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喜逢祖国70华诞,党支部组织大伙儿去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离开学校,没有人布置写观后感了,却有了些自己想说的话。
提前看了预告片,默默带了一包餐巾纸,用了两张。后来,闺蜜也去看了,说用了半包餐巾纸,或许这就是所谓同一代人会有一些共同的感情吧。
老窦,不知从何时起,就这么叫了,有时候也叫“老豆”,但老姐说,老窦才是正确的。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背《三字经》,才知道老窦源于“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教育孩子个个成才,后人为了表示赞扬和敬佩,尊称为“老窦”。说实话,这也挺称我老窦的。(佩服脸)
正文
一、1949年
《我和我的祖国》第一个故事是《前夜》。
1949年的开国大典,我没有亲历,但我的老窦就出生在那一年,和共和国同岁,这对于我,一样具有特别的意义——要不是老窦生在解放的1949,长在和平年代,哪来今天的我?我生命的起点和延续,源于1949年。
二、1964年
第二个故事,1964年,原子弹爆炸,名为《相遇》。
这件大事,我也没有亲历,但老窦说,那真是激动人心的大事,举国上下,为之振奋,那时太需要这种安全感了。
而让我感动的是,张译演绎的这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难攻克难题的精神,在我老窦,乃至他们这代人身上都特别明显。
我的老窦是个工会工作者,从记事起,我家经常来往各种叔叔阿姨,家庭不和的,分房不满的,邻里纷争的,貌似老窦都能搞定。他经常说,人要将心比心,不偏不倚。
再长大一点,遇到了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那时候的下岗大潮,家里经常有下岗的叔叔阿姨,希望得到帮助。老窦奔走于各个改制的企业中,有时候求人,有时候拍桌子,用他有限的能力,为下岗的职工争取更多的利益。那时候,我知道他压力应该是很大的,常常很晚才回家,或许他都不知道,我经常担心他,等到门钥匙响了才安心睡着。但没见他抱怨过,能坐在一起说话的时间,都是听他说要去哪里哪里跟谁谈判,哪个老板不好对付,要想什么办法之类。
岗位不同,我的老窦没有去参与原子弹研制,但是作为普通人,他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了鞠躬尽瘁。
三、1984年
第三个故事,女排奥运夺冠。
1984年女排夺得奥运会冠军,我才4岁,但有模糊的记忆。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机(1986年才买了电视),我们全家在邻居华华姐姐家看的比赛。老窦说,那时候的我和他一样容易激动,女排一输球我就哭,或许,对女排的情结就是那时候,被老窦熏陶出来的吧。夺冠的时候,整个厂区都沸腾了,我们太需要自豪感了。
1992年,女排在巴塞罗那奥运会输的很惨,我真的哭了很久,老窦还安慰我,说以后还有很多届奥运会,输了还有机会。
我和老窦一起看了无数次的女排比赛,2004年、2015年、2016年、2019年,这些夺冠的比赛都是和老窦一起看的,一起呐喊助威,一起遗憾叹气,一起技术分析……每一次结束之后,都意犹未尽,久久讨论。
有人说,女排也像其他竞技体育一样,输赢都应该放平常心,但是,女排之于我和我的老窦,那是一段共同的记忆,老窦的女排情结也在这共同的记忆中影响了我。
四、1997年—2016年
第四个故事,香港回归,第五个故事,载人航天员返回,白昼流星,第六个故事,护航阅兵。
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和老窦一起守在外贸大院的家里,盯着电视机一起看的,听到国歌和国旗升起的时候,一样的心潮澎湃,忍不住眼眶湿润。
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太空宇航员返回地球,还有今年,70周年国庆阅兵,这些大事件,都是和老窦一起,在十二间屋的家里看的。老窦是军人,对各个兵种如数家珍,看着看着,就激动地站起来,抒发一下感情,特别可爱又真挚。
《护航》中宋茜扮演的队长,也让我想起老窦经常说的一句话:做人啊,能拉别人一把的时候,千万不能推别人。他一直也是这么对待别人的,哪怕在文革期间,他也从不打骂批斗老师(听老妈说的)。所以,即使退休了这么多年,还常常有工友来看望他,和他聊天。
写在后面的话
在写这篇观后感的时候,我几次泪流满面,转眼我的老窦已经70岁了,那个给我做手抄报,给我买面包,买零食,用自行车带我上学的老窦一天天老了。
其实,第一次感觉到老窦老了,是大学的时候。老窦出差,到学校看我,我送他出校门,猛地发现他两鬓的头发花白了,转过头,我就哭了很久,那时候真的难以接受啊。第二次,我26岁那年,崴了脚,无法走路,老窦接我回家,背我上楼,走得如此缓慢艰难。唉,那个在我五六岁经常生病时,背着我走得飞快,上楼下楼去打针,半夜陪着我,喂我吃药的老窦真的老了,忍不住泪奔了。
今天看到同学的朋友圈,说什么是国家,其中有一句话“她是你一听到国歌,看到国旗升起就忍不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的名字”,我想,于我,听到国歌,看到国旗时,也想到了在这片土地上,有自己深爱的人,这些人和自己有着共同的记忆,而我们都能活在这和平的盛世。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老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