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汉人学子:在元朝仕途不好走啊,我写曲子去了

汉人学子:在元朝仕途不好走啊,我写曲子去了

作者: 华景时代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10:29 被阅读0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从来就是一个喜爱诗歌的民族,先人文学遗产的丰厚而美,从唐诗、宋词、元曲及其他,可见端倪,的确成为我们永远的骄傲。

元曲和唐诗、宋词鼎足而立,也可以借此看出成就的不凡。

元曲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呢?

在历史上,异族入侵的例子并不少见,如匈奴、五胡、吐蕃、契丹等,尽管耀武扬威,想统一中原,但毕竟只占领部分土地。

然而,十三世纪初,蒙古人崛起于塞外,骁勇善战,忽必烈灭宋。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元朝。

元朝的政治制度腐败,把人分为四等。

汉族读书人,即使做官也没有实权,上下横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岂肯入染缸?

既然中举无前景可期,耕作劳苦,经商又不能,于是有的沦入医卜星相之流,有的以说唱糊口,甚且写剧本。

元朝交通便捷,商业兴盛,繁荣的都会,或内宴或贺节或酒筵歌席,交际酬酢的热络,也使得散曲和杂剧随之兴盛起来。

元曲有哪些形式?与唐诗、宋词有什么不同?

元曲其实包括了杂剧和散曲。

前者有曲有白,是综合的艺术,属于戏剧的范畴,后者是元代出现的新体诗歌,可以独立存在,也值得我们细加鉴赏品味。

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曲。小令是用曲牌制成,和词的形式相近,套曲则由两个以上的曲牌相连制成。

本书中所引用的都属散曲,多为小令。

任何一种文体,不论是唐诗、宋词或元曲,之所以能大放异彩,都不可能是从天而降,而是水到渠成。

比起诗和宋词,元曲更贴近庶民的生活和心情。

词发端于唐,到宋而登峰造极。然而,到了宋末,人们已经不再吟歌咏词,文人所追求文字极致的美,也让它逐渐和现实脱离,不再有着蓬勃的朝气。

也因为偏重于形式的雕琢,讲格律、重技巧、铺陈堆砌,加上意境的艰深难懂,束缚太多,失去活力,也少了真挚的情感,于是词逐渐被新兴的文学样式——曲所替代。

它是宋词与民歌俗曲交融的产物,金灭北宋之后,由于汇聚了南北民歌、曲艺说唱等,具有清新明朗的面貌,有更为贴近生活的内容。

它是可以唱的,倚声填词,被之管弦,发为歌咏,这是最初的散曲。由于可以歌咏,很快地就蔚为风尚。

于是有更多的文人相继倾注心血,形成其风格多样,有新奇、尖巧,有清丽、豪放,也有天真、谐趣……于是更显得争妍斗艳,万紫千红。

有人说:“诗庄词媚。”那么曲呢?我以为,是作者以洒脱的心态来看待世事,另有一种豁达。

曲浅显明白,活泼流畅,终究成了元朝的代表性文学。

元曲有哪些特色?

元曲的文字比较通俗,却也更加亲和。它造句自由新奇,也更包容,在格律上放宽,还能活用衬字,甚至增字、增句,添加了声韵的自然之美。加上描写逼真、取材丰富,使它更具有其他文体所没有的优势。

我们可以约略归纳如下。

01融入了方言俗语,更加活泼

大量地容纳也运用了北方口语,显得质朴,也更为鲜明,经过文人的刻意提炼,成为新的文学语言。能雅俗共赏,这一点和诗词判然有别。

02巧妙运用衬字,更为传神

衬字,就是在元曲中出现的一些字体较小的字词。

曲调原是固定的,每调各句的字数都有规定,衬字,不只可以配合曲调的音律,还能使曲意更加丰富,语气更为生动。

由于衬字不受拘束,作者可以任意增减,于是更能淋漓尽致地抒情写景,回旋的余地也就更加宽广了。

03押韵自由,更能发挥

不只平韵和仄韵可以通押,而且平、上、去三声还可以通协。

于是,在声调上比诗词广泛,也不必受到韵脚声调的限制,创作上因此更有生气,对情意的挥洒,也有更 大的空间。

04直接书写,更见自然

多采用赋的写法,也就是白描,不像诗词讲究含蓄,所以能直指本心、淋漓尽致。

在表现的手法上显得率直而利落,生机盎然。

06翻新出奇,更添趣味

由于原本是民间流行的歌曲,也带有娱乐性,有时故意翻新出奇,以增加曲子的活泼和趣味,带来不同的感受。

有哪些风格派别的元散曲最为突出呢?

