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蔻落鷀 | 来源:发表于2020-08-30 07:35 被阅读0次

关于募捐,以前只知道有个红十字,至于全称,我甚至都不知道,是红十字会,还是红十字基金?或者红十字医院?我不清楚其中的区别,只知道红十字的名声很响,好的名声和丑闻名声。我想,这大概源于国人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俗语。至于这俗语的生存说明的,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或者一种事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问题,最主要的是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都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我今天想说的是关于五花八门的筹款,募捐平台。每一次接触一个平台,往往是因为接触与捐款。

首次通过平台捐款,是单位规定,给一个链接,要求人人必须捐款,捐款后截图发单位群,单位整理后再给上级部门汇报。以后每年都有这样的捐款,说是上级部门组织的,打开链接,是一个捐款平台,里边有全国各地,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捐款门类,找到上级规定的名目,点击捐款即可。因为是以政治任务的形式派下来的,所有人也就把它当成政治任务去完成。捐款,截图,发群。年年如此。

至于国家有难,地方有灾时,募捐往往是自发性的,与单位无关。从电视,网络媒体上获得募捐地址或者链接,自发募捐。

我首次接触这种通过电子平台给个人捐款,是在几年前。那一次接触的是水滴筹,是为一位很久以前的同事的父亲捐款。其家境我并不清楚,只知道他们父子俩同为教师,他父亲早就退休了,后来突然患病了,至于什么病,我不知道,只是看到了其他人扩散的他的求助链接,因为熟悉他的名字,所以便毫不犹豫地捐了款。心里想的是,为陌生人都捐款,更何况熟人。

以后,但凡看到认识的人发布的求助链接,不管了解不了解对方,都会捐款,总想的是,那病患的绝望与无助,想的是一个被念俗了的道理,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充满爱。

然而,捐着捐着,心理就变了。对于再接触到的病患求助信息开始质疑了。源于一则狗咬人的新闻调查。一人被自己家的狗咬成重伤,一起起普通的狗咬人事件,结果被粉饰出许多的插曲,见义勇为,不朽爱情,忠贞不渝,英雄流血又流泪,堪称一部文学作品。一面是捏造的见义勇为着被歌颂,一面是子虚乌有的被救者,因为忘恩负义不肯现身而饱受舆论谴责。敏锐的记者觉察到其中蹊跷,对此进行调查,终于还原事件原貌。

虽然狗咬人,人住院是事实,但被欺骗,被玩弄,被消遣的大众情感也是事实。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人命重于一切,既然人命如此重要,那么为了挽留生命而筹谋的金钱自然可以不择手段去获得。这才是最终的真相。

或许,狗咬人事件,只是募捐真相的冰山一角。我听说,许多的募捐平台,致力于扩展业务,显示自己强大的募捐能力,主动去医院找寻客户,利用客户的人际关系网络,不惜造假,最后达到彼此双赢的目的。说什么平台审核,倒不如说平台造假!

收入颇丰的家庭,扮成无业人员,再不就扮成农民。农民得罪谁了?随意抹黑农民的形象!我倒是很少见农民生病借助平台捐款来治病,他们砸锅卖铁,借遍亲朋好友的钱也极少去向陌生人乞怜,从陌生人手里要钱。

家有豪车,宅院几套,存款若干,却向社会伸手乞讨,从他人腰包里取钱,这就是所谓的募捐平台,筹资平台吗?

社会良心何在?!

或许,筹资平台,最终摆不脱保险公司的实质。有些路,走着走着就歪了,有些路,走着走着就窄了,有些路,走着走着就断了。就像,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毕竟,所有的筹资平台,都以盈利为目的,这不仅仅是资本家的问题,这更是生存的需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ms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