下定决心学普通话。
从英语到粤语,是一次切换,从粤语再到普通话,又是一次切换。哪一次切换都不容易,何况是对一个老者而言。按说,一定会有比学一门语言更轻鬆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体系,比如说请翻译。但是,科学家的“较真儿”劲头一旦上来,任何阻力都不能称之为“障碍”。“吸引力法则主要是教人正确运用大脑,它的核心思想没法通过翻译很好地传达。我希望我的学生,无论是在公益分享会还是正式课堂上,都能够得到原汁原味儿的精髓。”
可是,这个念想一拖就拖延了10年。直到他的心被一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就是小悦悦事件,2岁的孩子被车撞了躺在路边,18个行人路过都不看一眼,冷漠地路过。我觉得,哪怕是小狗看到自己的同伴躺在那裡都会过去关心一下。中国人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问题?”
的确,这与1979年他作为消费行为学特聘教授受邀到北京大学交流期间的经历实在大相径庭。那时,尚且不会中文的他看到街头人们都在吃油条喝豆浆,他也想尝尝,以为是一块钱一根油条,便拿出10块钱买了10根。可是,“淳朴的中国人民跑了好几条街凑了9.9元找零给我,我才知道原来是一分钱一根。这件事很让我感动,那时的中国虽然穷但是很有骨气!”
再后来,赵智光跟朋友提起这件事时仍然心潮澎湃。可是没想到朋友竟将这种变化归罪于他,“朋友说,你一直想把‘吸引力法则’这么好的知识和智慧带给祖国大陆,却一直找藉口没有学会中文,一晃10年过去了,你什么都没有做!”那一夜,他失眠了。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报了学中文的课程。这一次转折,与其说是被朋友的“激将法”动了行动力,倒不如说,他深沉的爱国心、爱国情终于被彻底动了。“虽然对老外来说,中文真的不容易掌握,但一想到可能因为我的努力改变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改变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就很有动力学习学习再学习。”
果不其然,就在他的普通话从生涩拗口逐渐走向字正腔圆的过程中,他的很多学生不但自己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改变了,而且还影响到家人、朋友也去学,进而改变了许多家庭,乃至家族。“慢慢地,我们都知道我们活在一个很丰盛的社会裡,我们不需要靠竞争,不需要靠打压别人,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都是能够成功的。我们每一个人有信心,整个国家就有信心!”
尽管赵智光的教学很接地气,既简单易学又具有实操性,还行之有效,儘管每一个切身来到工作坊的学员走的时候都表示“超值”、“百分百满意”,但是,对于“吸引力法则”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明,还是赵智光博士本身。
这位65岁才开始从零学起普通话的老者,其实早在42岁的时候就已经“退休”了——他完成了赵氏基金和集团公司的全权托管,同时拥有2家上市公司,4个大工厂,13个子公司。毋庸置疑,因为掌握了吸引力法则这个“秘密”,他得以潇洒地游走在财富自由和时间自由之间。而广泛且持久地传播“吸引力法则”,则源自他对教育作用的深沉思考。他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教育意味著思考三个问题:我从哪裡来?我是谁?我要到何处去?那么,就会明白,教育绝非传授知识这么简单,修心才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而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绝非由外而内的教育,而是自我的修心。惟其如此,才能走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最终目的和境界。
撒播爱心:分享破解通往幸福的密码
也许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也许是血液裡涓涓流动的情思,赵智光不仅回归祖国怀抱,定居在有著祖父生活印记和记忆的香港,他还经营著一份关于智慧之光的事业。或许,这也正是当年他父亲起名字时暗暗向宇宙发出的吸引力“信号”。
赵智光不让学员们喊他“博士”,而是称他为“师父”。因为,他当年学普通话的时候,为了尽快掌握和巩固所学,便看起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他格外喜欢唐僧,因为唐僧不仅颜值高,而且每次做自我介绍都会说:“我是谁,来自哪裡,去向何方,所为何事。”从此,他与学员们之间以师徒相称。
“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只是知道的可能比别人多一点点、早一点点而已。” 赵智光认为,自己不过是贡献出了作为科学家应该贡献的那部分智慧而已。他的这些“多一点”、“早一点”收穫到的智慧,被他提炼成系统的课程,并以工作坊和公益分享会的形式推出。
“吸引力法则”个人篇,这是整套体系的基础,教导如何用对大脑,实现真正的心想事成,走上富裕喜乐健康之路。在这个课程体系裡,第一天调整脑电波,从习惯性的负面调到正面;第二天教导大脑的特性,如何运用特性10秒进入潜意识,去设定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唯有对自己有崭新的认识,与自己能够达成和谐的相处,处在正向的思想和情绪磁场中,才可能更好地做事、经商、帮助别人乃至传播大爱。
在“吸引力法则”商业篇,赵智光将亲授自己从丰富的生意经验中总结而来的“八步法”,让大家明白生意是什么,钱是什么,该如何正心正念去获取自己想要的财富。这个阶段主要就是在你自我觉知和正向调节以后,会进一步给到方法和工具,从而一步步走近乃至拥抱美好未来。从这个阶段开始,“吸引力法则”走向高阶课程。
关係篇,推己及人,旨在训练学员如何吸收宇宙能量为自己所用,看清家庭朋友关係的实相,同时成为影响力的核心,从而有效地影响别人。