元人和明人论散曲的风格,大抵不离豪放派、端谨派、清丽派三。

至于怎么鉴别呢?则是从辞藻和风骨着眼。但也有学者如梁乙真、罗锦堂等人,在其著作中,则仅分豪放派、清丽派两派。

每一期都各有代表作家。最被后人推崇、景仰的,豪放派以马致远和张养浩为翘楚,清丽派则以张可久和乔吉独领风骚。

将作家分派,也只是就其大致的风格而言,有趣的是,有些作家甚至兼具豪放和清丽两种风格,或许在他们的心佳作。

大自然的美永远是失意者最好的安慰。

元代,读书人心有不平,更容易寄情于山水景物,千百年后,这样的文字也直接扣响了我们的心弦。

若说世俗的功名有如浮云,那么读书人在故纸堆里另有寄托之意,借古讽今,借他人的酒杯以浇胸中的块垒,也就不足为奇了。纵使它俚俗而直露,却也更加迷人眼目。

谁能不爱元曲?

要怎么开始亲近元曲、阅读元曲呢?

如果,你原本就喜欢诗词,那么,对元曲的接受和喜爱,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更因为有欣赏诗词的根基,读元曲,便也显得轻松。

如果,你对元曲一无认识,不曾亲近过,或许,这本书可以作为你的入门书,然后,再找一些选集来读。可以从第一页开始读,也可以风吹到哪一页,就从哪一页读起。

可以找三五好友一起来读,甚至成立读书会来研究,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想,更可以收“集思广益”的幸福。

读大学时,唐诗、宋词、元曲及其习作,都是中文系学生必修的课程。诗词的优美和隽永,各有庞大的拥护者,其实,喜欢元曲的也很多。

我们班上有两位气质美女就曾相偕躲到僻静的校园一角,大声吟诵元曲,然后开心地回来。据她们说:酣畅淋漓,痛快之至!

或许乖巧的女生,一向循规蹈矩,多有压抑,读元曲,可以领略奔放之美,抒发内在的抑郁,也因此取得了心灵的平衡。今天想来,多少具有疗愈作用,让人莞尔。

元曲质朴,快言快语,可以直抒胸臆,解除束缚,这是它的动人之处。

人间的苦难太多,细读元曲,仿佛息了生命中的苦痛和眼泪,更能逍遥自适,让身心都得安顿。

学者做学问,将元散曲分期,并选出其间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条分缕析,明白而易懂。

我则打破了所有的界限,仍然回归到以寻常生活为主,当心情相近时,我援引元散曲,或为印证或为画龙点睛。

我个人以为,所有的文学都必须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有活泼的生意,才能盎然成长、开花结果。

本文摘自:《聆听元曲:让孤旅的人生有无限风景》

相关文章

  • 汉人学子:在元朝仕途不好走啊,我写曲子去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从来就是一个喜爱诗歌的民族,先人文学遗产的丰厚而美,从唐诗、宋词、元曲及其他,可见端倪,的确...

  • 明朝

    唐宋元明清,熬过了元朝蒙古人统治的时代,到了汉人的时代。 元朝的暴力统治,使很多汉人都无法忍受。于是便爆发了农民...

  • 我听懂了

    听喜欢的曲子 从倾诉开始 述说过去与诉求 听彷徨,听徘徊 再听眼泪落下的声音 曲子落下 我刚好走下山岗 回到寻找写...

  • 蒋勋讲中国文学|元曲的戏剧性(二)

    整理|零露 元代取消科举制度,使得知识分子失去走仕途为官的机会,开始帮人算命、写文稿或是到戏班做编剧。 在元朝知识...

  • 另眼读佛史~朱门高僧传记第十一篇

    从 僧 人 到 皇 帝 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以来,本是异族统领中华,汉人就有不服。好在忽必烈施仁政,重用汉人做官...

  • 元朝十户一把刀,为什么百姓还能推翻它?

    元末百姓推翻元朝统治并不是因为朝廷对于兵器的严格控制。 禁持武器 元朝在中原建立统治后,为了维护政权稳定,防止汉人...

  • 徐达俘获上千元顺帝妃子,朱元璋提一特殊要求,徐达震惊不已!

    元朝是一个非常短命的王朝,主要因为元朝统治者对汉人血腥残酷的统治,激起了民众的反抗,而这些统治者中,最有名的是元朝...

  • 烧塔——传承自元末的民俗

    据传,元朝时期,采取种族歧视政策,蒙古人没收了汉人的马匹和兵器,作威作福,勒索百姓财物,奸淫良家妇女。 元朝末年,...

  • 赶考精神

    从古至今,赶考精神在莘莘学子身上就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古代学子进京赶考,以谋仕途求报国;今日学子挑灯夜读,以建朝...

  • 洋垃圾与洋奴才

    元朝的蒙古统治者,把天下人分为四等十级: 1、蒙古人2、色目人(眼睛有颜色的人)3、汉人4、南人(南方汉人) 清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人学子:在元朝仕途不好走啊,我写曲子去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qaqqtx.html