当你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并且渴望走上专职传播吸引力法则这条路的时候,就可以进阶到门徒班。在这个阶段,赵智光将会把吸引力法则裡所有的核心内容传授给学员,并鼓励正心正念的学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正确地去传播吸引力法则,让更多人拥有富足的人生。这一点很重要,也正是赵智光博士独到之处,他显然没有将自己的系统当做是唯一的“范本”,而是强调学员们有效内化智慧后的活学活用。
最后是“吸引力法则”催眠疗愈篇。这个阶段,重点是引导催眠者找到自己的平衡,深度调整大脑的程序,从而解决长期困扰自己的深层次问题。
虽然在分享和传播的路上走了40馀年,但是一路上不曾重复,不断自我更新。回归祖国怀抱后,更是全面突围,不仅在生活环境中找到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情感上溯到了源,在文化中找到了根,对未来还找到了合适的“接班人”。这便是于佩桦女士。
这个女弟子果然不负所托。短短三四年的时间,于佩桦完全茁壮成长了起来。她同时拥有了吸引力法则魅力讲师、国内首位催眠谘询导师/考官、英国催眠考官公会认证催眠疗癒师、上海交通大学金融领袖EMBA俱乐部副会长等多重身份,不仅频频站在讲台上,不无自豪地向学员们传播师父的“吸引力法则”的核心内容,也分享自己作为实践者的成长经历,更是先后出版了两本畅销书。
其中,率先走入大众视野的是《与师父有约——吸引的力量》。“在传播吸引力法则的过程中,发现太多人活在无明纠结中,被不正确的观念所禁锢。而我们的力量又太有限,所以才有了把师父的吸引力法则核心体系写成书的念头。”于佩桦如是阐释其写书的初衷,“希望更多的有缘人能够接触到真正的吸引力法则,瞭解它背后严谨的科学依据,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本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面介绍赵智光博士所发现的吸引力法则的理论体系,揭示出心想事成背后的科学分析;第二部分是记录了作者自己跟随师父学习以后全方位的成长以及心路历程;第三部分是作者在明悟过程中对亲情、友情与爱情的体悟和理解;第四部分是作者整合同学们的感悟分享,以鲜活的文字和丰沛的情感,诉说著每一个体生命得以重新绽放的喜悦。
仅用两年多的时间,于佩桦学完了吸引力法则所有课程,不仅吸收了智慧、找回了内在力量,而且在师父言传身教的影响下,自觉加入到传播吸引力法则的事业当中,“谦卑地对待每一个生命,用生命守护有缘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将个人价值发挥得淋灕尽致并收获到自助助人的双重喜悦,这一点她在做催眠疗癒过程中体会最为深刻。2016年底,她作为上海催眠疗癒师培训班第一期学员,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催眠疗癒师的认证。“师父强调,催眠疗癒篇是让你和自己的过去和解,剪断所有牵绊拉扯,轻松上阵。一个人不可能靠一个点就能成功,成功必须是全方位的。”
当自己彻底蜕变以后,于佩桦开始尝试帮助其他生命走向蜕变。随著个案的积累,她对催眠疗癒愈发痴迷。她不仅被立竿见影的效果所深深震撼,更为帮助到其他生命个体走出人生迷雾而倍感欣慰。现在,她可以在二三十分钟内解决一个人很深层的纠结。这种助力且见证他人由内而外绽放的富足感,是她在之前的任何人生阶段所从未体会到的。
正因如此,面对市面上对催眠疗癒的种种误解,于佩桦终于坐不住了。受为有缘人服务的使命感所驱动,她很快就推出了“与师父有约”系列的第二本书《疗癒的力量》。在书裡,她从体验者、疗癒师以及见证者三个视角出发,将被魔化的“催眠疗癒”还原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工具,一个治疗人心灵的工具,就像医院的任何一种医疗器械一样。“健康,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还有心灵的健康。其实,我们身体95%的疾病是来自于心灵上的鬱闷纠结。”以一篇篇独立的随笔形式,于佩桦高度概括出每个个案的症结所在、形成的前因和化解后的效果。在感性的文字裡面藏匿著她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盈动著她对一份份信任的感恩、一段段缘分的惊叹。
与此同时,于佩桦又作为发起人,联合全国各地的吸引力法则受益者们,自发组织了两个非盈利公益组织:吸引力法则爱心社和国际催眠疗癒协会。爱心社主旨是围绕传播吸引力法则的使命,来达到改善全社会浮躁和焦虑现象的目的,在静心品茶读书等一系列高质量活动中,从科学智慧中汲取力量,倡导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爱心社重在对会员自身修为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催眠疗癒协会则更多从行业自身的深度发展角度出发,以促进催眠疗癒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推展策划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及落实学术研究计划等为己任,从业者在保持超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整个行业的疗癒服务水平,切实有效地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赵智光博士在《与师父有约——催眠疗癒的力量》的序言中写道:“有时候,人生难得遇到一个知己,我更感恩遇到这样一个爱徒,因为她相信而投入使我能做得更多,能看得更多更广。”他还说,“一位老师最开心的就是看到自己后继有人。”而徒弟于佩桦则将师父视为生命的暴风雨中赫然出现的“送伞老人”,“感恩师父给我人生最重要的这把伞,我希望我能够把它变成蒲公英撒向人间。对恩情最大的回报不是嘴上说我多感恩你,而是帮助他实现他想要的人生梦想和目标!”
在匆忙焦虑的节奏中,在纷繁复杂的讯息席捲下,在误解重重的道路上,这对师徒,以他们一老一少、一“西”一中、一阳一阴的绝妙组合形式,一路撒播着“爱”的蒲公英。
“我们要做的只是一个生命、一个生命地去影响,有一天影响到了一个生命,而这个生命可能改变了整个世界,这个生命有可能是你,有可能是他,有可能是个老人,也有可能是个孩子⋯⋯只要我们坚持去影响,有一天这个世界会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